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7:35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的血清型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该病为条件性传染病,多继发或并发于其他疾病。根据大肠杆菌的菌体抗原(O)、表面原(K)和鞭毛抗原(H)的组合不同,可将本菌分为不同的血清型。迄今为止已知的血清型大约有数千种之多。
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i)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组传染病,危害养殖业严重的主要是猪大肠杆菌病、禽大肠杆菌病、兔大肠杆菌病等。病原是肠道杆菌科埃希氏属的大肠埃希氏菌(E.coli),简称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是畜禽肠道的正常栖居菌,许多菌株无致病性,而且对机体有益,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供宿主利用,并对许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大肠杆菌中一部分血清型的菌株具有致病性,或当鸡体健康、抵抗力强时不致病,而当机体健康状况下降,特别是在应激情况下就表现出致病性,使感染的鸡群发病。
鸡、鸭、鹅等家禽均可感染大肠杆菌,鸡在4月龄以内易感性较高。本病的传播途径有3种:
一是母源性种蛋带菌,垂直传递给下一代雏鸡;
二是种蛋本来不带菌,但蛋壳上所沾的粪便等污染物带菌,在种蛋保存期和孵化期侵入蛋的内部;
三是接触传播,大肠杆菌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肛门和皮肤创伤等门户都能侵入体内,饲料、饮水、垫料、空气等是主要传播媒介。
鸡大肠杆菌病可以单独发生,也常常是一种继发感染,与鸡白痢、伤寒、副伤寒、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霍乱等合并发生。
1、大肠杆菌性败血症6~10周龄肉鸡多发,病死率为5%-20%。特征性病理变化是纤维素状心包炎,心包膜变厚、混浊,心包积液。肝脏明显肿胀,表面有白色胶冻样或纤维素性渗出物,肝有白色坏死点或坏死斑。脾脏充血、肿胀。气囊混浊,肥厚。
2、出血性肠炎病鸡主要表现下痢,并带有血液。剖检可见肠黏膜出血和溃疡,一般呈散发,致死率较高。
3、大肠杆菌性肉芽肿 特征是在小肠、盲肠、肠系膜和肝等部位出现结节性肉芽肿病变,病死率较高。
4、脐炎 主要发生在出壳初期。病雏脐孑L红肿、开张,后腹部胀大,呈红色或青紫色,粪便黄白色、稀薄、腥臭,病雏委顿、废食,出壳最初几天死亡较多。剖检可见卵黄吸收不良,囊壁充血,内容物黄绿色。肝呈土黄色,肿胀,质脆,有斑状或点状出血。肠黏膜充血或出血。
5、卵黄性腹膜炎 主要发生于产蛋鸡,一般呈散发。
病鸡产蛋停止,鸡冠发紫,排黄绿色粪便,死亡的病鸡多体膘良好。剖检可见腹腔内布满蛋黄凝固的碎块或蛋黄液,味恶臭,肝褐色,有的病鸡输卵管内有黄白色于酪样物。
6、全眼球炎 在发生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同时,另有部分鸡眼睑肿胀、流泪、畏光、角膜混浊,眼球萎缩而失明。
病原是肠道菌科埃希菌属的大肠埃希氏杆菌,简称大肠杆菌。本病的血清型很多,国际上报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有01、K1、02:Ki和O78:KO国内发现的有O5、O7、O14、O64、O68、O73、O74、O89、O103、O147等。
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时,如过热、过冷、密度过大、营养不良以及其他疾病因素(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巴氏杆菌病等),可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机能降低,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拔病。病鸡排出的细菌,经粪便污染蛋壳感染鸡胚造成胚胎死亡和雏鸡发病。粪便污染环境,经饮水、饲料、空气传染给健康雏鸡。
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大肠杆菌病的控制主要依靠饲养管理来排除发病诱因。种蛋的收集、消毒和孵化应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以杜绝本病的发生。
并发和继发感染是本病的一个特点。做好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传染病的免疫预防,可间接地起到防止大肠杆菌感染的作用。
由于一些鸡场平时经常使用抗菌药物,致使大肠杆菌对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用药前,最好先分离病原菌做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最敏感的药物,若暂无条件做药敏试验,则可选用平时未曾使用过的抗菌药物。
对大肠杆菌病发病严重的鸡场,可用本场大肠杆菌分离株制备多价灭活菌苗或油佐剂苗进行免疫预防。一般在10周龄和17周龄各注射1次。
给鸡群经常饲喂一些有益的肠道菌群,如EM制剂等,可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繁殖,减少大肠杆菌等细菌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