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3 10:51
鸢乌贼,暖水性较强的大洋性种类。
暖水性较强的大洋性种类。据童逸修等(1973),Okutani and Tung(1978)报告,台湾西南海域鸢乌贼的渔期为4一9月,旺期为5一8月,渔获表层水温超过26℃,而在28℃左右,集群最密,渔获最佳。冲绳岛海域的渔期为6-11月,渔场的表层水温为22-28℃,向海岸移动的27℃表层等温线,与渔场位置的变动密切相关。种内分夏生群、秋生群和冬生群,在我国台湾西南海域,有夏生群和秋生群的成熟、交配及产卵活动,以夏生群为主体;春季末,由1,000-2,000米深海区越冬场,向几十米浅海区进行生殖洄游;到了夏季,沿着从巴士海峡分出的黑潮支脉,经西南季风吹送,开始转游向东北,形成鸢乌贼的主要渔期。稚仔鸢乌贼多生活于表层至20米左右水层,在南海,夏季大量聚集;在琉球群岛的八重山群岛海域黑潮内侧大量聚集。成体鸢乌贼有明显的垂直活动,范围可从表层至千余米,夜间、黎明和黄昏,多在中上层活动,白天多栖居于中下层和深层。鸢乌贼的寿命约一年左右,但雌体的寿命略有延长。从我国台湾西南海域鸢乌贼胃含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繁殖期中摄食很少,胃含物的平均重量一般为1-3克,空胃率很高。雌体有62%空胃,34%胃含物很少,4%饱食;雄体有67%空胃,30%胃含物很少,3%饱食,各年测定情况近似。据Wormuth(1976)报告,鸢乌贼多捕食小型的中上层鱼类,如小公鱼(Stolephorus)、飞鱼(Exocoetus)和灯笼鱼(Myctophids)等,同时也较多地捕食爪乌贼及其同种个体。猎食鸢乌贼的天敌,主要是海鸟,有铿鸟、热带鸟、海鸥和幺巩等,金枪鱼和鲯鳅也经常捕食鸢乌贼。
鸢乌贼的卵子分批成熟,分批产出,成熟卵的卵径为0.788±0.03毫米,重58.4克的卵巢中怀卵约25万个。生长迅速,孵化后七个月,胴长即可达100毫米。雄体性成熟早于雌体,雌体大约在一年后产卵。
鸢乌贼胴体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分别为80.50%、0.49%、17.24%、1.37%。头足中水分、脂肪、蛋白和灰分分别为80.73%、0.87%、16.68%、2.88%,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水产品。鸢乌贼中氨基酸含量丰富,占鲜样总量的14.05%(胴体)、15.10%(头足),其中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的40.89%(胴体)、40.11%(头足),鲜味氨基酸占45.89%(胴体)、46.51%(头足),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9.56(胴体)、75.46(头足),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南海鸢乌贼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脂肪酸总量的49.90%(胴体)、54.55%(头足),其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6.9%(胴体)、5.67%(头足)和15.26%(胴体)、22.08%(头足),南海鸢乌贼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