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胸吸蜜鹦鹉

更新时间:2024-05-16 12:02

鳞胸吸蜜鹦鹉(学名:Trichoglossus chlorolepidotus)是鹦鹉科、吸蜜鹦鹉属的鸟类。体长22-24厘米,体重75-95克。羽色鲜艳,整体呈现出绿色的外观。头部翠绿略带蓝色调,颈部,喉咙及胸部广布黄色斑纹状的羽毛。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突出的特点是有较长的喙、细长的刷状舌头和处理硬质食物能力较差的砂囊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鳞胸吸蜜鹦鹉体长22-24厘米,体重75-95克。成鸟羽毛雌雄相同,即它们整体呈现出绿色的外观。头部和头两侧呈翠绿略带蓝色调,颈部、喉咙及胸部广布黄色斑纹状的羽毛,尖端呈宽阔的绿色,使这些部位看起来有厚重的鳞片。尾部上方是绿色,但尾羽外部和羽基有橙红色斑点。两翼胁腹下部、大腿和尾下的绿色羽毛上形成一个绿色的整体,有强烈黄色斑纹。臀部橙红色,后缘和尖端除外,颜色较深。鸟喙是珊瑚红色,脚通常灰褐色。幼鸟和成鸟类似,但尾巴很短。

虹膜浅棕色或黑色,嘴是褐色,带有黄色斑纹,或橙色,带有棕色斑点。

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尾巴较短。

栖息环境

栖息地非常多样性,包括各种海岸区的桉树林、公园、沼泽区、都市、农作区等,在当地是很常见的鹦鹉经常出没于大量树木繁茂的栖息地,包括城镇郊区的公园和花园以及有开花树木的耕地。它们通常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周围的高原上。通常对农业用地和沿海灌木丛表现出明显的偏好,这些灌木丛以山龙眼属树木为主。有时也可以在澳大利亚山脉以西的河流沿岸发现它们。可以上升到600米的海拔高度。

生活习性

行为

鳞胸吸蜜鹦鹉是有迁徙行为的鹦鹉,通常会随着食物的充足与否而有迁徙的行为,其行为与虹彩吸蜜鹦鹉相当类似,通常10多只或更多成群活动有时甚至数百只,常与虹彩吸蜜鹦鹉麝香吸蜜鹦鹉一起活动,鳞胸吸蜜鹦鹉在觅食与飞行时常因吵杂的叫声而引人注意。

鳞胸吸蜜鹦鹉在黎明后不久最活跃,晚上回到休息的地方,这期间四处漫游,短距离寻找食物,如果资源丰富,在开花的树会发生大群聚集。花期一结束,这些群体就会散去。在城市地区,因为一年四季开花的花园是其食物丰富的来源,鳞胸吸蜜鹦鹉会长期停留,它们喜食种植的水果,对果园造成很多的伤害。这些鸟飞行快速,当它们在空中飞行时,很容易识别。

叫声

鳞胸吸蜜鹦鹉有相当多样化的技能,可以适应所有情况:在飞行中,它们会发出尖锐的、金属般的、滚动的和连续的叫声。当它们吃东西时,会发出尖锐的叽叽喳喳的声音。休息时,可以听到微弱的、轻柔的鸣叫声。随着繁殖季节的临近,鳞胸吸蜜鹦鹉可能会变得吵闹。同样,当它们寻找食物时,它们常常会发出刺耳的、响亮的鸣叫或叫声。

食性

主要食物有花粉、花蜜、水果、种子、浆果、昆虫及其幼虫等,有时也会于谷物田内觅食而造成农业损害。主要以花蜜和花粉为食,尤其是五脉白千层的花。它们非常喜欢栽培水果,还进入高粱地和玉米地,因为它们喜欢小的、乳白色的、未成熟的谷物。

分布范围

鳞胸吸蜜鹦鹉是澳洲大陆特有的物种。从昆士兰最北端的伊拉瓦拉地区至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南海岸,都是它们的活动范围。这些鸟也被引进了墨尔本维多利亚州等。

繁殖方式

鳞胸吸蜜鹦鹉在澳洲南部的繁殖期约始于7月底至8月初,北部约在5月至翌年2月,在维多利亚州和南部于8月至翌年1月,大都依降雨的情形而定,而且其繁殖期通常同于桉树的开花季节,筑穴巢于中空树洞内,通常离地面相当高。亲鸟会用6周准备入巢,它们在巢的底部覆盖一层锯末,然后在那里产下2-3卵,平均约2枚卵,3枚的情形很少见。孵化期约22-25天,但有时可能晚至28天,幼鸟约2个月后羽毛长成。雄性大部分时间都在空洞附近度过,但似乎并不参与孵化。两只父母一起喂养孵化后6至8周内离开巢穴的雏鸟。

鳞胸吸蜜鹦鹉约在1岁半后开始繁殖,但雄鸟约在16-18个月大时成熟,雌鸟约在20-24个月大时成熟,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8月9日——无危(LC)。

种群现状

鳞胸吸蜜鹦鹉是源于澳洲的美丽鹦鹉,生性好玩且友善,是十分适合当宠物鸟的种类,是野外很普遍的吸蜜鹦鹉,全世界的数量超过10万只,在澳洲和新西兰是最便宜的吸蜜鹦鹉种类之一;性别须经由DNA鉴定较为准确,但是一般来说雄鸟的头部较大也较蓝;鳞胸吸蜜鹦鹉有多种的变种。

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该物种被描述为在其分布范围的中心地区很常见,而在其分布范围的北部和南部地区则较为稀有(del Hoyo et al. 1997年)。趋势理由:在没有任何下降或重大威胁的证据的情况下,种群数量被认为保持稳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