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乍镇

更新时间:2024-10-20 19:31

麻乍镇,隶属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么站镇为邻,东南与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杨柳乡隔河相望,西南与哲觉镇相连,西、西北与黑石头镇接壤,北与双龙乡相依,东北与草海镇毗邻。总面积275.87平方千米。

政区沿革

1953年2月置。

1958年10月,改管理区。

1961年,与得磨合并为麻乍公社。

1963年,分开亦称麻乍公社。

1984年6月,麻乍公社改乡,属黑石区。

1992年,黑石区的得磨、戛利、富乐乡并入麻乍乡。

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威宁自治县秀水乡、双龙乡、麻乍乡撤乡设镇的批复》(黔府函〔2013〕244号)文件,同意撤销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建制,设置麻乍镇,镇人民政府驻吊水村。设镇后,所辖行政区域不变。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麻乍镇辖7个社区、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吊水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麻乍镇,隶属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么站镇为邻,东南与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杨柳乡隔河相望,西南与哲觉镇相连,西、西北与黑石头镇接壤,北与双龙乡相依,东北与草海镇毗邻。总面积275.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麻乍镇境内地貌大部为中山河谷,其余为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地谷地相间,丘陵、坝子并存。地面海拔—般在800 ~ 2000米。最高点位于马摆大山,海拔2762.2米;最低点位于大穿洞,海拔1400米。

气候

麻乍镇年平均气温13.4℃,1月平均气温4.6℃,极端最低气温–11.9℃; 7月平均气温20.0℃,极端最高气温32.4℃。年平均降水量96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5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20小时,年总辐射112.8千卡/平方厘米。

水文

麻乍镇境内河流属北盘江水系,一级支流可渡河(又称马摆大河),是云南省和贵州省的界河。自新水村入境,由南而北,境内河道长25千米。

自然灾害

麻乍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风灾、霜冻等。

自然资源

麻乍镇境内地下矿藏有煤炭、铁、铜、锌等。

人口

截至2019年末,麻乍镇户籍人口为4661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麻乍镇财政总收入513.8万元,比上年增长16.2%。

农业

麻乍镇有耕地面积8万亩。2011年,农业生产总值1.63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71.49% 。

麻乍镇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荞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77万吨,其中玉米6028吨,马铃薯9157吨,荞麦829吨。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

麻乍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31280头,牛年末存栏11184头,羊年末存栏23456只,家禽年末存栏58224羽。

截至2011年末,麻乍镇林地面积8.1万亩,其中天然林3.95万亩,人工造林3.5万亩,天保封山育林0.65万亩。

交通运输

麻乍镇有326国道穿境而过,东北距内昆铁路55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麻乍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7个;各类图书室22个,藏书10万多册。2011年7月建成麻乍乡有线电视台。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420户,入户率4.46%。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麻乍镇有小学19所,在校生5485人,专任教师22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881人,专任教师9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麻乍镇有门诊部18个。专业卫生人员52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6 人。

2011年,麻乍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麻乍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6户,人数40人,支出11.24万元;城市医疗救助120人次,支出20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51户,人数5476人,支出387.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3.51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4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5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295人,参保率29.23%。社区服务设施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

历史文化

“麻乍”系彝语地名,意为杜鹃花冲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