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1 00:17
《鸣皋歌送岑徵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骚体诗。此诗以想象手法描写了岑勋旅途中冰封雪飘、山高水深的艰险情景,刻画了鸣皋山幽深寂静的环境,抒发了诗人自己遭受排斥的不平心情。特别是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一连串的比喻,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画面。“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等句,不仅揭露和抨击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也表现了诗人不愿与权奸为伍的耿直性格。全诗在语言、结构方面富于变化,以含混、暧昧、朦胧的意象形成梦幻般的艺术效果,设想奇妙,气势奔放,具有声势夺人的气魄。
鸣皋歌送岑徵君1
若有人兮思鸣皋2,阻积雪兮心烦劳。
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3,冰龙鳞兮难容舠4。
邈仙山之峻极兮5,闻天籁之嘈嘈。
霜崖缟皓以合沓兮6,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
玄猿绿罴7,舔舕崟岌8;
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
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崖嶅9!
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
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10。
君不行兮何待?若返顾之黄鹤。
扫梁园之群英11,振大雅于东洛。
巾征轩兮历阻折12,寻幽居兮越巘崿13。
盘白石兮坐素月14,琴松风兮寂万壑15。
望不见兮心氛氲16,萝冥冥兮霰纷纷17。
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冥鹤清唳18,饥鼯嚬呻19。
块独处此幽默兮20,愀空山而愁人21。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22。
蝘蜓嘲龙23,鱼目混珍24;
嫫母衣锦25,西施负薪。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26,亦奚异于夔龙蹩于风尘27!
哭何苦而救楚28,笑何夸而却秦29?
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30,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有人如岑徵君者思归鸣皋,苦阻于大雪冰封而忧心。
若走水路,则大河冰封,令人战战兢兢不可以渡过,河冰如龙鳞参差,不能行船。
若走旱路,则群山高峻,天风阵阵,难于登攀。
白皑皑的雪崖霜峰连绵合沓,像长风吹起的海上之汹涌波涛。
山峰高耸险要,山顶上有玄猿绿熊瞪目吐舌;
又有枯树危石摇摇欲堕,其群呼与相号之声,无不令人骇心动魄。
群峰峥嵘而路断,层峦叠嶂上与星辰相接。
我送君之将归,作《鸣皋歌》以相送。
且设饯别宴于清泠池上,伴之以鼓琴之乐。
君不行如返顾之黄鹤,还期待着什么呢?
想必是要一扫梁园之群英,欲振大雅于东洛。
一展雄才而后始上征轩,历经阻折,翻山越岭,以入陇居。
去过那种坐白石而赏清月,弹松风而寂万壑的宁静生活吧。
自君去后,我怅望不见而心烦意乱,想象在鸣皋山中,松萝昏暗而雪霰纷纷;
泉水穿崖过洞,一清见底,流水声声,流喧不已;
虎啸生风,震响山谷,龙藏深澳,吐云洞中。
更有夜鹤清亮的鸣叫,饥鼯蹙眉而呻吟。
块然独居如此清寂之地,真使人为之揪心担忧。
当今之世,小人得志如群鸡旋聚而争食于朝堂,君子失势却如孤凤无都而远飞于山林。
是非不分如同蜥蜴敢笑巨龙,而鱼目可以混同珍珠。
美女不如丑女,嫫母衣锦入宠,而使美女西施负薪为奴。
这一切何异于使高士巢父、许由囚于轩车冠冕,让夔、龙这样的贤臣沦落于风尘之中?
申包胥哭于秦庭而救楚,鲁仲连假谈笑以却奏兵。
我实在不能学此二人沽名钓誉,矫立名节以夸耀于后世。
吾当遗世独立,与白鹤相狎,与君长于山水之中相亲相随。
此诗当为李白离开长安后漫游梁宋时所作,具体时间约为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冬。根据宋本此诗题下注“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可知当时梁园积雪三尺,李白在园内清泠池上作此诗,送岑徵君去鸣皋山。
此诗为李白自制歌行,用来送他的朋友岑徵君到嵩县鸣皋山隐居,故曰“鸣皋歌”,而以“送岑徵君”为其副题。同时李白还写了一首《送岑徵君归鸣皋山》,其中说到岑徵君乃相门之后,家世显赫,但也多次遭到迫害,促使岑徵君早就萌发了隐居的念头。眼看着自己的朋友就要离开宋州的梁园到嵩县鸣皋山去隐居了,面对着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诗人的心情特别“烦劳”。一种“天长水阔厌远涉”,一种“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觉涌上心头。在诗人的想象中,从宋州梁园到嵩县鸣皋山竟是如此艰难和可畏。于是组成了“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至“挂星辰于岩嶅”一段描写。这是经由“烦劳”的特殊心态幻觉出来的一连串意象语汇,渡越冰封雪冻的河流是那样艰难;鸣皋山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却又那样难以企及;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也变得嘈杂难听;素裹银装的群山绵延起伏,犹如大海中长风掀起的巨浪令人生畏;甚至那些伏居深山,跳跃于“危柯振石”间的珍稀动物,也不能不“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了。暗示出岑勋此时到鸣皋山隐居,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送君之归兮”至“愀空山而愁人”,笔锋一转,才正式进入送行的叙述。先记送行的情景:“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酒酣耳热,丝竹并奏之情如见;接着赞岑徵君的为人:“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作文赋诗,风流儒雅之态可想而知;再想象其幽居的乐趣:“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回归自然,抱朴含真之趣可亲,继而是对友人深情的关注与怀念:“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诗人想象中的鸣皋山,并不是“两岸桃花夹去津”的桃源乐土,而是有虎啸、有龙吟,有“冥鹤清唳,饥鼯呻嚬”的充满着躁动不安和不平之鸣的世界。这里诗人以暗示、对比、烘托等手法,暗示山居野处,虎卧龙潜,遗世独立,并非最佳之所。
至此,李白的激情又一次爆发出来,于是有了“鸡聚族以争食”,至结尾的第三段文字。像岑徵君这样的志士只能遗世独立于山中,而鸡鸣狗盗之徒却窃踞魏阙。因此诗人发出了高亢激越的音响:“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于风尘。”这是古今志士的一种宿命。所谓“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李颀《杂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巢由与夔龙尚且不能勉强凑合在一起,更何况与鸡鹜争食,与蝘蜓混居。于是接着又引申包胥与鲁仲连为例,说明岑徵君不愿学,亦不必学。他遗弃了沽名耀世的殊勋与荣誉,却获得了人生的解放与自由。这里的“吾”,不是李白自谓,而是代岑徵君立言。此时的李白已经化为一只白鸥,并借岑徵君之口,邀约他早一天也能飞到鸣皋山去。那时,他也就可超越尘世的束缚而遨游于天地之间了。
这是一首骚体诗。骚体诗自魏晋后沉寂了四五百年,在李白笔下,又一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首歌行的句式、语言、音节、韵味,那种酣畅淋漓,纵横驰骋,惊心骇目,声势夺人的气魄,以及那些借助于含混、暖昧、朦胧的意象所形成的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是李白的独创。而选择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是因为他此时的遭遇和心境太像屈原了。
宋代曾季狸《艇斋诗话》: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鸣皋歌》云:“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如此等语,与《骚》无异。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范云:此篇稍长,而词意易见。要亦楚人之流也。唯其有“蝘蜓”、“鱼目”、“巢由”、“夔龙”等语,故前辈尝称之。然此实非太白之用意,妙处不在此也。与《远别离》篇皆佳,而彼深矣。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蒋仲舒曰:句法短长,全以调胜,如南郭隐几,声振响答皆奇。后固于鳞所谓“强弩之末,英雄欺人,杂以长语”者也。
明代胡应麟《诗薮》:太白以《百忧》等篇拟《风》、《雅》,《鸣皋》等作拟《离骚》,俱相去悬远;乐府奇伟高出六朝,古质不如两汉,较输杜一筹也。
明代许学夷《诗源辨体》:太白《鸣皋歌》虽木乎《骚》,而精彩绝出,自是太白手笔。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通篇仿《楚辞》意,发衰世之慨。观“鸡聚族”以下数语,其作于天宝杨、李用事之时乎?
明末清初贺贻孙《诗筏》:若太白短篇佳矣,乃其《蜀道难》、《鸣皋歌》、《梦游天姥吟》诸篇,亦何遽不如子美长歌。读二家诗者,勿随人看场可也。
清代吴昌祺《删定唐诗解》:叠四句而以五句为一韵,又非骚人之法,且多对仗,则亦太白之古诗耳。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叠四句而以第五句为一韵;四句之中,又成二韵,变化已极(“玄猿”四句下)。此一段写送别以后,幽居寂寞之况,恰好引起下段(“望不见兮”句下)。学楚骚而长短疾徐,纵横驰骤,又复变化其体,是为仙才。
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晁补之曰:“李白天才俊丽,不可矩矱,然长于诗,而文非其所能也。赋近于文,故白《大鹏赋》辞非不壮,不若其诗盛行于世。至《鸣皋歌》一篇,本末《楚辞》也,而世误以为诗,因为出之,其略曰:”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此谆谆效屈原《卜居》及贾谊《吊屈原》语,而白才自逸荡,故或离而去之云。”《楚辞后语》曰:“白天才绝出,尤长于诗,而赋不能及晋魏,独此篇近《楚辞》,然归来子犹以为白才自逸荡,故或离而去之,亦为知言云。”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作骚体便觉屈原、宋玉去人不远,其不规规步趋处,正是其才高气逸为之耳。“望不见兮”一段,写出幽居寂宽之况,兴起下文,脉络相贯。陈绎曾谓:“白诗机风骚,宗汉、魏,善于掉弄,造出奇怪,惊心动目,忽然撇出,妙入无声。”其知言者乎!王世贞以为“歌行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以长语,英雄欺人”,是不知其错落变化自有天然节奏,而轻议之也。
清代王有宗《十八家诗钞评注》:此诗声响,逼似《九辩》。
清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亦八韵一派,稍有奇致。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先生曰:“天籁嘈嘈”,谓帝旁谗口也;沧海波涛,猿罴咆骇,状天籁也(“骇胆栗魄”二句下)。以上喻仕途危险,明徵君远去之由(“峰峥嵘”二句下)。以上送行之地(“送君”十二句下)。“望不见兮”以下,写己之离忧。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