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舌头

更新时间:2024-01-10 20:01

鸭舌头,中药名。为泽泻科植物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各地。具有清肺利咽,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小便热痛,痈疖肿毒,湿疮,烫伤,蛇伤。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淡,性寒。

归经

归脾经。

功效

清肺利咽,利湿解毒。

主治

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小便热痛,痈疖肿毒,湿疮,烫伤,蛇伤。

相关配伍

1、治喉火:鲜鸭舌草30g。水煎服;同时另取一部分捣敷颌下。(《贵阳民间药草》)

2、治小便热痛:小箭、金钱草各15g,左转藤、胆草、瞿麦、扁蓄、车前草各9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形态特征

矮慈姑,又名瓜皮草。一年生,稀多年生沼生或沉水草本。有时具短根状茎;匍匐茎短细,根状,末端的芽几乎不膨大,通常当年萌发形成新株,稀有越冬者。叶条形,稀披针形,长2-30厘米,宽0.2-1厘米,光滑,先端渐尖,或稍钝,基部鞘状,通常具横脉。花葶高5-35厘米,直立,通常挺水。花序总状,长2-10厘米,具花2(-3)轮;苞片长2-3毫米,宽约2毫米,椭圆形,膜质:花单性,外轮花被片绿色,倒卵形,长5-7毫米,宽3-5毫米,具条纹,宿存,内轮花被片白色,长1-1.5厘米,宽1-1.6厘米,圆形或扁圆形;雌花1朵,单生,或与两朵雄花组成1轮,心皮多数,两侧压扁,密集成球状,花柱从腹侧伸出,向上;雄花具梗,雄蕊多,花丝长短、宽窄随花期不同而异,通常长1-2毫米,宽0.5-1毫米,花药长椭圆形,长约1-1.5毫米。瘦果两侧压扁,具翅,近倒卵形,长3-5毫米,宽2.5-3.5毫米,背翅具鸡冠状齿裂;果喙自腹侧伸出,长1-1.5毫米。花果期5-11月。2n=22。

生长环境

生于水田中。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各地。

药理作用

抗蛇毒作用。

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除湿。治疮毒,湿疮。”

2、《四川常用中草药》:“治小便热痛,火烫伤。”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行血。”

4、《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利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