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大肠杆菌病

更新时间:2022-05-14 18:14

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而又名鸭大肠杆菌败血病,病原是大肠杆菌。本病的临床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主要侵害2~6周龄的小鸭。

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各龄的鸭均易感染,以2~6周龄雏鸭群多发,发病多在秋末、春初。病鸭和群居鸭为主要传染源。鸭场卫生条件差,地面潮湿,舍内通风不良,氨气味大,饲养密度过劣易诱发本病。初生雏鸭的感染是由于蛋被传染。本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但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

症状

新出壳的雏鸭发病后, 质较弱,闭眼缩颈,腹围较大,常有下痢,因败血症死亡。较大的雏鸭发病后,精神委靡,食欲减退,隅立一旁,缩颈嗜眠,两眼和鼻孔处常附黏性分泌物,有的病鸭排出灰绿色稀便,呼吸困难,常因败血症或体质衰竭、脱水死亡。成年病鸭表现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时,可见腹围膨大下垂,呈企鹅状,触诊腹部有液体波动感,穿刺有腹水流出。

剖检变化

本病主要以败血症剖检变化为特征。患鸭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胆汁状的铜绿色。脾脏肿大,呈紫黑色斑纹状。卵巢出血,肺有淤血或水肿。全身浆膜呈急性渗出性炎症,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表面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膜有渗出性炎症,腹水为淡黄色。有些病例卵黄破裂,腹腔内混有卵黄物质。肠道黏膜呈卡他性或坏死性炎症。有些雏鸭卵黄吸收不全,有脐炎等病理变化。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鸭群饲养管理。特别要注意下列方面:检查水源是否被大肠杆菌污染,如有则应彻底更换;注意育雏期保温及饲养密度,改善通风,降低灰尘,勤于除粪,减少氨气的含量;鸭舍、孵化器及用具经常清洁和消毒;种鸭场应及时集蛋。平时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预防,尽力防止寄生虫等病的发生。

(2)接种菌苗

国内常用疫苗有大肠杆菌甲醛灭活苗和大肠杆菌灭活油乳苗两种,最好是用自发病鸭分离的大肠杆菌株制备多价疫苗进行免疫,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3)治疗方法

1、可选用敏感抗生素药物治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