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风·鸤鸠

更新时间:2024-07-03 21:19

《曹风·鸤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多以为这是一首赞美淑人君子德行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六句。第一、二章颂扬“仪”之体,即“淑人君子”的华贵风采;第三、四章颂扬“仪”之用,即内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对于安邦治国佑民睦邻的重要作用。各章都以鸤鸠及其子起兴,然后转入对淑人君子的颂扬,既切题旨又意味深长。

作品原文

曹风⑴·鸤鸠⑵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⑶。淑人君子⑷,其仪一兮⑸。其仪一兮,心如结兮⑹。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⑺。淑人君子,其带伊丝⑻。其带伊丝,其弁伊骐⑼。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⑽。淑人君子,其仪不忒⑾。其仪不忒,正是四国⑿。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⒀。淑人君子,正是国人⒁。正是国人,胡不万年⒂?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曹风:曹国的诗歌。《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⑵鸤(shī)鸠:布谷鸟。亦作尸鸠。一种常见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孵化。

⑶其子七:旧说布谷鸟有七子,早晨喂食从头到尾,下午喂食从尾到头,始终均平如一。

⑷淑人君子:有才德的人。

⑸仪:容颜仪态。一:始终如一。

⑹心如结:比喻用心专一。朱熹诗集传》:“如物之固结而不散也。”

⑺梅:楠木,常绿乔木,夏天开红黄色小花,秋天结黑蓝色浆果。木料有香气,是建筑或器具良材。

⑻带:大带,缠在腰间,两头垂下。伊:语助词,相当于维,是。

⑼弁(biàn):皮帽。骐(qí):青黑色的马。一说古代皮帽上的玉制饰品。

⑽棘:丛生的酸枣树。

⑾忒(tè):偏差,差错。

⑿正:长,领导,指榜样。一说纠正。闻一多风诗类钞》:“正,法也,则也。正是四国,为此四国之法则。”

⒀榛(zhēn):灌木或小乔木,木质坚硬,可以做手杖等用。果实为干果,可直接食用,也可以榨油。

⒁国人:四方国人。

⒂胡:何。朱熹《诗集传》:“胡不万年,愿其寿考之辞也。”

白话译文

布谷筑巢桑树上,养育许多小小鸟。贤明高尚的君子,仪容始终最美好。仪容始终最美好,内心坚定有节操。

布谷筑巢桑树上,小鸟嬉闹在梅枝。贤明高尚的君子,腰间大带系素丝。腰间大带系素丝,头上帽儿黑皮饰。

布谷筑巢桑树上,小鸟欢叫酸枣间。贤明高尚的君子,仪容如一不改变。仪容如一不改变,各国学习好标杆。

布谷筑巢桑树上,小鸟欢叫榛树间。贤明高尚的君子,全国民众好长官。全国民众好长官,祝他长寿万万年。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主旨及创作动机,历来有众多说法,其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说赞美,一说讽刺。赞美或讽刺对象也有多种说法。《毛诗序》云:“《鸤鸠》,刺不一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一也。”朱熹《诗集传》则云:“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平均专一。”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后人因曹君失德而追怀其先公之德之纯以刺之。”对于上二说基本同意朱熹说,而亦不废《毛诗序》说之一端,取调和态势。此诗从字面传达的信息来看,确实是颂扬“淑人君子”而无刺意。但文学作品由于欣赏理解角度不同,若说此诗反面文章正面做,那也可备一说。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全诗四章,都以鸤鸠及其子起兴,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鸤鸠即布谷鸟,该鸟仁慈,“布谷处处催春耕”,裨益人间。又喂养众多小鸟,无偏无私,平均如一。《诗集传》谓:“(布谷鸟)饲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鳲鸠氏,司空也。”杜预注:“鳲鸠平均,故为司空,平水土。”二是“鸤鸠在桑”,始终如一,操守不变,正以兴下文“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不忒”的美德,与那些小鸟忽而在梅树,忽而在酸枣树,忽而在各种树上的游移不定形成鲜明对照。小鸟尚未成熟,故行动尚无一定之规。因此,各章的起兴既切题旨又含义深长。

各章起兴之后,即转入对“淑人君子”的颂扬。首章就仪表而言,“如一”谓始终如一地威仪棣棣,包括庄重、整饬等,而不是指老是同一单调服饰。关于这一点,《诗集传》引“陈氏曰”:“君子动容貌斯远暴慢,正颜色斯近信,出辞气斯远鄙倍。其见于威仪动作之间者,有常度矣。”仪表从表面看仅是人的外包装,其实质则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外露,由表及里,首章也赞美了“淑人君子”充实坚贞稳如磐石的内心世界。次章举“仪”之一端,丝带、缀满五彩珠玉的皮帽,将“仪”之美具体化、形象化,让人举一反三,想像出“淑人君子”的华贵风采。

如果说一、二章是颂“仪”之体,则三、四章是颂“仪”之用,即内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对于安邦治国佑民睦邻的重要作用。三章的“其仪不忒”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文情可谓细密。四章末句“胡不万年”的祝愿辞则将整篇的颂扬推至巅峰。

名家点评

明代戴君恩读风臆评》:“层层相递,节节相生,不可得其断续。”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诗中纯美无刺意。”“诗词宽博纯厚,有至德感人气象。外虽表其仪容,内实美其心德,非歌颂功烈者可比。”“诗卒章云‘正是国人,胡不万年’,则明明有其人在,非虚词也。回环讽咏,非开国贤君未足当此。”“(四章眉评)全诗皆美,唯末句含讽刺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