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

更新时间:2023-07-07 17:25

鸿雁传书(拼音hóng yàn chuán shū)是一则来源于中国古代史学家作品的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成语出处

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后世据此总结出成语“鸿雁传书”。

成语典故

汉武帝时朝廷与匈奴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有一次,匈奴派使者前来求和,并把扣留的汉朝使者放了回来。汉武帝为了回应匈奴的善举,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领一队人出使匈奴,没想到却出了意外。

匈奴首领单于想逼迫苏武投降,苏武说:“要我投降,除非海枯石烂,日从西升。”他宁死不屈,举刀自刎,经过抢救才幸免于难。苏武随后被单于流放到北海无人区牧羊。苏武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放羊,万般艰辛。没有粮食,他就挖田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充饥,口渴了就吞雪解渴。唯一和他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这时汉昭帝已继位,匈奴老首领也已驾崩,换了新单于,汉匈议和。汉昭帝遂派使者前往匈奴,要求放苏武回去,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去,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当汉昭帝第二次派使者到匈奴时,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设法买通了禁卒,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还活着、正在北海牧羊的消息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于是汉使对单于讲:“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牧羊,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后大为震惊,以为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鸿雁也替他传送消息了。他无法再抵赖,只能向汉使道歉,把苏武放了回来。

成语寓意

千百年来,信函就一直是人类交流信息和感情的一种工具。通信,是人际交往中迄今为止最古老、最实用的种通联方式,在日常生活里,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都可以利用书信来传递信息,互通情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已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新型通联方式,除了电话、电报之外,还有图文电视、可视电话、语音信箱、电子邮件等。与它们相比,书信可谓既没有速度,又原始。尽管如此,万万不能认为在人际交往中,通信已经可有可无,甚至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了。这是因为,在传递信息、互通情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诸方面,书信所发挥的某些特殊作用,还是其他新兴的通联方式所难以代替的。总之,对现代人来说,在人际交往中适当地巧用书信,并不意味着自己落伍、守旧。与此恰恰相反,掌握必要的通信技巧,并且在人际交往中尽可能地利用书信与他人保持联络,依旧是人人要做的必行之事。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在句中作谓语、宾语,意思是投递书信或书信往来。

运用示例

唐·李商隐《离思》: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元·汪泽民《代挽杨桂岩》:秋当鸿雁传书后,岁在龙蛇入梦初。

明·梁有誉《送同年沈仪曹之任留都》: 蓟北风尘嗟对酒,江南鸿雁已传书。

明代御定曲谱《侍香金童》:鸿雁传书途路遥。过庭轩桂子香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