更新时间:2024-04-26 09:37
碑阳
君讳璜,字伯谦。其先祖出于殷箕子之苗裔,汉胶东相之醇曜,而谒者君之曾,孝廉君之孙,┘从事君之元嗣也。君天姿明达,彻䁵有芳。在母不瘽,在师不烦。岐龀谣是,含好䓦常。治《礼小┘戴》,闺族孝友。温故知机,辉光笃实。升而上闻,上郡王府君察孝,除郎中,迁度辽右部司马。慰┘绥朔狄,边宇艾安。迁赣揄令,经国帅下,政以礼成。民诵其惠,吏怀其威。丧父去官,服终礼阕。┘复应三公之招,辟太尉府,除西曹属。葴谟屡献,使事日言。王人嘉德,台司侧席。蠢尔荤育,万┘邦作寇。冀土荒馑,道殣相望。帝咨君谋,以延平中拜安边节使,衔命二州。受荚秉宪,弹贬贪┘枉。清风流射,有邵伯述职之称。圣上珍操,玺符追假。永初元年,拜雁门太守。折节清行,恭俭┘束脩。政崇无为,声教禁化,猷风之屮。时依郡乌桓,狂狡畔戾。君执以威权,征其后伏。永初之┘际,有勋力于汉室。令德高誉,遗爱日新。内和九亲,外睦远邻。免浣息隶,为成其门。周无振匮,┘亦古晏臧之次矣。当遂功祚,究爵永年。意乎不造,早世而终。以延光四年六月壬戌,卒于家。┘盖铭勒之云,所以彰洪烈,纂乃祖,继旧先,非夫盛德,恶可已哉。于是君之孙鲂、仓、九等,乃相┘与刊山取石,表谥定号,垂之亿载,以示昆苗。其颂曰:┘
于铄我祖,膺是懿德。永惟孝思,亦世弘业。昭哉孝嗣,光流万国。秩秩其威,娥娥厥额。此宜蹈┘鼎,善世令王。如何夙陨,丁此咎𣧑。国无人兮王庭空,土罔宗兮微言丧,王机怅兮嘉谋荒。旌┘洪德兮表元功,阐君灵兮示后萌,神有识兮营坛场。┘
延熹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己酉造。┘
碑阴
唯君行操,体𡿦则乾。至孝通洞,克勤和颜。烝烝栗栗,可移于官。郡┘将察上,宿卫报关。出典边戎,民用永安。遂迁宰国,五教在仁,啬民┘用彰,家用平康。父君不𢠽,弃官奉丧。辟踊哭泣,见星而行。子无随┘殁,圣人折中。五五之月,令丞解丧。州辟典部,入领治中。万里同风,┘艾用照明。大尉聘取,上辅机衡。遂登汉室,出司边方。单于怖畏,四┘夷稽颡。皇上颂德,群黎慕涎。䇲书追下,银龟史符。到官视事,七年┘有余。民殷和睦,朝无顾忧。勋绩著闻,百辽咏虞。以病去官,廿有余。┘年逾九九,永归幽庐。皇上憀栗,痛惜欷歔。生民之本,孰不遭诸。歍┘呼哀哉,奈何悲夫!┘
君三子:大子讳宽,字颜公,举有道,辟大尉府掾;中子讳𦓞,字景公,┘郡五官掾,功曹,守令,幽州别驾;小子讳晏,字鲁公,举孝廉,谒者,雁┘门长史,九原令。┘
胶东君讳弘,字元誉。中子讳操,字仲经,郡孝,灌谒者。子讳琦,字玮┘公,举孝廉。子讳式,字子仪,故督邮,早卒。督邮子讳雄,字文山,州从┘事。子,即君是也。┘
(说明:加粗,表示碑作异体;加框,表示损字;┘,表示分行。)
《鲜于璜碑》是鲜于璜之孙鲜于鲂、鲜于仓、鲜于九等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为鲜于璜树立的歌功颂德的墓碑。两汉时期,民族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作为华夏民族“核心文化”的汉文化凝聚着华夏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汉朝幅员辽阔、制度完备,汉族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周边的各民族受汉文化的影响和同化,源源不断地融入于汉文化的怀抱之中。汉文化除博大精深、厚重雄强外,还往往表现为精密、瑰丽、华饰等,集壮美和华丽为一体。汉代的审美文化在壮美与瑰丽的基调之上,呈现出多元的审美倾向。汉代碑刻也不例外,其审美风格,现实与浪漫并存,质朴与华丽和合,凝重与飞动兼容。东汉晚期,官方碑刻制度的建立与隶书本体语言的高度成熟造成了刻碑之风盛行的局面。刘勰《文心雕龙·诔碑》云:“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朱剑心《金石学·说石》说:“其时门生故吏,为其府主刻石颂德,遍于郡邑,风气极盛。”《鲜于璜碑》风格雄强朴厚,且不失灵动自然,正是这一时风的产物。
据碑文记载,鲜于璜小时候聪明好学 ,孝顺父母 ,尊敬老师 ,言行规矩 。青年时期被地方推举孝廉,后来升迁为郎中。东汉永初元年 (107年),鲜于璜被任命为雁门太守。为政期间,鲜于璜严于律已,勤政廉洁,注重教化,对匈奴恩威并重,使得边关安宁,百姓能安居乐业。后来年事已高,以病去官,最终于东汉延光四年 (125年)逝世。《鲜于璜碑》立于鲜于璜卒后四十年,其原因可能是:①社会刻碑盛行风气使然。两汉经学兴盛,而尤重《孝经》,东汉晚期以厚葬为德,以薄葬为不孝。鲜于璜的子孙多在朝廷任官,其后辈为了门庭荣誉,为其曾经颇有功名业绩的祖父立碑也在情理之中。②碑面出现下葬使用的碑穿,如果碑穿的形成不是按通行的碑刻习惯凿制的,则有可能是鲜于璜的子孙们发达,新寻一块风水好的墓地,整个祖坟迁移,于是有刻立碑铭之举。
《鲜于璜碑》虽然不以秀逸取胜,但率真质朴之气更具风采。落笔稳健,如钢刀切玉,运笔劲折,斩钉截铁,与东汉其他碑刻相比另具一番气象。同时,《鲜于璜碑》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行笔阔笔直书,笔势直拓奔放,力量感表现得极为强烈,使线条极具抒情性。此外,其线条质感老辣结实,内涵丰富,一点画都是情感表现的载体,在线条的构成上强调积点成线,使每个点都步步为营,都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具体表现为:
①粗细相间,直曲结合。碑中,线条的粗细对比非常强烈,且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线条显得粗犷有力,厚实奔放;细线条显得含蓄深沉,内敛雄浑。在整体上一般以较长的粗线条为主,较短的细线条为辅,然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线条多平直朴实,沉着痛快,方折意味浓厚。不过,在平直的线条为主的情况下,也结合一些圆转的笔调。如横画的一波三折以及运笔的逆入、涩行、紧收的动作都十分典型和精到。
②扁平匀称,错综揖让。在体态上多取横势,碑中字形以扁平为主,同时以长、方为辅,形象如汉代石雕刻石一样风貌古朴。在横向上比较开张,纵向上则较为收敛,而长和方的体态安排是根据笔画的繁简而摆布的,在整体布局上,起着协调变化的作用。每个字的各部位相互之间形成的关系都非常和谐,相互交错穿插,使每个部分都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载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变化极为丰富。
③复杂的空间对比。由于线条之间的穿插组合,使得碑中的空间分割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对比也就异常的强烈。它有多种形式存在,如“鼎”字的左右对称,“为”字的上紧下松,“边”字的上松下紧,“桓”字的左疏右密,“勒”字的左密右疏等等,真正做到密不容针,疏可走马的矛盾调和,其空间对比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有些结字呈上宽下略窄格局,偏旁大小错落,以奇取胜,笔法在规矩中求多变,参差得势,通篇有大气凛然之致。
《鲜于璜碑》的用笔以方笔为主,方中有圆,以方直多变取胜,线条深沉、稳重,行笔要强调涩行,即行笔时不漂不滑,且慢且涩,又涩而直,横折处呈方折,棱角分明。特别是横画起笔与竖画收笔,几乎笔笔方正,横竖点画多取平直,有的略带歪斜,拙重中寓灵秀,朴厚中见睿智。行笔中有提按,有顿挫,线条点画蕴藉朴厚之美,有入木三分之力。具体表现为:
①横画。主横的写法是逆锋入纸,竖下向上挫笔,随即折锋使笔锋铺开向右涩行,积点为线,步步为营。基本取平势或略有波折,至末端重按出雁尾。雁尾随势而定,多变化,时大时小,时平时陡,而雁尾的下缘较平,上缘向上翘起,古拙而不落俗套。副横则注意收笔处有一向上再向下的挫笔回锋的动作,使横画末端出现方意的变化。
②竖画。竖一般短而粗,如石柱力鼎千钧,顶天立地。顶天的竖(位于字的上部,如“去”字上部)上宽而下窄,立地的竖(位于字的下部,如“景”字下部)上窄而下宽,既富于变化,又给人以力量和稳重的感觉。
③点画。点画棱角分明,多呈正三角形或长三角形,点虽小,但力度大。在书写时,实际上都是横竖撇捺的浓缩,如高山之坠石,点的俯仰纵横阴阳随字而异,百态千姿,各得其所。
④撇画、捺画。撇画的写法是向左取分式中锋逆行,为了和捺对称或强调分势,一般向左逆笔较远,并在收笔时向上翻,同时收笔。捺画的起笔、行笔与波画的写法基本相同。只是笔势下垂稍有波势,行笔过程中,笔锋逐渐向外向上转,稍顿后挫提,写出捺脚。
(图册来源:《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以方笔为主,线条直而方,少有纵逸之笔,即使此笔下垂皆短,撇捺不外拓,基本在方格以内,有的撇捺收缩成两点,给人以朴厚的感觉。同时保留了一些篆书体式,且时有奇绝之笔,显得古而拙。尤其碑阴不为界格所囿,更为恣肆,而每个字或大或小,平稳中又带有自然的姿致。具体表现为:
①结构端庄,字形肃穆。碑中撇画、捺画趋向短缩,撑格较满,有石雕之感;竖画短而粗,使字的重心下移,给人以稳重感。
②正中寓欹,平中见奇。碑中字结体富于变化,端庄中寓灵动,平稳中见险奇,有苍茫之气。穿插避让,朝揖互让,情趣备增。
③暗含篆意,古趣盎然。碑中有不少字带有篆书的遗迹,如“至”字、“室”字等,笔画暗含古法,古趣自生。
(图册来源:《鲜于璜碑》)
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高文:碑文在颂扬鲜于璜“功绩”过程中,又从侧面反映当时东汉政府与北方乌桓等少数民族之关系,可以印证、补充《后汉书》有关记载。书法结构谨严,字身宽扁,用方笔,丰厚凝重,端庄遒劲,含蓄沉著,与《张迁碑》相近,而时间早21年,书法艺术水平较高,表现出古朴壮美的艺术风格,可视为汉隶中方笔流派代表之一。(《汉碑集释》)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滕西奇:《鲜于璜碑》出土较晚,所以字迹清晰,字口完好。其字形布白匀称,结体端庄平实,茂密严整。文字多用方笔,笔画平直厚重,笔致丰厚凝重,气格宏大,古朴壮美。书格拙中寓巧,平正中见险奇,沉雄中见恣肆。它与《张迁碑》皆为汉隶方笔雄强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二者相比, 论严整《鲜于璜碑》胜于《张迁碑》,论活脱《张迁碑》胜于《鲜于璜碑》,论宽扁方厚《鲜于璜碑》胜于《张迁碑》,论恣肆率真《张迁碑》胜于《鲜于璜碑》。(《两汉名碑注译——鲜于璜碑(一)》)
1973年5月,《鲜于璜碑》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高村公社兰城大队(今天津市武清区高村镇兰城村),后移至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