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5 15:40
鲱是鲱形目鲱科鲱属鱼类,又名青鱼,青条鱼,太平洋鲱鱼。体延长而侧扁。口小而斜,侧上位;眼有脂膜。腹缘有弱小棱鳞;背鳍始于腹鳍的前方,尾鳍深叉形;体被薄圆鳞,鳞片较大;腹部钝圆,无侧线;腹缘有弱小棱鳞。背侧为蓝黑色,腹部为银白色。
太平洋的鲱,其脊椎骨的数量比大西洋的鲱少。至于产卵特性的差别,大西洋的鲱在春秋,卵产在比较深的水中。而太平洋的鲱只在春天(3~6月)于岸边附近产卵。鲱类的一种美国水滴鱼,到了春天的繁殖期会上溯河川产卵,到了秋天,长成的幼鱼与双亲一同下河川出海。鲱依地区和种类的不同,全长从15到70厘米不等,幼鱼成熟时间从3岁到7岁也不一样。以大西洋鲱来说,每一条能产下4万~20万个卵。卵会下沉,附着在海底的海藻等上面,等待着孵化。卵为浅蓝色,孵化出的幼鱼白色,带着卵黄,7毫米,尾部为圆形,待长到12毫米时卵黄完全被吸收,尾部逐渐变成燕尾形,到31毫米以后,身体从上部开始颜色变深,44毫米以后,身体状态近于成鱼。成鱼全长25厘米,长到最大时可达40~45厘米。大西洋鲱有生活在外洋、大陆架极沿岸区等三种类型。生活在外洋的也大。真鳁是鲱形目的鱼,体侧有黑点排列为其特征。同样以浮游生物为食,是回游沿岸的鱼,但和鲱不同的是,产浮游性的卵3万~10万个。鲱类常做成串的咸沙丁鱼或干鱼,此外也可制成肥料,而较小的鱼则可晒干制成沙丁鱼。
鲱形目鲱科鲱属的 1种。最大个体可达50厘米。体长而侧扁,腹部近圆形。头中等大。眼中等大,侧上位,有脂膜,每侧有前、后两鼻孔;眼间隔中间有一长凸棱。口小而斜,侧上位。下颌较上颌略长,下颌、犁骨及舌上均有细牙。鳃孔大,鳃膜不与鳃峡相连。鳃耙细长而扁。全身除头部外均被圆鳞。无侧线。有纵列鳞52~54。背鳍条15~17;臀鳍条17~18;尾鳍深叉形。腹部棱鳞不尖锐。体背灰黑色,两侧及下方银白色,侧上方微绿。分布于中国的黄海;在日本、朝鲜到北美洲太平洋海区亦广泛分布。
鲱被推测为中生代(约2.3亿年-6500万年前),从弓鳍鱼类的鱼分支进化而来的。保留有如古代鱼那样原始的特征:有容易脱落的鳞,鳍没有刺,腹鳍腹位,没有侧线。大部分的鲱生活在海洋,部分种类在淡水区域产卵,也有的一生都在淡水中生活。鲱鱼是生活在北太平洋或北大西洋的寒带至温带的回游鱼。很早以前就被当成食用鱼,所以与人类有很密切的关系。其渔获量也很多,也被作为其它肉食鱼类的食物,依据此点,便可知道这是一种很重要的鱼。被推测为中生代(约2.3亿年-6500万年前),从弓鳍鱼类的鱼分支进化而来的。大部分的鲱生活在海洋,部分种类在淡水区域产卵,也有的一生都在淡水中生活。鲱鱼应是荷兰崛起的一个起点。在15世纪时,有着100万人口的荷兰,靠着洋流带来的丰富的鲱鱼,解决了1/5荷兰人的生计。在荷兰捕食大量鲱鱼的同时,必然于北海其他民族产生竞争。然而,依赖着一个荷兰渔民发明的“一刀就能取出鲱鱼的内脏”的刀子,最终使得荷兰在这场竞争中获胜。
鲱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其鱼群之密,个体之多,无与伦比,可以说它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种鱼。鲱鱼为什么能得以如此大量的繁殖呢?原因是鲱鱼善于调剂光照,使鱼体能顺利地进入各种深浅不同的水层中捕获食物的缘故。鲱鱼的密集游动,是一个十分壮丽的场面。鲱鱼在集群洄游开始前的2-3天,有少数颜色鲜明的大型个体作先头部队开路,接踵而来的便是密集的鱼群在岸边。渔人根据岸边水的颜色、海水的动向和窜动的鱼群所溅起的特殊水花以及天空中大群海鸟的盘旋和呜叫声,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大鱼群来临。此时就要马上安置网具进行捕捞了。密集的鲱鱼群,在海岸附近水深8米左右的地方游弋1一2天后,便进入海藻丛生的浅水处进行生殖。雌鱼产卵、雄鱼排精。鲱鱼的卵子是粘性卵,受精卵粘着在海藻上,新生命也就随之开始了。因为鲱鱼的产卵场所水深只有1米左右,由于鱼群过于密集,所以上层的鱼头部和脊背都会露出水面。雄鱼排出的大量精液,致使海水都因此而变成白色胶状的样子。鲱鱼为什么要如此密集而行呢?这也是长期外界自然环境作用的结果。因为鲱鱼集群十分利于它们繁衍后代和有效地保护好仔鱼,同时集群又是一种集体行动,大家通力协作.便于觅食。另外,集群对于防御敌害也有着积极作用。因为鲱鱼密集成大群快速游动的线条和闪烁不定的形状,把敌害弄得眼花缭乱,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条鱼身上,即使敌害冲入鱼群把密集的队伍冲散,被吃掉的鱼也为数不多。所以集群行动在鲱鱼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鲱是冷温性结群的海洋上层鱼类。2~3龄,体长27厘米左右即性成熟。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亲鱼游向沿岸产卵。怀卵量1~2万粒。卵圆形,沉性、粘着性卵,粘附在海藻和其他附着物上,卵径1.42~1.54毫米,从卵中孵出来的仔鱼即离开沿岸,与成鱼分开,形成单独的鱼群。索饵的鲱鱼群也不远离沿岸。鲱鱼自12月至仲夏产卵,产卵时间取决于纬度和温度。每条雌鱼可产4万枚黏性的卵,附著於海草或岩石上;约2周幼鱼孵出。鲱鱼游向近岸产卵,产卵后鱼群分散。大鲱鱼场每年的捕获量差异极大,因为幼鱼种群存活率每年不同。幼鱼约4年后成熟,寿命可达20年。鲱属(Clupea)的其他种类(如黍鲱或北欧沙丁鱼)和鲱科的其他种类(如金绿西鲱〔Alosachrysochloris〕和灰西鲱〔A.pseudoharengus或Pomolobuspseudoharengus〕)以及各种较少见的种类亦称鲱。还有其他几科的一些鱼亦俗称为鲱,如宝刀鱼(Chirocentrusdorab)俗称狼鲱。
鲱鱼是一种只有18~40厘米的油性小鱼,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找得到,曾经因为非常便宜而归类为穷人吃的鱼,然而已成为绝佳美食。市售的新鲜鲱鱼不是整尾就是切片出售,可以塞馅料、油炸、炖煮、扒烤或做沙拉。也可以买到罐头。由于鲱鱼富含油脂,因此非常适合腌制,如酸味及卤味的腌鲱鱼、鲱鱼卷、布克林熏鲱鱼、咸小鲱鱼干、布罗特熏鲱鱼、红色熏鲱鱼以及基普熏鲱鱼。鲱鱼在夏季时肉质最好。世上有几类鱼很像鲱鱼,例如太平洋里的海鲱,另外鲱鱼也有淡水品种。
药名:鲱鱼;别名:青鱼、青条鱼;汉语拼音:feiyu;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upeapallasiCuvieretValenciennes;中药化学成分:精巢含精蛋白(protamine),脱氨核苷酸(deoxynucleotide),精氨酸(arginine)。太平洋鲱还含棕榈酸(palmiticacid),油酸(oleicacid),二十一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等。
功效:补虚利尿;科属分类:鲱科;主治:肺结核;浮肿;小便不利。
生态环境:为冷水性中上层鱼类,食沲游生物,栖息于水深80m左右的海区,一般于第2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产卵,山东产卵块在荣城、威海沿海,粘性卵,卵径1.3-1.6mm,怀卵量1万-2万粒。
采收和储藏:春至秋季捕捞,捕捞后,去其鳞片、鳃、内脏,鲜用。
资源分布:分发布于渤海、黄海。
出处:《中华本草》。为鲱科动物太平洋鲱ClupeapallasiCuvieretValenciennes的全体。栖于水深80m的黄海海区,产卵在山东沿海;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沿岸。四季均可捕捞,分别取肉、卵巢、精巢(鱼白)入药。
出处:《中国动物药》;异名:青鱼,青条鱼。性味归经:微咸,温。功效:利尿解毒,补虚定喘。
肉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成熟的精巢用于制取鱼精蛋白(收得率7%)、脱氧核苷酸、精氨酸。鱼精蛋白能与肝素的磺胺迅速结合,使肝素失去抗凝作用;医药上利用其与其它蛋白的结合能力,常与胰岛素制成长效胰岛素,用于糖尿病治疗。鱼精蛋白注射液用于治疗暴发传染性肝炎的出血现象。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为止血药,适用于某些出血性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咳血,注射肝素引起的反应等。脱氧核糖核酸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颗粒白血球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紫癜,慢性放射所致的白血球下降症等有较好疗效;对慢性肝炎,可使血浆蛋白有所提高,自觉症状好转。精氨酸对肝昏迷和肝癌病有一定疗效;也用于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切脾,切肝手术。
一、吃鱼抗忧郁科学家指出,美国有5%的人群患有较严重的精神忧郁症,而日本人患有较严重精神忧郁症的仅为0。1%,是美国人的1/50。研究表明,上述差异跟两国不同的饮食习惯中食鱼多少有关。研究发现,鱼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它与人体大脑中的“开心激素”有关。它有缓解精神紧张、平衡情绪等作用。不吃鱼或少吃鱼的人,“开心激素”水平往往较低,美国人不常吃鱼,因而患忧郁症的人就多。二、吃鱼防哮喘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因而长期以来,许多人把吃鱼视为引发哮喘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一直忌讳吃鱼。但有关专家新近研究发现,经常吃些新鲜的鱼,不但对哮喘病人无害,而且有益于预防哮喘病的发作。为什么吃鲜鱼能减少哮喘病的发作呢?因为新鲜鱼肉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阻止或减少人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哮喘病的发作正是与炎症介质的释放密切相关的。此外,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一定的减轻气管炎症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预防哮喘病的发生、复发或减轻哮喘病的症状程度。三、吃鱼少痴呆加拿大科学家通过对患有老年痴呆症者和健康老人的研究发现,健康老人血液中DHA脂肪酸的成分远高于痴呆症的老人,表现有痴呆症状者的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健康老人少30%~40%。科学家认为,DHA是大脑细胞活动和保持活力必需的营养物质,它有助于改善神经的信息传递、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因此,老年人多吃鱼,可减少痴呆症的发生。
四、吃鱼防中风科学家通过比较发现,同是经济发达国家,日本患中风的人大大低于欧美地区的一些国家,原因在于日本人食用鱼较多。多吃鱼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饮食中的蛋白质、含硫氨基酸的成分越高,则高血压的发病率越低。鱼类蛋白质含有丰富的蛋氨基酸和牛磺酸,都是含硫氨基酸,它能影响血压的调节机制,使尿钠排出量增加,从而抑制钠盐对血压的影响,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专家建议,中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每天服三四克鱼油。五、吃鱼防衰老德国历史上有位很出名的宰相叫俾斯麦,他长年暴饮暴食,又过量吸烟,在他68岁时,身体已衰弱不堪,满脸的皱纹,眼珠混浊无光,好像死神在向他招手。可是后来他听了医生的话,每天食用鲱鱼,不久,奇迹出现了:他皮肤红润、眼睛明亮、精神饱满,一直健康地活到83岁。研究表明,鲱鱼中不仅含有丰富的锌、硒、钙等矿物质,更重要的是有着大量的核酸。核酸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核酸。俾斯麦常吃鲱鱼,使他身体逐渐恢复健康,并延缓了他的衰老期,确是明智之举。专家指出,多吃鲱鱼、沙丁鱼、鲑鱼、小虾、牡蛎等鱼类,可延缓人体衰老。
1、养殖准备
由于鲱鱼它是一种海水鱼,所以只能在靠近海洋流域进行养殖,那么也就是说鲱鱼的养殖业主要采用的还是网箱养殖的技术。我们要根据鲱鱼的生活习性来选择合适的海域,以及养殖的网箱质地等,然后按照鲱鱼的具体情况将网箱放到养殖的取悦中,并且按照不同的深浅程度进行铺放,这样有利于鲱鱼的分群饲养,并且要注意的就是要将网箱进行消毒,最后还有街胡思必须要做的安装赤潮警报,用来预防自然灾害。
2、鱼苗培育
鲱鱼的鱼苗在一开始的时候是比较脆弱的,需要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育才能放入网箱汇总进行规模饲养,首先我们需要将鱼苗养殖的地方进行消毒,其次就是倒入适量的家畜粪便,等过上三四天就将鱼苗放入养殖池中,这时的鱼苗主要是以黄豆类为食,所以我们需要将黄豆磨成黄豆浆或黄豆粉,并且加入适量的饲料搅拌进行喂养,除开冬季每天至少需要喂四五次,而冬季每天一两次即可,最后等到鱼苗长到七八厘米的时候就可进行放养了。
3、鱼苗放养
在鱼苗放养之前需要对网箱进行消毒,然后就可以将鱼苗放入,个网箱中饲养的密度需要根据鱼苗的大小以及网箱的面积来进行合理的规划,一般情况下最多是不能超过一千五百条的,但是最低也不能低于一百条,不然拿什么赚钱咯。为了能保持水质以及是养殖空间能被充分的利用,我们还可以适量的放养一些鲢鱼。
4、饲养管理
鲱鱼它的饲养习惯和罗非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鲱鱼养殖的饲料基本上也就是和罗非鱼的相似,只是饲养的用量不同而已。其次就是还需要投喂适量的粗蛋白饲料,也就是粗粮之类的食物,每天喂养量到三次即可,根据鲱鱼的大小以及天气的变化情况和它们的摄食情况来进行合理投喂饲料量。同时不能给鲱鱼投放变质或者是劣质的饲料,这样会导致鲱鱼死亡。
5、日常管理
首先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在投放饲料的时候要注意饲料的卫生,其次就是在鲱鱼摄食之后要及时的将水中的食物残渣清理出来,然后要注意的就是饲养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定时、定位,还有就是要根据水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同时还要注意的就是要不定期的对网箱进行清理和消毒,最后就是预防自然灾害,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并且做好防灾害的准备。
鲱鱼罐头(Surstromming)是瑞典传统食物,将处理过的鲱鱼装入罐头中任其自然发酵而成的一种散发着恶臭、味道偏酸的罐装食品。
发酵鲱鱼的最大特点是其无所不在、难以消散的恶臭。没吃过腌鲱鱼的人常因为它刺鼻的恶臭而掩鼻,据报道瑞典政府也规定不许在住宅区内开启鲱鱼罐头。国际航班也不允许携带这种罐头,因为气压的变化可能发生罐头破裂,后果很严重。其臭味相当于纳豆的300倍。
据说,这套腌制鲱鱼的工艺已经流传了近300年,当初渔民们也是为了省钱才想出自然发酵腌制鲱鱼的方法,因为这样耗费的盐会少一些。 到了8月中旬,罐头里的鲱鱼变得黏稠多汁,罐头中的气体也因为鲱鱼发酵而膨胀,把罐头撑得鼓鼓的,这就代表鲱鱼已经腌熟,可以上市了。
在瑞典,每年8月的第3个星期四,人们会专门为品尝鲱鱼举行派对,据说这时候是腌鲱鱼味道最好的时候。在温暖而短暂的夏夜里,瑞典人在花园里摆好桌椅,然后把一道道鲱鱼端上桌,大饱口福,饮酒歌唱。人们往往就着土豆、洋葱、酸奶油或是淡而无味的饼子吃鲱鱼,细细咀嚼或大块吞咽。当然,口感浓烈的美酒也是人们开鲱鱼派对必不可少的“润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