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璋

更新时间:2023-12-05 09:00

黄国璋(1919~1984),化名吴广、黄光星。莆田县人。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青团。1934年11月转为中共党员。其间,主要从事团组织工作,先后任团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主要负责开辟新区和根据地的群众工作。1937年2月,任闽中工委委员,4月、11月两度奉派赴香港向中共南临委汇报工作、接受指示。12月闽中工委书记刘突军身份暴露,黄受南临委指派接任工委书记。1938年8月闽中工委分为莆田、福清、泉州三个中心县委后,奉调到省委机关学习,不久任省委巡视员。1940年春,调任江西上饶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5月,日军侵占福州及闽中沿海地区,又奉省委之命,以军事特派员身份到闽中领导抗日游击战争,直至抗日战争胜利。1943年春起,改任闽南(即原闽中地区)特委书记。1947年1月被选为闽浙赣区党委委员、常委,兼任闽中地委(后改称闽中工委)书记。并历任闽中人民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福州市委书记等职。1984年1月,在福州病逝。

个人生平

黄国璋(1919-1984年),莆田东里巷人,1931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8年生。国璋早在上小学时就参加反帝大同盟。民国20年8月,考入省立莆田中学,当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共莆田地下党组织的引导下,他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同学中组织“抗日十人团”,开展抗日宣传和抵制日货等活动。民国22年12月他受中共莆田县委的委派,到忠门脱产参加革合工作。次年底,转为中共党员,任共青团前田中心县委书记。

民国26年2月,中共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等5名委员被捕,特委机构遭破坏后,刘突军主持重建闽中工委,国璋当选为工委委员。“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前后,因省委机关遭破坏,他先后两次奉命冒险秘密赴香港向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汇报工作,出色地完成任务。次年初,他被中共南委任命为中共闽中工委书记。3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泉州事件”。闽省红军游击队面临覆没危险,他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及时向新四军办事处和闽粤赣省委汇报。请求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向国民党当局交涉,使闽中红军游击队顺利归编为新四军,开赴皖南前线抗日。同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成立,他奉调为省委巡视员,巡视全省各根据地工作。

民国29年国璋奉调任江西上饶中心县委书记。次年5月,福州及闽中沿海部分地区相继沦陷,他奉省委之命,以军事特派员身份到闺中前线领导抗日游击战争。福州等地光复后。他留在闽中协助特委工作。民国32年2月,他被任命为中共闽中特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福清中心县委、永泰县委、莆田县委、仙游支部、泉州临时工委很快恢复,闽中中共党组织不断扩大,党员发展到630多人,革命力量不断壮大,为省委机关迁入闽中,做了大最的准备工作,闽中地区成为闽浙赣省委领导的抗日中心。民国33年10月,福州、闽侯长乐等地再度沦陷,他受任为福建人民抗日先遗队闽中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率领抗日武装,在闽侯、长乐、莆田沿海,建立闽中海上游击队,多次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解放战争时期,国璋当选为中共闽浙路区党委(省委)委员、常委,任中共闽中地委(由特委改称)书记,直至解放。并历任闽中人民游击队(戴云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领导闽中人民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为迎接闽中地区的解放做出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璋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福州市委副书记、书记等职。1958年被打成“地方主义反党集团”成员,开除党籍,下放工厂劳动。1963年甄别平反后,恢复原职,继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中,被长期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82年开始住院疗养,1984年1月病逝,终年65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