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7 21:28
鸡(拼音:jī)是一个现代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只公鸡的形状,后加声旁“奚”,成为形声字。鸡本义指一种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引申为十二生肖之一,与十二地支的酉相配;还可用于地名、人名等。
鸡的繁体“鷄”为形声字,从鸟,奚声。鸡字最初为象形字,如图1字形,形旁鸟像禽鸟形,商代后期就变为了形声字,做繁体字“鷄”,表示鸡的本义与禽鸟有关。声旁奚为从爪、从大、从“糹”,糸亦声之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奴隶,于鸡表音,鸡与奚并为牙音、支部。象形的鸡是形声字鸡的一个源头,形声鸡的另一个远源、声首是糸(mì),近源、准声首是奚,“糹”与奚并见于甲骨文。糸是束丝之形,其与构件大(人形)、爪(手形)结合而为奚(会以手持绳牵奴隶意),奚与象形的鸡结合而为形声字(也不排除先以奚为鸡,后为造专字,天星观遣策即以奚为鸡)。商代形声字鸡的偏旁尚不固定,声旁或在左,或在右,有的还省去了构件“糹”。《说文》籀文作“从鸟,奚声”,战国文字草率,但基本结构与《说文》同。战国时期也出现了把形旁“鸟”改换成“隹”,做“雞”的一异体字,后世传统用字中二字均为通行字体。在新中国的汉字规范整理中,以“鷄”为正体字,雞为异体字。
本义是报晓家禽。《荀子·儒效》:“曾不如好相鸡狗之可以为名也。”
现行的简化字的“鸡”,源自繁体字“鷄”的另一个异体字“鳮”,该异体字“鳮”是由“鷄”的部件“奚”省作“又”而来的。
在近代汉字简化运动中,国民党政府在1935年的《简体字表(第一批)》里将“鳮”作“鷄”的简体字之用 。新中国成立后,吸收了前者经验,再将异体字“鳮”进一步简化为“鸡”。
要注意的是,鳮和鸡二字都是不符合六书的,鷄的声旁“奚”省写做记号“又”,表音功能完全丧失,而变成了一个半记号字,属于半记号半表意字
【卷四】【隹部】雞(鸡)(字形演变1图G)古兮切(jī)
知时畜也。从隹奚声。
鷄(鸡)(字形演变1图H),籀文雞(鸡),从鸟。古兮切。
雞(鸡)(字形演变1图G),知时畜也。从隹,奚声。古兮切。十六部。
鷄(鸡)(字形演变1图H),籀文雞(鸡)从鸟。
【戌集中】【隹部】雞(鸡)(字形演变1图G)·康熙笔画:18·部外笔画:10
《唐韵》古兮切。《集韵》《韵会》坚奚切。《正韵》坚溪切,并音稽。《说文》:知时畜也。《玉篇》:司晨鸟。《尔雅·释畜》:鸡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鸡僆,绝有力奋。疏:此别鸡属也。《春秋说·题辞》曰: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易·说卦》:巽为鸡。《书·泰誓》:牝鸡无晨。《周礼·春官·大宗伯》:六挚,工商执鸡。《礼·曲礼》:鸡曰翰音。
又《尔雅·释鸟》:鶾,天鸡注:鶾鸡赤羽。《逸周书》:文鶾若彩鸡,成王时蜀人献之。
又《尔雅·释虫》:螒,天鸡。注: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诗·豳风》:六月莎鸡振羽。《尔雅翼》:一名梭鸡。一名酸鸡。
又鸡人,官名。《周礼·春官·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
又《礼·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鸡彝。
又地名。《春秋·襄三年》:同盟于鸡泽。注:在广平曲梁县西南。又《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𨻰许之师于鸡父。注:鸡父,楚地。《战国策》:负鸡次之典。《前汉·地理志》:郁林郡雍鸡县。
又姓。《正字通》:明正统陕西苑马寺监正鸡鸣时。
《说文》:籀文作鷄(鸡)(字形演变1图H)。互详鸟部鸡字注。
【亥集中】【鸟部】鷄(鸡)(字形演变1图H)·康熙笔画:21·部外笔画:10
《广韵》古奚切。《集韵》坚奚切,并音稽。《说文》:知时畜也。徐铉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易·说卦》:巽为鸡。《诗·郑风》:女曰鸡鸣。《礼·曲礼》:鸡曰翰音。《韩诗外传》:鸡有五德:首带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在前敢鬭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尔雅·释畜》:鸡大者蜀,蜀子雓。郭注:今蜀鸡也。鲁鸡又其大者。或曰鸡为积阳,又名烛夜。春秋运斗枢曰:玉枢星精散为鸡。李时珍曰:鸡类甚多。朝鲜一种长尾鸡,尾长三四尺。辽阳一种食鸡,一种角鸡。南越一种长鸣鸡,昼夜啼叫。南海一种石鸡,潮至即鸣。蜀中一种鶤鸡,楚中一种伧鸡,𠀤高三四尺。江南一种矮鸡,脚纔二寸许也。广志云:大者曰蜀,小者曰荆,其雏曰𪅏。
又火鸡。《洞冥记》:满剌伽国有火鸡,食火吐气,岛𡗝以其卵为饮器。
又竹鸡似鹧鸪,居竹林闲,性好啼,蜀人呼为鸡头鹄。
又杉鸡。陈藏器云:出泽州有石英处,常食碎石英,腹下毛赤,不能远翔。
又秧鸡,白颊长觜短尾,背有白斑。夏至後夜鸣达旦,秋後即止。
又《拾遗记》:汉武帝大初二年,月氏国贡双头鸡,四足一翼,鸣则俱鸣。
又《洞冥记》:远飞鸡,晓飞四海外,夕还依人。
又天鸡,星名。《北齐书》:武成即位,大赦,殿门外建金鸡,不详其义。问於司马膺之,对曰:海中日占云:天鸡星动,当有赦,帝王以为𠋫。
又《前汉·天文志》:野鸡一星,在军市中。
又山名。《史记·五帝纪》:黄帝西至於空桐,登鸡头。注:索隐曰:鸡头,山名。又《山海经》: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
又宝鸡,县名。
又鸡人,官名。《周礼·春官》:鸡人掌鸡牲,辨其物,又夜嘑旦,以嘂百官。
又神名。《史记》:汉宣帝神爵元年,遣谏大夫王褒,求金马碧鸡之神於益州,褒作圣主得贤臣颂以讽。
又鸡鸣,歌名。《前汉·高帝纪》: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应劭曰:《鸡鸣》,歌也。
又虫名。《尔雅·释虫》:螒,天鸡。郭注:水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诗·豳风》:六月莎鸡振羽。朱传:蟋蟀也。
又醯鸡。《庄子》注:蠛蠓也。
又树鸡,菌也。王建诗:雁门天花不复忆,况乃桑鹅与树鸡。
又鸡毒。高诱曰:乌头也。
又鸡头,芡也。
又鸡苏伏,鸡子,并草名。
又辟鸡。《礼·内则》:麕为辟鸡。注:葅类,聂而切之也。
又《风俗通》:鸡本朱氏翁所化,故呼朱朱。祝鸡翁善养鸡,故呼祝祝。
◎ 赣语 gai1;jii1
◎ 粤语 gai1
◎ 潮州话 go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