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9 13:24
黄帝城为不规则方形夯土城,东西宽450——500米,南北长510——540米,残存城墙高5——10米,底厚约10米,顶厚3米左右。遗址内陆续发现了大量陶器、石器,均以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典型,与黄帝所处时代相一致。秦始皇等历代帝黄帝泉、蚩尤三寨、蚩尤坟、上下七旗等远古遗存保存尚好,为研究黄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黄帝城、黄帝泉、蚩尤寨、蚩尤泉为主要景点的中华三祖文化旅游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炎黄子孙来这里寻根祭祖。
黄帝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西2公里处。黄帝城遗址呈不规则正方形,长宽各500米,城墙系夯土筑成。现存城墙高3至5米,南、西、北城墙尚在,东城墙浸于轩辕湖中。黄帝城遗址内,有大量陶片,除少量夹砂泥质粗红陶外,大部分是泥质灰陶和黑陶。器物残件和陶鼎腿、乳状鬲足、粗柄豆枥等,到处都可拣到,有时还可拣到完整的石杵、石斧、石凿、石纺轮、石环等。涿鹿之野的黄帝城,这座残破的5000年前的古城堡,中华民族这个东方伟大的民族就从这里起步。最初的文明就从这里开始创立。
即古之阪泉,有名黑龙池。位于黄帝城东0.5公里处。传说黄帝当年常在此泉“濯浴龙体”,故又称“濯龙池”。黄帝泉为自流泉,水自平地涌出,潴而成池,池围97.2米,直径31米,北有一出水口,潺潺流向千年形成的天然河道,足供矾山镇十多个村庄万余民众饮用。据国家水利部门专家测定,黄帝泉水为地下1700米至5000米的深层水,水色清澈,泉涌如注,冬不结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人类的文明生活也离不开水。水利学家说,黄帝在涿鹿一带的统一战争,就是由寻找水源开始的。当我们手掬这水质甜润的黄帝泉水时,会自然想到,涿鹿这一带能够成为始祖文化的诞生地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否与这里丰富的水资源有关呢?
在轩辕湖以东、黄帝泉以北200米处,原来建有黄帝祠(现不存,改建为“中华三祖堂”),传说与黄帝城同建于黄帝时代。黄帝祠是我国历代帝王将相祭祀怀古的殿堂。秦始皇、东晋司马德宗、清乾隆等,都曾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前往拜谒。著名的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曾挥笔写道:“我瞻涿鹿郡,古来战蚩尤。黄帝立此极,玉帛朝诸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委派了一个15人代表团到陕西黄陵祭黄帝陵,其祭词是:“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对于具有开国奠基意义的黄帝城来说,情同此理,这个祭词也同样适用。
轩辕黄帝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始祖,是炎黄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勇敢、智慧和功绩,五千年来,世世代代不衰。黄帝城,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走近她,你会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什么会千年不泯,因而这座最古老的城堡,是一处极具真实性,极富特色,极有深意的揭示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宝地。
桥山,位于今涿鹿城东南20公里处,以山顶有天然形成的拱形石桥而得名,海拔918米。史称“黄帝崩,葬桥山,”即时指这里,现仍存有黄帝庙遗址。桥山南侧有一大方石,传说是黄帝下棋的棋盘,故当地人称“棋盘石”。
由海外华人捐资兴建的中华三祖纪念堂,古朴凝重,向人们展示了黄帝、炎帝、蚩尤这三位人文始祖的伟大功绩,体现了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强大凝聚力。中华三祖堂采用唐代建筑风格,堂内塑有黄帝、炎帝、蚩尤大型塑像。并陈列有在涿鹿之野出土的石斧、陶纺轮、石镞等人类早期生产生活用品和战争兵器。
墙壁上绘有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合符釜山、定都涿鹿四大历史事件的大型壁画。以中华三祖堂、黄帝城、黄帝泉、蚩尤寨、蚩尤泉为主要景点的中华三祖文化旅游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炎黄子孙来这里寻根祭祖。
黄帝城遗址在今易县城西南三十华里的中易水北岸北福地村南,古为易氏部落遗址。
据县志载:“易县在昔为黄帝城建都近畿之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因建都焉”。因长期处于战事不得不建都以为指挥中心。畿者门限或门内也,古代帝王都门方千里亦曰畿。县志所载易县在黄帝建都近畿之地,这说明写县志的作者已经指出:在昔黄帝战蚩尤时已在易县境内建都,不在境外,但当时没有指出具体的地点,因缺乏古遗址的考察。
据后土宝卷载:“黄帝上古帝王,华夏始祖,4700年前生于兖州寿丘(今山东曲阜)少典之子,原姓公孙,号有熊氏,迁至姬水之畔轩辕坡始姓姬,号轩辕氏,领华夏氏族转战中原在冀州(河北)后山定居,汇诸侯于釜山之阳,合符于釜山之巅,战蚩尤于涿鹿之野,黄土坡大捷,尽逐黎蛮,遂收涿鹿,领督亢,回守中原……。”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全国是以黄帝纪年4609年11月13日为“中华民国”,因此黄帝纪年使用至该年1911年12月31日为止,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纪年,这就告诉我们1911年再加95年就是公元2006年,黄帝纪年到4704年。
据《易县文物志》稿载:下岳格庄遗址东罗村遗址、孝村遗址、西罗村遗址均为商代遗址,约在公元前1600-1100年间,北邓家林遗址是新时器遗址,约公元前6000-2000年之间,北福地遗址、曲城遗址均为仰昭、新时期和龙山文化,约公元前6000-2300年间。根据古迹年代看,北邓家林、曲城、北福地遗址与黄帝战蚩尤的时间公元前2700年左右较为融洽,但从考古面积看北邓家林遗址只有50多平方米,曲城遗址200多平方米,面积都很小,唯有北福地遗址有10000多平方米,这样看来北福地遗址就是黄帝城遗址。
黄帝城是在易氏部落都城建立起来的,易氏部落遗址,据考古证实,有人类居住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到周武王十三年分封天下800诸侯时,召公?amp;#93;封北燕,建都于武阳,将易氏部落的人们迁至在武阳城,从此易氏部落遗址才停止使用。
易氏部落除黄帝都居时间比较安全以外,历史上曾遭受几次大的劫难,最利害的一次是:殷朝王子亥被易氏国君当做贵宾召来有易氏作客,而殷王子亥却肆溢淫乱,被有易氏国君绵臣所杀,因此殷王上甲微从河泊借兵征伐了有易氏,有易国战败,国君绵臣被杀。
蚩尤是东方九黎族首领,有兄弟81人,个个凶猛残暴,杀人如麻,使用金属武器,并能呼风唤雨,炎黄联合以后,他总想推翻炎黄,独霸天下,经常扰乱炎黄所属部落,杀掠子民,抢劫牛羊,于是黄帝在釜山之阳向各部落发出符牌,符牌是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的凭证,以竹、木、玉、铜器等制成,刻上符号,分成两半,各部落见符牌分发战场,在涿鹿之野的易水河畔黄帝城周围与蚩尤发生战事数百次,延续时间很长,最后五路合围,将蚩尤主力围困在黄土坡上,因山上缺水七天七夜大部分黎蛮下山投降,炎黄部落应时攻下黄土坡,生擒蚩尤于山涧,黄帝大获全胜后率部到“釜山”宴请各部落首领,并将出征前所颂发的竹符,合符于釜山之巅,以示庆贺和团结,黄帝以天干、地支纪年法,于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为黄帝纪年,并制衣冠、服饰始称帝位,黄帝纪年以釜山合符庆典始,就是中国老百姓传统的旧历年。
釜者,锅也,山者大也,平地突出者为山。合符于釜山之巅,意在三千氏寨,华夏儿女,兄弟姐妹同食一大锅饭,一家人大团圆,
古代会诸侯,各民族大团圆,多用此法,以示真诚。
黄帝合符于釜山,是在徐水西北的釜山。又名锅底山,是天下第一次的釜山搞庆典,各民族大团结,全国统一的釜山,从此以后效仿黄帝者有怀来的釜山,涞水的釜山,湖南宁乡的釜山等等。总之釜山是古代最纯朴的表示一条心,釜山是团结,统一、安全的发祥地。
黄帝在釜山搞大庆典。千寨大联欢时,不料北方荤粥(xianyun)族,一夜之间偷袭了后山的祖庙,强占了宗祠黄帝孙姬挥与荤粥大战于洛平川外,射断了荤粥的帅旗荤粥大败,远逃塞外,不敢再犯。
据后土宝卷载:“荒山下,筑新城,亦名涿鹿(此系当今涿州)任由他、炎黄爷,为帝为君”。这说明涿鹿城(涿州)是黄帝给炎帝建的,建好后黄帝又到河南有熊氏部落建都,易水河畔的都城就留给易氏国使用,这就是历史上古称为:“炎帝居河北,黄帝居河南,南北合治,天下太平,四海归炎黄。
黄帝治国思想延续五帝五十王,到春秋末期的老子,孔子,释氏三圣出现后才真正以文字记述黄帝治国之术。老子道德经五千文,在他出关时说:“我的书不过是记录古人教悔,81章里边没有自己的创造”。孔子教学育人但没有教材,整理古书,言论讲述,就连论语,也是他的学生整理的,他说:“我虽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但我讲的话,皆为古圣先贤的话,没有我自己的语言。”释迦牟尼讲经四十八年,留有浩瀚的经文存世,也都是他的弟子们后来追记的,释迦牟尼说:“我讲经一生都是重复古圣先贤的话,一点我自己的也没有”。三圣所讲的古圣先贤就是指的黄帝,是黄帝论述的再现,到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亦都是对黄帝教悔的评论和研讨。
黄帝这个人才,世之绝伦,史无第二,黄帝乃是仁者之尊,智者之尊,孝者之尊,寿者之尊,这就充分说明黄帝的仁德,在华夏儿女的炎黄子孙,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我们要沿着黄帝指引的光明大道走下去,乃至世界大同,一直到共产主义社会。
自驾车从北京出发,走京张高速公路,到东花园出口下,沿野康公路过官厅后至矾山镇西行即到,也可从康庄出口下沿康祁公路到官厅五里疙瘩,再向西即可到达。
1、从北京朱辛庄乘坐898路涿鹿支线到涿鹿县城后,转乘到矾山镇的客车即可到达。
2、从北京朱辛庄乘坐880路怀来线,五里疙瘩下车,有向西的客车即可到达。
景区及周边有黄帝泉度假山庄、矾磷宾馆等,条件较好,食宿方便。
圪渣饼系阳原县揣骨町的特产。圪渣饼起源于何时,无史可考,但在满清时期,揣骨町的圪渣饼已闻名遐迩,脍炙人口了。据传清朝咸丰年间,揣骨町李增光出任滨州知府时,曾以圪渣饼进贡朝廷,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此后,圪渣饼便成为清廷贵苑喜食的上乘食品。
圪渣饼,选料精良,工艺考究。烤制而成的圪渣饼是半透明状的圆形薄饼,色泽金黄,有油脂性的光彩。吃时,酥、脆、香、甜,别有风味,异常可口。阳原人称“锅巴”为“圪渣”,因其薄脆,故起名为“圪渣饼”。圪渣饼作为馈亲赠友的上等佳品。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一些侨居国外抑或出国考查旅游和求学的人,均以圪渣饼作为珍品馈赠国际友人。
坝上莜面是“口外之宝”中的第一宝。莜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莜麦,亦称“裸燕麦”,俗称“油麦”,是一年生草本作物。原产于中亚地区,最先引进欧洲大陆,尔后被我国引进,种植于西北、华北北部、内蒙古等地,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光绪二十八年颁布开垦蒙署令,流民迁入此地,莜麦从此在坝上落户。莜面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十分耐饿。口外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二十里荞麦面饿断腰。”说的是人们吃了莜面,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荞麦面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这里的人们对莜面特别钟爱,奉为至宝。莜面窝窝、莜面鱼鱼成为张家口独特的风味食品。
“烧南北”,是河北张家口市一种传统风味菜肴。所谓烧南北,就是以塞北口蘑和江南竹笋为主料,将它们切成薄片,入旺火油锅煸炒,加上一些调料和鲜汤,烧开勾芡,淋上鸡油即成。此菜色泽银红,鲜美爽口,香味浓烈。在我国民间,竹笋雅称玉兰片,盛产于浙江、江西、湖南等地。玉兰片的雅称来源于一个传说故事。
张家口地区的柴沟堡是个塞外古镇。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名叫郭登的厨师在这里开设了一个熏肉铺,驰名京包线一带。他制作的熏肉皮烂肉嫩,表里一致,色泽鲜艳,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齿。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作用。此肉出系柏木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伏天贮存一周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怀安县志》载:“柴沟堡熏肉特佳,名驰省外,以之分赠亲友,无不交口称赞。”据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外逃时,路经柴沟堡进膳,对柴沟堡熏肉颇为赞赏。此后即被慈禧点为贡品。
景区便可买到张家口的特产:口蘑、蕨菜、贡米、大杏扁、牛奶葡萄、龙眼葡萄、长城干红干白葡萄酒、柴沟堡熏肉、怀安豆腐皮、蔚县剪纸、鹦哥绿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