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17 21:06
鹮科(学名:Threskiorothidae)是鹈形目的一科,朱鹭科。包括鹮和琵鹭,我国生存有鹮科的5属6种,其中最珍贵的是朱鹮和黑脸琵鹭,二者都是处于灭绝边缘的世界级珍禽。鹮科包括鹮和琵鹭,头和颈裸出,嘴很长,鹮的嘴向下弯曲,琵鹭的嘴扁平。澳洲的大琵鹭外表与黑脸琵鹭有些相似,数量比较多。鹮科中著名的种类还有美洲的红鹮,全身火红,是世界上最红的动物之一。澳洲白鹮是澳洲最成功的大型鸟类,常出现于城市中,其外表与中国的黑头白鹮比较相似。
鹮科属于鸟纲鹈形目(PELECANIFORMES),包括鹮和琵鹭。分布于除了南太平洋岛屿之外的所有温暖地区。最珍贵的是产于我国的朱鹗(Nipponia nippon)和黑脸琵鹭,都是濒临灭绝的世界级珍禽。涉行于湖泊、海湾和沼泽,用细长、下弯的嘴寻找小鱼和软体动物为食。常聚成大群繁’殖,在灌丛和树林下层以树枝建造结实的巢。每窝产卵3~5枚,卵暗白色或具褐斑。
中型涉禽,长腿、长颈和长嘴构成高体型,适于浅水沼泽活动。嘴或呈柱状下弯,或呈宽扁形而前端扩展为匙状,鼻孔位于长嘴基部,适于在缝隙中探取沉在浅水沼泽,甚至沼泽底部泥沙沉积层中的食物。脸和眼先裸出,上嘴两侧具长形鼻沟,利于捕食时双侧视野重叠和准确瞄准食物,胫下部裸出,跗踱具网状鳞,趾较长,前三趾基部有蹼相连。
广布于温、热带地区,柄息于河、湖岸边和沼泽地带,以水生昆虫、甲壳类、小鱼及两栖类等小型脊椎动物为食。生性宁静,很少发声或发出机械声如上下嘴相拍的声音。
多在树上或芦苇地等灌丛中营群巢,常和鹭科、鸬鹚等鸟合用营巢区.3岁以上性成熟,大多季节性婚配,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营巢、孵卵及育雏,雏鸟晚成性。
澳洲白鹮(学名:Threskionrnis molucca;英文名:Australian White Ibis)过去曾被划入非洲的圣鹮Threskionrnis aethiopica,与非洲的圣鹮和中国的黑头白鹮均有些相似,澳洲白鹮和圣鹮翅尖为黑色,黑头白鹮翅尖为白色,澳洲白鹮颈部裸露的黑色比黑头白鹮和圣鹮均略少。体长65-75厘米,翼展1.25米。原本分布于澳洲东部和北部,以及新几内亚等地,近年扩散到澳洲西部和塔司马尼亚。北部繁殖于2-5月,南部繁殖于6-11月,干旱地区在雨后繁殖,产卵2-4枚。成群繁殖,并常与鹭、琵鹭混群。在澳洲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都很繁盛,是澳洲大型涉禽中适应了城市生活的种类,在城市公园中常能见到。与圣鹮和黑头白鹮相似,但分布不重叠,在当地远距离可能与琵鹭混淆,近距离几乎不会认错。
红鹮
美洲红鹮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鸟类,也是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它全身发红,是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类之一。常结成大群,当红鹮一齐飞起时,好象一片红云飘起,景象非常壮观。红鹮现今只分布于拉丁美洲的哥伦亚到巴西的部分沿海地带,全身上下均为鲜红色,以海里的小鱼、贝类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