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0 11:39
鸡鸣三省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东北面,离城七十五公里,属七星关区林口镇管辖,南邻林口渭河,东接团结海戛,西与云南白车、北与四川岔河隔赤水三岔河相望。“一鸡啼叫,三省皆闻”、“一步踏三省”是鸡鸣三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富含诗意的美称。
鸡鸣三省,东经105度18分至105度19分,北纬27度40分至27度42分,地势南高北低,山峦起伏,岩溶裸露,河谷深切,观音岩脚赤水河最低海拔690米。鸡鸣三省小庄子座落于观音岩口,处在林口青龙山从康家大营梁子拖下来至观音岩口的缓坡地带上,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裸露的岩石以石灰岩、砂页岩为主,含硝灰、铁及硅铝。年平均气温14.2摄氏度,最热月七月23.3摄氏度,最冷月一月2.4摄氏度,年降雨量880毫米,地表蒸发、径流量大,无霜期258天,属亚热带气候,四季暖和如春。农作物为一年夏、秋两熟,大、小两季连作,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等,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林木有柏、樟、梧桐、白杨、竹、马桑等,果树有李、杏、桃和核桃。
鸡鸣三省在明、清和民国时期,一直属北肇家戛余氏彝族土目领地。苗族很早迁入居住,明初以后,汉族进入。历年来,各族人民友好、和睦相处。“鸡鸣三省”从过去的一个小庄子之名,成为一个行政村之名后,其管理有岩脚、瓦厂、包包上、大水井、中寨和下寨六个村民组,居住着汉、苗、彝人口2400余人。其中下寨村民组座落位置最低,处在三岔河畔观音岩口上,村民基本为苗族,是一个“一鸡啼叫,三省皆闻”的小庄子,自古就被相邻的三省村民叫作“鸡鸣三省”。据庄子内民国三年(1914)重立的三圣宫碑序文记载:“吾里界属黔阳,三省当曲。犬牙交错,有蜀川倒流于臂左;虎踞盘环,得滇山峨菆于脑(右)。”民国年间,云南省镇雄县教育科长涂向仁曾为北肇家戛余氏土目题写大门联,联文是:“东临蜀水,西拥滇山,鸡鸣三省钟灵地;昔尚武功,今崇文治,虎踞千秋耀德辉。”由此可知,鸡鸣三省即是观音岩口。在观音岩的悬崖陡壁半腰间,镶嵌着一条逼仄险要的川盐古道,那就是1935年2月5日,中央红军从四川水潦,经三岔河渡口渡河来到鸡鸣三省小庄子,召开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的唯一道路。陈云、伍修权曾经在相关文献资料中提及此路:“我们进入鸡鸣三省的那段路很险要,只能够一人行走,只要稍有阻塞,就将是全军覆没。”可知,中央红军当时就是顺着这条古道来到鸡鸣三省小庄子的。古道之险,仍令人望而生畏。
鸡鸣三省小庄子由于有川盐古道经过,中央红军长征时,已是一个有名的小庄子。庄子里有周、侯、张、杨、王、陶等多姓苗族人家居住,有苗族寨主周团首(名周朝阳,当地民团首领)家祖上在清代修建的木瓦结构的三火头大院一栋(现左厢房还在),有座落在庄子前、突兀于平地小山之巅的三圣宫遗址,站在小山之巅,可一览三省。在三圣宫遗址旁,还有明、清及民国期间盐商、路客歇脚的客店遗址。中央红军长征时,继“遵义会议”之后的“鸡鸣三省”会议就是在这个小庄子里召开的。1972年6月10日,周恩来在当时党中央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讲话时说:“从土城战斗渡了赤水河。我们赶快转到三省交界即四川、贵州、云南交界地方,有个庄子名字很特别,叫‘鸡鸣三省’,鸡一叫三省都听到。就在那个地方,洛甫才做了书记,换下了博古。”(周恩来讲话稿《党的历史教训》,据中央党案馆所存记录稿)1985年,杨尚昆在《坚持真理,竭忠尽智——缅怀张闻天同志》一文中也写道:“2月5日,到了‘鸡鸣三省’这个地方,常委决定闻天同志在党中央负总的责任。”《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大事简介》(国防大学出版社)一书中记载:“二月五日,在贵州省的‘鸡鸣三省’村,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了分工,决定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由军事科学院绘图室绘制的1935年2月1日至2月9日《党中央、军委纵队进入扎西地区路线及宿营时间示意图》中,明显标注“鸡鸣三省”的地理位置在今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的地域上。并注明2月5日中央纵队经四川水潦、岔河抵达贵州“鸡鸣三省”村的行军路线。
过去,毗邻林口古镇集市的四川水潦、岔河和云南德隆、白车等地村民在赶林口场时都要从鸡鸣三省小庄子的古道经过,两省村民已习惯说赶林口叫赶“鸡鸣三省”,“鸡鸣三省”成了林口集市的代名词。
“鸡鸣三省”作为一村之名,沿袭至高级社,在高级社初期,为了与其他相邻各村一样,紧跟当时的政治形势,被改名为“迎丰村”(之后又叫”迎丰大队”),据当地群众说是为了取“迎接丰收”之意,而且先后变动隶属于当时的得胜、海戛公社管理。2003年,为了纪念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缅怀红军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鸡鸣三省重新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级党史部门的高度重视,重新恢复了“鸡鸣三省村”的称谓,正式将“鸡鸣三省村”列为林口镇管辖的一个行政村,管里包括鸡鸣三省小庄子(下寨)在内的六个村民组。
为了更好地纪念“鸡鸣三省”会议、纪念中央红军经过鸡鸣三省,缅怀红军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弘扬长征精神,增进革命老区红色教育理念,1996年2月5日,原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和原毕节市委、毕节市人民政府,在鸡鸣三省观音岩头的山巅之上树立起了由萧克老将军亲自题字的“鸡鸣三省”纪念碑,云贵川三省人民从各个方位都能看见纪念碑的宏伟丰姿。每当旭日东升的时候,纪念碑顶端的红星就会闪闪发光,光芒四射,照耀万里,三省人民就会更加想念毛主席、想念红军、想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2016年,地处黔、川、滇三省交界,被誉为“枕乌峰而襟赤水,领巴蜀而锁滇黔”的鸡鸣三省村,迎来了发展曙光,拟投资23.58亿元,打造5A级景区。
云贵川三省相互间流淌下来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三岔河,自此以下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赤水河。伫立在河间的礁石上,看两条河流欢快地汇合在一起后滚滚东流,让人遐思邈邈,她一路向前,为川黔两省的酿酒产业立下了赫赫功勋,成为誉满天下的“美酒河”。
在鸡鸣三省的绝壁上凿有一条栈道直通河边,这是一条长800余米、总计1385步石梯的“之”字形栈道,沿着栈道往下,入眼处尽是一道道美不胜收的风景。平整的石梯、坚固的护栏,护栏外丛生的本地小箭竹比比皆是,异常青翠。
鸡鸣三省会议纪念碑,萧克将军题写“鸡鸣三省”四个大字,原碑建于1996年2月5日,碑座高60厘米,寓意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碑身高3.52米,寓意1935年2月,碑底为圆形,象征着各民族大团结。碑为三面碑,象征云、贵、川三省,侧面碑柱的“碑记”上,记述了当年红军长征来到鸡鸣三省的大体情况和对纪念碑的说明。2016年12月,毕节市打造鸡鸣三省5A级景区,移址扩建鸡鸣三省会议纪念碑。2017年6月,碑身高35.25米的纪念碑完工,35.25寓意1935年2月5日,让我们铭记1935年2月5日在这里召开的鸡鸣三省会议。鸡鸣三省会议纪念碑以“旭日东升”为主题形象,为整个景区的地标性建筑。
站在纪念碑的外围往下看,万丈绝壁如刀劈斧削般,耸立在三岔河河畔。临峰远眺,壮美雄奇的悬崖险滩,蜿蜒东流的赤水河,在这里却那么刚柔相济地组合成一幅绝美的图画,让人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翱翔在这绝妙的山水峰峦间,领略大自然赐予人们的风光盛宴!
鸡鸣三省村在黔川滇三省边界,具有云贵高原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点。景区内险峰重岭,河谷深切,崖壁陡峭,巉岩欲倾,古道盘旋,洞穴密布,泉瀑飞流,烟云盘托,植被多样。青龙山的最高峰隔河俯视云南乌龙山和四川朱家山,形成了壮丽奇秀的山水峡谷风光。在独具自然特色的同时,由于奇特的地理位置和诸多的特定历史因素,造就了鸡鸣三省浓郁的地域风情、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
鸡鸣三省虽然偏僻,但因有赤水母亲河的千古润育和川滇古盐道的对外交往,其历史却较为悠久,人文底蕴比较深厚。门前的赤水河在史书《山海经》中早载芳名,汉为“大涉水”、晋名“安乐水”,唐称“赤虺(hui)河”,元明叫“赤水河”。在今七星关区境内,赤水河有两源头:一是南源渭河;二是北源银厂沟,其在区北部所属青场镇的粮都村,银厂沟流入云南镇雄县境,与其它支流汇合后,蜿蜒迂回再折入林口古镇的鸡鸣三省村,与南源渭河交汇后向东滚滚而去,流入长江。
清代古庙,位于观音岩口、古道旁小山之巅。立有古石碑两块。一块立于清同治辛未(1871)年,此碑碑体已残缺,碑文除“大清同治辛未”清晰外,余已不可考;另一块立于民国甲寅(1914)年,碑体尚完好,碑文除极少字在“破四旧”年代遭到损毁外,其余基本清晰可辨。从碑文显示,古庙在民国甲寅年称“三圣宫”,碑文为“三圣宫碑序”。“三圣宫”是鸡鸣三省村民供奉“孔子(儒)、释迦牟尼(佛)和老聃(道)”三圣的场所。据碑文记载,此“三圣宫”由鸡鸣三省各姓村民捐资、民团团首周朝阳承办重建。“三圣宫”坐落在鸡鸣三省小庄子平地凸起的小石山之上,地理位置极佳,站在遗址处对三省相邻的村寨可谓一览无遗,三省之隔竟在咫尺之间,“一鸡鸣叫,三省皆闻”。“三圣宫”与周团首家在清代修建的“一正两厢”木瓦结构的大院仅距百米左右,宫门前是川盐古道,左侧是往来客商息足客栈遗址,“人”字形清代石墙遗迹还在。古墓、古井、古树散布于小庄子里。《三圣宫碑序》为当地文士张天霖所撰,碑序正文行笔流畅,文采妙绝,记述了鸡鸣三省小庄子的地理位置:“吾里界属黔阳,三省当曲。犬牙交错,有蜀川倒流于臂左;虎踞盘环,得滇山峨菆【音邹,堆聚之意】于脑(右)”。碑序附录部分详细记录了当时22姓72人捐资的名单及功德。一个小庄子不可能有22个姓,但其间不能排出有过往客商的布施者刻名。
青龙山的最高峰隔河俯视云南乌龙山和四川朱家山,形成了壮丽奇秀的山水峡谷风光。
云南境内山脉由西北方向延缓而至,形如“象鼻吸水”;在四川境内绝壁间,人工开凿出了一条沟渠和驿道,可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险;贵州境内地势险要,绝壁耸立,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河谷幽深,岩石盘踞,气势恢宏,大有虎踞龙盘之势。
纵目远眺,坡陡路险,群岭起伏,峭壁如屏。低头望水,山高壁峭,如临万丈深渊,煞是惊人。抬头看山,全是陡峭绝壁。山脚,茂密的灌木丛郁郁葱葱,羊肠小道沿着河岸逶迤远去,连接着村庄之外的村庄。山腰,裸露的岩石,纵横各异的褶皱,构造着各种各样引人遐思的形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挑战着观者的想象极限。青青的翠竹,白紫相间的野萝卜花、金黄的牛角花,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藤蔓,悠然自得地生长着,与石相伴,与风私语,与水相望,直至地老天荒。春天,已在峡谷里醒来!山腰之上,如屏的峭壁似乎要倾倒下来,仰望之间顿感天旋地转,让人不敢久视。再往上便是干沟尾巴,大雨过后,干沟内的水徐徐流下,便成为一道美丽的瀑布,营造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从老鹰岩上的纪念碑至谷底三岔河河滩,1380余梯近千米长的红色栈道像一根粗重的红线缠绕在悬崖绝壁间,弯弯曲曲,时隐时现。栈道全部由人工开凿而成,上为荒草山川,下临千丈悬崖,犹如天梯悬在半空,很是壮观。
锅圈岩瀑布(大湾瀑布),因鸡鸣三省在清代时期,属毕节县(今七星关区)“八夷屯”之一的北肇发戛余氏土司管辖,锅圈岩瀑布也叫发戛大湾瀑布。《发戛大湾涨瀑》:“天堕压岩危欲倾,山飞水立势骄横。电掣雨骤雷轰烈,千崖万壑号秋声。瀑流怒起排天半,黔山飞过蜀江岸。洪涛浊浪舞罡风,蛟龙出没云缭乱。何来巨灵劈昆仑,倒翻星海洗乾坤。空中纯作黄金色,海气平将日月吞。朗诵逍遥庄子篇,如化鲲鹏击三千。好搏扶摇图南去,手挽银河挟飞仙。”这是清人余家驹对这一景点涨水时的描写,涨水时,瀑景与乌蒙山上此起彼伏的袅绕云雾相应成趣,绘出一副壮观画卷。
岔河渡,林口镇鸡鸣三省村所属的三岔河古渡。这里隔河与云南镇雄白车、四川水潦相望。离三岔河东南仅400余米的老鹰岩脚下,有土司余祥恒家的大营洞。清代,鸡鸣三省所属的三岔河叫“发(法)戛岔河”。清余家驹曾作《发戛岔河》诗:“万壑群山奔赴来,巨灵伸手擘崔嵬。须知造化奇思出,特把江山生面开。飞瀑破天飘夏雪,怒涛裂地起冬雷。游人莫更探深入,怕变神龙去不回。”无独有偶,晚清彝族诗人、余家驹之子余珍在经过三岔河时,也留下了一首题为《发戛岔河滇蜀黔三省交界》的千古绝唱:“一步经三省,依稀万里游。山深蛮鸟噪,风急暮猿愁。落日横人面,奔云撞马头。客心孤回处,搔首看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