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7 11:31
鸽锯鹱(学名:Pachyptila desolata)是鹱科、锯鹱属海洋鸟类。体长约27厘米,翼展58-66厘米,体重150-160克。是一种小型海鸟和中等大小的锯鹱,上体为灰蓝色,带有可见的黑色或棕色“M”形图案,尾巴呈蓝灰色,边缘较浅,中间有一条宽的黑色末端条。下体为白色,除了尾部的中央羽毛末端为黑色。头顶到颈背灰色。眼睛黑棕色。鸟喙相对较短且较厚,颜色是可变的,从灰色到蓝灰色不等。腿蓝色或略带粉红色。
1789年,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Johann Friedrich Gmelin)在卡尔·林奈的《自然系统》修订和扩充版中正式描述了鸽锯鹱。他将其与锯鹱属(ProcellariaProcellaria desolata克尔格伦群岛(Kerguelen Islands)上收集的。
鸽锯鹱体长约27厘米,翼展58-66厘米,体重150-160克。是一种小型海鸟和中等大小的锯鹱,与其他锯鹱物种非常接近。羽毛没有性别二态性,雌性只是比雄性体型稍小、稍轻(153克,而南奥克尼群岛的个体为160克)。年龄和性别无法在海上确定。形态变化有时很重要,在群体内和不同群体之间的个体间水平上都可以观察到。
该物种与所有锯鹱一样,上体为灰蓝色,带有谨慎但清晰可见的黑色或棕色“M”形图案,其腿从翅膀末端开始,到达翼角,然后倾斜,在臀部汇合。在俯视图中,双翼后缘通常比双翼的其他部分浅灰色。尾巴呈蓝灰色,边缘较浅,中间有一条宽的黑色末端条。下体为白色,除了尾部的中央羽毛末端为黑色,外部初级羽毛末端略带黑色。在胸部两侧,灰色斑块从上部突出,形成一条宽而明显的半项链。
头顶是灰色的,从喙到颈背。灰色的眼眉由眼睛前面的灰色线纹切割而成的厚厚的白色眉毛突出显示。下颏、喉部、鸟喙是白色的。头部有宽眉毛和白色羽毛。灰色细纹穿过眼睛下方并向后延伸,加宽至灰色颈部。眼睛黑棕色。喙相对较短且较厚:长23-27.3毫米,宽11-15.5毫米。它的颜色是可变的,从灰色到蓝灰色不等。腿蓝色或略带粉红色。
幼鸟被灰色的羽绒覆盖着。40天时,它们的头部不再有羽绒,白色眼眉清晰可见。
鸽锯鹱的栖息地既有海洋栖息地,也有陆地栖息地。它们在海上觅食和度过大部分生命,来到陆地只是为了繁殖。在海上,它们是一种远洋鸟类。在大陆架可以观察到,特别是在极地锋附近。也下降到南极大陆附近的水域,如罗斯海,但往往避开冰山和浮冰区。它也经常出现在亚热带水域。该物种在草地草丛下的斜坡上、岩石缝隙或碎石中或悬崖上繁殖的各种环境中的洞穴中繁殖,无论是否有植被。在繁殖季节。
鸽锯鹱是一种群居物种,无论是在海上还是陆地上。在海洋中,它经常出现在大型群体中,可能达到数千只个体,其中包括不同种类的锯鹱和蓝鹱。有时会绕着船转一圈,在短时间内跟随船。鸽锯鹱具有典型的锯鹱飞行,快速而充满活力,与水面相配。它交替滑行,随着风的增加,滑行时间越长,飞行序列越短,拍打速度快,双翼摆动时急促。海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飞行的外观。在温和的风中,飞行更平静。
该物种在夜间返回或离开居所,特别是为了躲避它的主要捕食者大贼鸥。为了找到自己的洞穴,鸽锯鹱会使用嗅觉。在繁殖季节,鸽锯鹱可以在距离繁殖居所300千米的地方进食。它们在孵化期比在雏鸟饲养期离它更远。
鸽锯鹱在海上一般很安静。在繁殖地,它们在洞穴里或在飞行中鸣叫,发出严重而粗糙的呻吟声,其中一些音符可能会让人想起鸽子的咕哝声“Uc Coo U-U-U-Uc Cuc Coo O-O-O”。雄性和雌性的声音相似,但训练有素的耳朵可以区分。
鸽锯鹱在飞行、水上规划或在前10厘米的水中着陆时捕捉猎物。它们会摆姿势,把头埋在水下,还使用上下颌骨的表面薄片过滤薄膜,潜入浅水中以回收浮游动物。为了发现猎物,它们特别使用高度发达的嗅觉。这些锯鹱通常以数百或数千只个体集群捕鱼。也很乐意与其他种类的锯鹱混合。有时跟踪渔船和鲸鱼。
以甲壳类动物(尤其是磷虾)、头足类、腹足类为食,也有少量的鱼类。在南乔治亚州的繁殖季节,甲壳类动物可能占饮食的97%以上。雏鸟通过不完全反流在洞穴中喂食。
灭绝(繁殖地):南极洲布韦岛、法属南部领地、希尔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新西兰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
灭绝(非繁殖地):乌拉圭;
留鸟:安哥拉、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智利、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新喀里多尼亚、秘鲁、圣赫勒拿、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南非和瓦努阿图;
游荡:印度尼西亚、肯尼亚和毛里求斯;
存在和起源不确定(季节性不确定):诺福克岛。
南极锯鹱在南大洋的岛屿上繁殖,包括克罗泽群岛和盖伦岛(法国南部领地)、麦考瑞岛和希尔德岛(澳大利亚)、奥克兰群岛(新西兰)、南乔治亚岛(南乔治亚岛)、南桑威奇群岛(南桑威奇岛)、斯科特岛和斯科舍群岛。所有鸟类在繁殖后都会离开栖息地,从南极洲的浮冰向北扩散到秘鲁,也会在南非和澳大利亚附近出现。
鸽锯鹱是恋窝性(philopatric)的物种,也就是说,它们每年都会忠实地返回筑巢地点,在同一个洞穴或附近的洞穴中安家。它们是一雄一雌制,长期形成稳定的配偶。这种地下筑巢的物种定居在碎石中,或者挖一个20-100厘米长的弯曲洞穴,有时甚至更长。入口直径约为10厘米,人类的手可以伸进去。巢穴的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卵石。它在一个有树枝、植被和卵石的房间里筑巢。只要状况良好,巢每年都会重复使用。
成鸟在10月底返回繁殖地。这是配偶重新结合的时候。交配后,雌性会出海两周以补食增肥,而雄性会定期探视和维护洞穴。往返巢穴的行程在夜间进行。雌性在12月产下一个卵,通常在返回的晚上。卵白色,平均长47毫米,宽34毫米,重约30克。孵化持续44-46天。雄性和雌性分别孵卵1-5天(平均3天)。伴侣的替换发生在傍晚,通常在日落后不到两小时。如果配偶不回来,孵化者可以在卵上多呆六天。然后只好被迫放弃鸟卵去海上觅食。鸽锯鹱不进行替代产卵。雏鸟在孵化3-5天后。两只成鸟就都可以出海。出生时,雏鸟重21-25克。它每天通过不完全反流喂养,平均36克食物。在生长结束时,它的最大重量达到228克,比成鸟重。在3月底至4月初,即孵化后45-55天,羽化重量将降至约165克。
成鸟在繁殖季节后在海上换羽。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8月7日——无危(LC)。
2004年估计鸽锯鹱的全球物种数量约为50000000只。趋势证明:由于入侵物种的捕食,种群数量可能正在下降。
鸽锯鹱由于一些入侵物种,该物种正在经历衰退。鸽锯鹱似乎无法在南乔治亚州,甚至可能在该地区的其他地区成功筑巢(Marchant和Higgins,1990年)。在奥克兰群岛,野猪和猫会大量捕杀鸽锯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