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3 19:49
麦门冬,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或沿阶草Ophiopogon
块根。
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肺、胃、心三经。
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用于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1.治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三钱,麦冬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
2.治肺燥咳嗽:麦冬15g,桑白皮15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3.治肺痈涕唾涎沫,吐脓如粥: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桔梗(去芦头)五两,甘草(炙,锉)三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青蒿心叶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稍轻者粥饮调下亦得。(《圣济总录》麦门冬汤)
4.治虚劳口干:麦门冬二两(末),大枣(去核)三十枚。上二味,以蜜一升和,令熟,五升米下蒸之。任性服。(《千金要方》)
5.治骨蒸:麦门冬(去心)一升,小麦二升,枸杞根(切)三升。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煮小麦熟,去滓。分温日三服。(《外台》引崔氏方)
6.治百日咳:麦门冬、天门冬各15g,百部根9g,瓜蒌仁、橘红各6g。煎两次,1-3岁每次分3服,4-6岁每次分2服,7-10岁每次顿服。[《中医杂志》1955,(1):50]
7.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麦门冬汤)
8.治疟伤胃阴,不饥,不饱,不便,潮热,得食则烦热愈加,津液不复者:麦冬(连心)五钱,火麻仁四钱,生白芍四钱,何首乌三钱,乌梅肉二钱,知母二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温病条辨》麦冬麻仁汤)
9.治胃酸缺少:麦冬、石斛、牡荆各6g,糯稻根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10.治小儿伤寒寒热,头痛呕逆:麦门冬(去心)三分,石膏(研)三分,炙甘草半两。上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普济方》寿门冬散)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涂;或鲜品捣汁搽。
虚寒泄泻、湿浊中阻、风寒或寒痰咳喘者均禁服。
《本草经集注》:“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蓑。”
《药性论》:“恶苦芙,畏木耳。”
《品汇精要》:“寒多人不可服。”
《本草经疏》:“虚寒泄泻、痘疮虚寒作泻、产后虚寒泄泻者,咸忌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忌鲫鱼。”
《药性纂要》:“胃寒而多湿痰者勿用。”
《本经逢原》:“风热暴咳,咸非所宜。麻疹咳嗽,不可误用。”
四川在栽后第2年4月下旬收获,浙江在第3年或第4年收获。选晴天挖取麦冬,抖去泥土,切下块根和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水气后,揉搓,再晒,再搓,反复4-5次,直到去尽须根后,干燥即得。浙江是将洗净的块根晒3-5d,放在萝筐内闷放2-3d,再翻晒3-5d,剪去须根,晒干或鲜用。
1.麦门冬:《金匮玉函经》:“微润,抽去心。”《圣惠方》:“锉碎。”《纲目》:“凡入汤液,以滚水润湿,少顷,抽去心,或以瓦焙软。乘热去心。”《本草述》:“去心捶扁极薄,晒干,加隔纸焙焦用。”现行,取净麦门冬用清水浸泡,捞出,润透,抽去心,洗净,晒干;或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或洗净,润透,轧扁,干燥。
2.朱麦门冬:《幼幼集成》:“朱砂拌炒。”取净麦门冬,喷清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拌匀,取出晾干。每麦门冬lOOkg,用朱砂粉2kg。朱拌麦门冬能增强宁心定惊作用。
3.炒麦门冬:《圣惠方》:“微炒。”《医学从众录》:“炒焦。”现行,取净麦门冬,用文火炒至微焦;或炒至胀胖隆起,取出放凉。
4.米炒麦门冬:《幼幼集成》:“去心,糯米拌炒。”《本草从新》:“拌米炒黄。”现行,将米撒入锅内,待冒烟时,投入净麦门冬,用文火炒至米呈焦黄色,麦门冬呈黄色或微显焦斑为度,取出,筛去焦米,放凉。每麦门冬100kg,用米12kg。
5.炙麦门冬:取炼蜜置锅内,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热至沸,投入净麦门冬,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麦门冬lOOkg,用炼蜜12kg。
贮干燥容器内,朱麦门冬、炒麦门冬、米炒麦门冬、炙麦门冬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麦冬,又名羊韭、马韭、羊荠、爱韭、禹韭、忍陵、仆垒、随脂《吴普本草》,羊蓍、禹葭《别录》,阶前草《纲目》,书带草、秀墩草《群芳谱·药谱》,沿阶草《江西通志》,马粪草、家边草、韭叶麦冬《中药大辞典》,马鬃草、羊胡子草《中药材品种论述》。多年生草本,高12-40cm,须根中部或先端常膨大形成肉质小块根。叶从生;叶柄鞘状,边缘有薄膜;叶片窄长线形,基部有多数纤维状的老叶残基,叶长15-40cm,宽1.5-4m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绿白色并稍扩大。花葶较叶为短,长7-15cm,总状花序穗状,顶生,长3-8cm,小苞片膜质,每苞片腋生1-3朵花;花梗长3-4mm,关节位于中倍以上或近中部;花小,淡紫色,略下垂,花被片6,不展开,披针形,长约5mm,雄蕊6,花药三角状披针形;子房半下位,3室,花柱长约4mm,基部宽阔,略呈圆锥形。浆果球形,直径5-7mm,早期绿色,成熟后暗蓝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沿阶草:形态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花葶通常稍短于叶或近等长;花被片在花盛开时多少展开;花柱细长,圆柱形,基部不宽阔。
麦冬: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阴湿处、林下或溪旁,或栽培。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浙江、四川、广西有大量栽培。
沿阶草:生于海拔600-3400m的山坡、山谷潮湿处、沟边或林下。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广西等地。
(1)麦冬(浙麦冬):块根纺锤形,长1.5-3.5cm,中部直径3-7mm。表面土黄色或黄白色,有较深的不规则细纵纹,有时一端有细小中柱外露。质韧,断面类白色,中央有细小圆形中柱,新鲜时可抽出。气微香,味微甘、涩,嚼之微有粘性。
川麦冬:块根较短小,表面乳白色。质较坚硬,香气小,味淡,少粘性。
(2)沿阶草:块根纺锤形,长0.8-2cm,中部直径2-4mm。表面有细纵纹。断面黄白色,中柱细小。味淡。以肥大、淡黄白色、半透明、质柔、嚼之有粘性者为佳。
麦门冬为扁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5mm,直径3-7mm。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淡黄色。气微香,味甜微苦。朱麦门冬形如麦门冬,外被朱砂细粉;炒麦门冬形如麦门冬,表面黄白色,或全体膨胀隆起;米炒麦门冬形如麦门冬,表面黄色或略显焦斑;炙麦门冬形如麦门冬,表面老黄色,气香,味甜。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耐缺氧的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降血糖的作用
5.清除自由基及延缓衰老作用
6.对胃肠运动机能的影响
7.抗菌作用
1.治疗冠心病
2.治疗小儿夏季热
《别录》:“麦门冬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川谷及堤坂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根,阴干。”
《本草衍义》:“麦门冬,根上子也。治心肺虚热,并虚痨客热,亦可取苗作熟水饮。”
《纲目》:“古人惟用野生者。后世所用多是种莳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于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粪及耘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晒收之。其子亦可种,但成迟尔。浙中来者甚良。其叶似韭而多纵文且坚韧为异。”
《游宦纪闻》:“麦冬去心,古法汤泡少时,则易去,今只以银石铫火上微烙,随手浙剥,极易为力,又不为汤渍去药味。”
《三农纪》:“植艺:春采根,植黑沙土,相去三四寸一窠。有草褥之。令土松,每岁以粪水洗三次,或壅饼末,根可大。秋末采之,留珠去须,微蒸晒干。”
《别录》:“微寒。”
《品汇精要》:“性平,泄缓,气厚于味,阳中微阴。臭朽。”
《本经》:“主心腹结气,肠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别录》:“(主)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
除上述两种外,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Thunb.)Lour.var.prolifera Y.T.Ma栽培于汉水流域的襄阳、谷城、老河口等县。由于湖北麦冬栽培年限短,单产高于川杭麦冬,已成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