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庥岛

更新时间:2024-03-11 16:35

鸿庥岛位于中国南沙群岛郑和群礁南部边缘,北距太平岛22公里,西偏北16公里为南薰礁

岛屿简介

鸿庥岛位于南沙群岛郑和群礁南部边缘,位于北纬10度11分,东经114度22分,是中国南沙群岛的组成部分。

该岛为扁豆状,东西长740米,南北宽140米,平潮出水面积0.0912平方千米,约合137亩;高潮出水面积0.0759平方千米。所处干出礁盘长3.4km,宽0.8km,面积2.56平方千米。

鸿庥岛上林木茂密。海南渔民曾在岛上种植的百余株椰子树,迄今已蔚然成林。

鸿庥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中国政府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鸿庥岛自1973年起被越南非法占据。

岛名演变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名称为南伊岛。

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名称为鸿庥岛,是为了纪念1946年中国政府派往接收南沙群岛的中业舰副舰长杨鸿庥。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布名称仍为鸿庥岛。

中国渔民也有称之为“南乙”或“南密”的。另外,有些外文图书称为Namyit Island。据考证,Namyit是外国人纪录中国渔民名称“南乙”(海南音Namyit)而来。

岛屿历史

法国侵占

1931年4月,法国派舰船侵入南沙群岛之南威岛安波沙洲太平岛南钥岛中业岛、鸿庥岛和杨信沙洲等海区非法进行测量,并于同年8月将它们宣布为法国领土。

日本侵占

1939年3月30日,日本军队以武力驱逐南沙岛礁上的法国人,占领南沙群岛,并于4月9日由日本驻台湾总督府在一份政府公报中宣布,东沙、西沙和南沙群岛已划归为日本帝国领土,属台湾高雄县管辖,并将南沙群岛改名为“新南群岛”。

收复失地

1943年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

1945年《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立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侵占西沙、南沙群岛的日本驻军于8月26日宣布投降。盟军最高统帅部发布命令,在越南北纬16°以北,包括西沙群岛在内的日军向中国战区司令投降。中国战区司令同时命令已从南沙群岛自动撤退到海南榆林港的日军向驻扎在海南榆林港的中国驻军投降。

1946年11~12月,中国政府派高级官员分乘“永兴”、“中建”、“太平”、“中业”4艘军舰前往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进行接收。

1947年12月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核定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72个,绘制和公布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并标绘了一条西从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起、南到北纬4°左右、东到台湾岛东北部、由11条断续线构成的传统海疆线,线内不仅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整体名称,还在线内注明了曾母暗沙和其他绝大部分南海诸岛的岛礁。这是中国首次在官方地图上标绘并公布的传统海疆线。

这样,一度被法国、日本侵占的西沙、南沙群岛又重新置于中国政府的主权管辖下。

南越侵占

1973年,该岛被南越政府侵占,

中国失去大好机会

1974年秋,时任海军副参谋长的刘华清在率队考察了西沙以后,曾向海军领导建言:抓住西沙海战胜利的有利时机,进驻南沙岛礁,以绝长久之患。曾担任海军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李景上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进驻南沙岛礁的话,性质与以后大不相同:中国驱逐的是南越,不仅师出有名,甚至可能得到北越的支持。

1975年,中国又错失了一次进驻南沙的机会。当年,南越溃败,从南沙撤出。时任南海舰队某潜艇艇长的李树文和其他几位艇长联合向上级建议,把这些岛礁控制起来,一样杳无音讯。

直到1987年,联合国要求中国去永暑礁建立联合国海洋观察站,在刘华清等海军官员的强烈要求下,中国大陆最终才同意去,经过赤瓜礁海战中国稳定了永暑礁形势。

北越继承

1975年北越(今越南)趁南越溃败之际,乘机袭击和“接管”了该岛。

2006年4月,越南VinaPhone移动通讯与越南海军一起在该岛建一座移动通讯卫星收发地面站,并在这些岛屿上开设手机通讯服务项目。按照计划,该卫星地面接收站建在南伊岛上,通讯范围可以覆盖周围岛屿,与越南本土相连。同时,该公司还向驻守在南沙群岛的越南官兵赠送了大批电脑。

如今,越南已在岛上建有直升机停机坪等较完善的设施,驻军规模估计在一个连100人以上。从规模设施上看鸿庥岛有些象是郑和群礁和九章群礁的被占岛礁的指挥中心。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