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州

更新时间:2024-07-22 11:57

黄平州(旧州古城)是中国贵州省保存比较好的明代卫所的遗存,黄平州历史悠久,据史志记载已长达2300余年。原黄平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为播州杨氏土司辖境。万历二十八年,明朝政府平定杨氏土司杨应龙的叛乱。万历二十九年四月(1601年),改为州。属平越军民府,下领三县:余庆县、瓮安县、湄潭县。治所在今贵州省黄平县西北旧州。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移治今黄平县。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降为县。黄平州自古为贵州东部粮食基地,商业重镇,文化大镇。 黄平州(旧州古建筑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现存大部分建筑为明清建筑。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银行贷款实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项目。旧州古城对研究中国的古代史和革命史具有较高的价值。

历史沿革

《黄平州志》载,旧州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黄平府;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黄平府为黄平安抚司,隶播州。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裁黄平安抚司置黄平州,隶平越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移黄平州治于兴隆卫(今黄平县驻地),裁卫,另于旧州设巡检司,隶黄平州。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黄平州同知分驻旧州;乾隆十年(公元1742年),裁州同,改设巡检司;“旧州”、“新州”、“老黄平”、“新黄平”之名即始于此;民国三年(1914年)元月1日,黄平州改为黄平县。

夏商周时代,旧州属《禹贡》载“九州”中的梁州。

春秋战国时代,旧州建立且兰古国[1],系独立于周诸侯国政权以外的一个酋长国。在贵州境内与夜郎国并列

东周赧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77年),置黔中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且兰置牂牁郡,领17县。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命将军马忠攻占牂牁州城并驻守之,牂牁城即今旧州。

两晋南北朝时期置郡、州、府。南齐为南牂柯郡治。梁以后废。(清代顾炎武 《李生符自南中归檇李三年矣追惟壮游兼示旧作》)诗有“文飞 鹤拓 云,墨染 且兰 树”句。

隋代置牂牁。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牂州,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置郎州,辖六县。

北宋置珍州,亦称乐源郡,领播州、朗州、带水三县。南宋置黄平府,辖黄平、瓮安全境。宋理宗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筑今旧州城,赐名镇远州。

元代置元帅府、黄平府,属播州,隶四川行省。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1年)置黄平安抚司;洪武十一年(公元1376年)置黄平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五年置黄平卫指挥使司;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改置黄平州[2],属平越府,改隶贵州行省。

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置黄平州[3],治所在今旧州。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移州治于兴隆卫(今黄平县城),原黄平州改称旧州,兴隆卫改称新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旧州设州同。乾隆十年(公元1742年)裁州同,改设巡检司[4]。

行政区划

黄平在夏商周时代,旧州属《禹贡》载“九州”中的梁州。周秦属且兰故地,汉属牂牁郡,唐开元元年(713),置新兴、韶明二县,隶充州。宋属播州土司管辖,杨氏世守其地,宋为(杨氏)黄平府立上下三曲二长官司地,隶叙州。元至元中,黄平蛮叛,播州杨氏将罗季明讨平之,遂有其地。至元二十八年六月初一日(1291年6月28日),置(罗氏)黄平府属播州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374年12月29日),置黄平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1601年5月30日)改土归流,置遵义、平越二府,改黄平安抚司为黄平州,属平越府。清朝康熙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1687年7月30日)裁并兴隆卫入黄平州,移州治于卫城,旧治称旧州,新治称新州。嘉庆三年三月七日(1798年4月22日)平越府改为直隶州,黄平州改属镇远府。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一日黄平州改为黄平县。1949年11月10日,黄平县人民政府建立,隶镇远专区。1956年7月23日,撤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治所移设凯里,黄平县属之。

黄平在改土归流前,属土司统治,地方行政区划难以考究。黄平的地方行政区划设置,始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1601.5.30),明朝政府将原播州地改土归流,黄平安抚司改为黄平州,基层实行里甲制度,编户三里,即黄平里、天官里、太平里。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六月戊辰(1687.7.30)裁并兴隆卫入黄平州,移州治于卫城,编户六里三土司,即黄平里、兴隆里、太平里、在城里、后路里、重安里和岩门司三庄、重安司大小三甲、朗城司上下六庄。

民国三年一月一日,黄平州改为黄平县,实行区、团、甲三级行政区划,全县有八区98团1410自然寨,兴隆里和朗城司上六庄地并为中(城)区(新州),重安里四官庄、重安司大小三甲和岩门司三庄地并为东区(谷陇),重安里客民所居里地、朗城司下六庄并为南区,黄平里上塘七寨、四哨析为西区(上塘),黄平里改为北一区(旧州),后路里改为北二区(金坑),在城里改为北三区(平溪),太平里改为北四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划全县为新州、旧州、重安、谷陇、平溪、太平6区,区下设保、甲、排三级。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县改设8区,23乡(镇),乡(镇)下设保、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乡(镇)改为联保,全县设6区,35联保,联保下设199保,2017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联保,撤区公所,全县划为四屏、旧州、重安、太平四个指导区,同年又划分为3镇20乡,215保,2269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全县设两个区,21乡(镇),170保,1666甲。

1950年,全县建立四屏、旧州、重安、谷陇、平溪5个区和21个乡(镇),164个村,1457农会小组。

1953年划全县为5区70乡镇。1956年调整为43乡镇。

1959年至1962年,黄平、施秉两县合并,全县有四屏、旧州、重安、谷陇、平溪、施秉、双井、紫荆8个区。

1962年,两县分治后,全县恢复为5区23公社,304个大队,2109个小队。

1963年扩编屡45个公社,266个大队,2091个小队。

1967年,区、公社建立革命委员会。1984年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乡(镇)。

1987年,全县划为5区,27乡(镇),250个村民委员会,2120个村民小组,1907个自然寨。

1992年1月12日撤区并乡,全县辖新州镇、旧州镇、重安镇、谷陇镇、平溪镇5个镇,野洞河乡、黄飘乡、上塘乡、一碗水乡、纸房乡、浪洞乡、翁坪乡、重兴乡、苗陇乡9个乡。

古迹遗存

古镇城垣

旧州乃燕山造山运动形成之盆地,四周群山环绕,层峦亘叠,中开大坝,阡陌纵横,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富甲黔东,名扬海内。自周秦至明清,皆为郡州府等治所,由于舞水通沅江、长江及滇黔赴京都驿道交通之便利,故历代商贾云集,市场繁荣。随着外来人士的频繁进出,各种文化亦随之涌入,与当地文化互相交流碰撞,形成了文明厚重的多元文化大熔炉,其建筑也因之而别具风采。

据史志记载,宋代前,旧州城原建在天官寨(现旧州城北800余米处),宋代后,才迁至现住址。原古城经二千多年的沧桑变迁,风吹雨打已坍塌腐烂消失,荡然无存。

现今的旧州古城,始建于宋代理宗保祐六年(1258年)。历经元代后,曾几经毁圮重建。明代神宗万历年间(约1571年前后),当时贵州巡抚郭子章题奏设州,命曹进可再次重督修州城。城垣以石为基,以砖为墙,建得坚固宏伟,工程浩大,筑有东西南北四门,东曰“未春”,后改“隆远”,南曰“七星”,后改“清云”,西曰“庆成”,后改“东平”,北曰“武胜”,后改“庆安”。每座城门均有城楼置其上,造型有歇山、悬山式,用青方砖垒砌,二层三层不等,作瞭望御敌之用。另建有炮台四座,出水洞五个,周长九里三分十八步(合4062米)。之后,州牧李逢春在城内增建串楼一千三百间。明崇祯六年即1633年,又予维修,在城垣上修筑巡逻马道及数口城池,还利用北侧东流之舞水筑护城河。清乾隆二年即1737年,总督张广泗题奏知州金作楫维修城垣,增为4223米,并于小西门新修城门一座。至此,城垣建筑臻于完备,坚固雄伟壮观,市容整齐在黔屈指可数。旧州古城选址定点独具匠心,完全以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为准绳,按龙、砂、水、穴、向五大要素来规范设计,依山就势而筑,既合理,又美观。清末,几经战乱火毁,瑰丽市容大减其色。民国时,水打城西老里坝,洪水冲垮河堤,繁华的老里坝街段成为一片河滩,二千余居民遭灭顶之灾,县长沈麟书命拆城垣石头去修筑河堤,城垣开始大规模损毁。解放后,因地方领导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随意拆城垣石作粮库基石,1958年“大跃进”中修两岔河水库,一举将所有墙石拆尽。现残垣面貌尚清晰可见。

街道宅居

旧州古城街道,独特风格,街道布网以近舞水之西、北二向为主干,以利于排水,次干道则或东西,或南北向。两条主干道,均以东、西两向为主,且众街巷交叉贯通,城内往来四通八达。街巷道路全用当地河中自然石材鹅卵石铺筑,呈鱼背造型,阴晴尘埃不飞,雨雪街道不滑,迵然风格,别于他城。

旧州古城街道很多,自西至北之主干道街段,依次是老里坝、过福众桥后依次是门洞坡、西大街、苍坡、十字街、北门街、三栱桥,全长三千余米。次干道,自西而北,依次是马家巷、木匠街、马店街、郭家巷、北门街。连结主次干道间并延伸的支街巷道有新街、竹子市、月台上、杂粮市、赖子湾、刘家巷、禇家巷、财神巷、孙家湾、茶院、塘冲湾、中全巷,成为纵横网落系统。街道两旁设有暗排水沟,并汇集于几条大排水沟流入舞水河中。此一庞大周密有组织的排水系统,在古代城镇建筑中,实属少见,对当今的城镇建设仍有借鉴作用。

街道两旁房屋,均为高封火墙相隔的容印形建筑。民宅为清一色的砖木结构四合院,飞檐走角,似春燕展翅。房舍排排相连,砖砌高墙分隔,且超出房宅1—2米,墙顶造型以双坡双檐迭落式马头山墙为多,墙外侧显眼处画凤塑龙,栩栩欲飞,既利防火防盗,又极雅观。院内晒坝、厅堂、卧室、粮仓、厨房、水井、晒楼、厕所等无一不备,功能齐全,为江南民居之典型。房屋临街大前门两侧还建有双台铺面,作行号商业经营之用,成片排列,市容整齐。印子屋的进数深度,依地势及财力的多寡而有差别,一般1—2进,多者3—4进,天井中居,方石铺垫,两厢作室,宽敞自然,精致典雅,玲珑古朴,日照庭院,月落深井,形成了旧州古城别具一格的庭院风光。其中大商巨贾的房屋则多修得高大宏伟,富丽堂皇,用材硕大,精雕细作,结构巧妙,气势不凡。居室装饰雅致,厅堂书画棋琴,门窗廊栏雕工精美,花园别致,独具风格。全城2000余栋房屋,布局自然合理,整齐美观大方。

(1)卢氏宅第

民宅建筑,典型者当推巨商卢氏晴川宅第,该宅座落在西大街中部,北临西大街,南临马家巷。宅第内有九个天井,建筑占地1200余平方米,为容印形高封火墙封闭式建筑。印院内有正房五栋,厢房多栋。正房按北、南正轴线排列,除临街一栋作营业房外,其余全在统封印院内。北起第二栋正房前有一道高厚坚墙,有石门相通。院内每两正房间建堂檐悬山顶楼一座,全为硕大优质木材建成,形成印院天井,规模宏大,石门重重。门石条上,书刻“读圣贤书明礼达用;行仁义事致远通方”等楹联。门窗栏廊,雕饰精美;厅堂室房,书画琴棋;勾头瓦当,专门造制;印墙脊檐,铸龙塑凤,栩栩欲飞;充满巴蜀湘鄂之浓郁传统建筑气息。

(2)朱氏宅居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西大街下街北侧,朱氏宅居座落在西下街天后宫对面,占地面积893平方米,由街面铺房一栋、厢房一栋、上房一栋及东、西两侧三山屏风墙组成。其建筑雕刻工艺精湛,造形优美,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属建筑雕刻中的上乘。正房上吞口间,大门门楣雕饰“双凤朝阳”骑马花牙子。两边房窗雕饰“渔椎耕读”、“五福临门”、“八仙庆寿”、“琴棋书画”等吉祥图案,雕刻工艺超群,花鸟人物,精美绝伦。院落西侧砖墙上,有堆花浮雕,其下消防石水缸刻“鱼跃龙门”等精湛图案。假山怪异,藤蔓纤攀,奇花丽艳,珍树巧植,简直是一幅袖珍仙境图,观之,令人惊叹不已。

(3)达源发”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西大街中街南侧,占地面积1195平方米,座南向北,按纵轴排列,整组建筑有一楼一底,正房6栋,厢房8栋。在北起第三栋正房后面砌筑隔墙一道(留有大门通道)。分为前后(南北)两个印子房。前(北面)印子房,正房3栋、厢房4栋,后(南面)印子房,正房3栋、厢房4栋,整组建筑规模大,布局谨严,设计巧妙,雕刻精美,别具一格。

宫庙庵阁

旧时,旧州寺宫庙庵阁堂众多,有“九宫八庙三庵四阁”之谓,实则城里城外,大小庙宇宫馆堂阁祠寺近五十座,为贵州之最,闻名遐迩。“九宫”指的是万寿宫、万天宫、天后宫、仁寿宫、文昌宫、禹王宫、崇福宫等;“八庙”指孔圣庙、城隍庙、黑神庙、关帝庙、二郎庙、五显庙、妈祖庙等;“三庵”指普陀庵、广长庵、指挥庵;“四阁”指长庚阁、奎星阁、玉皇阁等。“九宫”是湘鄂建筑、巴蜀建筑与当地民族民间建筑工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融合的产物,颇具规模和特色。其建筑特点为四周以高风火墙封闭,占地面积达千余平方米,有牌坊、前门、前厢、前殿、院坝或戏台戏楼、正殿、侧殿等。殿多为单檐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全宫(馆)布局严谨,斗拱、雕饰等制作技艺精湛。各宫建构处理迥异,别具特色。凡来旧州的各类戏剧组织,都借会馆或庙宇演出。万寿宫、仁寿宫、四川会馆等,可容纳700—900观众,城隍庙戏台则为露天大剧场,可容千人。“八庙、三庵、四阁”则为典型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建筑,造型工艺精湛不凡,宏伟壮观,富丽堂皇,庄严肃穆,令人敬畏。殿内置鬼神铜像泥塑众多,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旧州寺庙之兴起,可远溯至唐代。据清嘉庆《黄平州志》记载,东郊的宝相寺为“李唐古刹”;岑花(城北1公里处)的宝珠寺系宋代佛寺;城内的福智院是元代道观;琴坡(城东北1公里处)的太平寺乃明初所建;鼓台山顶道教的玉虚府,明万历时已闻名遐迩,朝谒览胜者不绝于途,后佛、道二教共汇此山,“鼓台仙境”遂跃居“旧州十六景”之首。明代,旧州儒、释、道三家的寺庙阁观逐渐兴盛,沿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在清代近三百年中,旧州古城不但寺庙众多,而且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外省商人绅士的源源涌入,又相应地建起了一些同乡会馆,作为同乡聚会议事之所。建于旧州的会馆有福建会馆(天后宫)、江西临江府会馆(仁寿宫)、四川会馆(万天宫)、江西会馆(万寿宫)、江南会馆、两湖会馆、云南会馆。其中江西会馆规模之大,雕镂之精,为贵州少有。旧州在历史上屡遭兵燹,而这些寺庙宫阁亦屡毁屡兴。清咸丰五年(1855年)全城炬毁。在光绪一代,又基本恢复,且建造精美,把我国南方传统的建筑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时有民谣云:“远看像座庙,近看永记号,整的买不起,拆散有人要”。兹选几个典型庙馆阁堂以飨读者。

北大街主要古建筑:

广长庵、指归庵、城皇庙、天帝庙、火神庙、武庙、斗刹、江南会馆、杨泗庙、黑神庙、二郎庙、水晶寺等。

南大街主要古建筑:

轩辕庙、梅葛庙、禹王宫、张爷庙、财神庙、崇圣祠、鲁班庙、土主庙、万寿宫、观音庙、五显庙、奎阁、文庙、玉皇庙、祖师庙、孙宾庙、老君庙等。

城郊主要古建筑:

东岳庙、南岳庙、龙王阁、鼓台山寺、宝相寺、宝珠寺、太平寺、归元庵等。

(1)文庙

文庙又名孔庙、红庙等,为旧州首庙。位于今旧州一小内。该庙主祀儒学创始人孔子。始建于明代,几经拆迁,最后定建于今址。庙依山就势而建,呈纵深梯状古建筑群。规制壮丽,布局严谨。庙四周高墙封护,前为宫墙,宽27米,中央上书“宫墙万仞”四字。墙内两边分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坊,平面与宫墙垂直。其后,中经“礼门”、“义路”而上,迎面是棂星门,门前有泮池,池东西两侧分建“育才”、“兴贤”牌坊。过泮池拾级而上是戟门,两侧有厢房,西厢房西侧有节孝祠。过戟门而上是露台,台级十余梯。其上是圣殿,殿东西两侧分别为东庑西庑。西庑西侧是明伦堂,东庑东侧是东斋。圣殿后是启圣宫,门前两侧有两厢房,两厢房外西侧有学署,东侧有星山书院。

(2)圣殿

圣殿为孔庙主殿,宏伟壮观,庄严肃穆。殿阔五间,前有轩廊、露台,台两端有巷道。殿建用材硕大,装饰堂皇典雅,工艺精湛。大成殿内,中供孔子牌位(有孔子塑像),两边供四配(颜回、曾参、孔伋、孟柯)及十二先哲牌位,上悬“万世师表”、“斯文在兹”匾额,挂有大彩宫灯,案呈香炉烛台及化帛鼎器。五王殿(启圣宫)内供孔子父考以上牌位(肇圣王木金,端圣王折父,诒圣王防叔,昌圣王伯夏,启圣王叔梁)。每年农历仲春二月及秋八月上旬“丁”日为祭孔日,庙里要举行隆重而复杂的祭孔活动,庄严肃穆,热闹非凡。大殿于1985年迁到飞云洞。

(3)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古城北门今革命烈士陵园西北侧,始建于明代,几经战火,累废累修,于清光绪年间臻于完备。庙座东向西,为两进木结构建筑,有头门、二门、正殿、配殿。殿前有戏台,院坝可容千人看戏。头门两边镌刻“生死有命、祸福无门”楹联,上悬“出入心寒”横匾,悬宫塑腾云驾雾的魁星点斗。正殿内,城隍爷端坐神龛,案置签筒供品,二宫娘娘陪坐两旁,还有判官、小鬼、役卒列立两边。显眼处,悬挂“阳世人间,为非作歹皆由你,阴曹地府,古往今来饶过谁”;“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则昌;为恶必灭,为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乃灭”楹联。殿内两侧,设有十个阎罗汉,各殿中塑阴曹地府及鬼神繁多,有鬼门关,阿鼻地狱,善恶二司。鬼神有持会牌的,推磨的,拉锯的,坐血河的,下油锅的,过奈河桥的,上尖刀山的,爬滑竿的,上望乡台的,投胎的。还有庄周弑妻,唐王游地府,斩金角龙,活捉王魁等活灵活现的泥塑故事。游人观看毛骨悚然。其教化人们弃恶从善之意,甚为深远。庙毁于1975年“文革”时期。

(4)万寿宫

万寿宫又名江西会馆,为古城会馆建筑之最,座落在今镇政府西侧邮政所处,是座规模宏大且具巴蜀湘鄂风格的古建筑群,系江西旅旧商人所建。馆成于清光绪年间,主祀东晋南昌人许仙真君。许仙曾任四川胜阳县令,为官清廉,兴利除弊,极得民心,辞官归江西后,人们为他立庙祭祀。政和六年(1016年),宋徽宗题“万寿宫”匾额,馆名由此而来。宫依山就势而建,作六段梯级分布,主体建筑错落有致。分前殿、正殿、后殿及阳明楼四部分,均按中国传统建筑模式建造,以中轴线贯穿南北排列,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建有内场戏台,可容纳千人看戏。殿的头门,用硕大条石建造,阴刻对联:“庙貌重兴东水光万年俎豆,安阑永庆吴江仰寿世神仙”。上悬匾书“铁树功崇”。戏台马门书刻“归去”、“来兮”四字。院中放置巨大生铁化帛炉一座。头进有真君殿;二进为戏台、天井、餐厅;后进是二层重檐翼角的观音楼,又名阳明楼,或乐源一览楼。登楼览胜,古城全貌尽收眼底。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旧州,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领导曾驻扎此楼。

(5)仁寿宫

仁寿宫又名江西临江会馆,位于西中街北侧,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即1786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重建,是一组高封火墙封印子建筑,宽17.6米,深51米,占地897.6平方米。临街宫墙,塑有“仁寿宫”题额。石墙开辟园形双合门及两个棱形窗,左右对称。院内依次有戏楼、院坝、东西厢楼、正殿、后厢楼、后楼,东西厢与戏楼连接。院坝中间有圆形水池,池中央有圆台,台上置生钢水铸就的化钱炉一个,高2米余,直径约0.7米。据说此炉直接从江西运来。正殿为单檐硬山顶拾梁穿斗混合式结构。殿内祀肖公,为临江郡人,曾被封为英佑侯,有“仁侯”之称。官内建筑布局谨严,场地紧凑,颇为壮观。殿楼木料石墩用材硕大,额坊廊栏雕工精美,别具风格,充满巴蜀湘鄂建筑气息。此宫曾几度作为戏院,1934年,红军长征过旧州,曾在此召开济贫大会。现保存完好,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万天宫(川主庙)

万天宫又名川主庙、四川会馆,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位于老里坝大街东段南侧,占地面积1212.5平方米。座北朝南,整组建筑前为砖砌四柱三间三楼牌坊,牌坊后为戏楼,接戏楼两侧有厢楼各六间,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李冰父子雕像。

(7)天后宫

天后宫又名福建会馆,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位于西大街下段南侧,占地面积1220平方米。由大门牌坊、厢房、正殿、后殿组成,明间供“无极天上圣母”牌位。

(8)文昌宫

文昌宫,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西大街马家巷,占地面积1112.7平方米,由牌坊、头门、前厅、厢房、正殿组成。正殿祀“七曲文昌帝君”。

(9)江南会馆

(10)长庚阁

长庚阁位于老里坝大河北沿,距福众大桥三百来米,始建于清道光六年即1826年。阁为三层檐六角攒尖顶木结构,层层飞展。顶层四角,悬挂四个精巧铜铃,风吹铃响,悦耳动听。阁底供地母像,楼上有文人诗画。长庚阁造形美观,装修典雅、工艺精湛,宏伟坚固。它与福众大桥遥遥相对,影倒河中,相映生辉,成为旧州古城西隅一大景观。登阁览胜,确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眺观万亩大坝,田园风光如诗如画。1934年,凶猛洪水吞啮老里坝大街,百余人登阁避难,此阁傲然屹立,毫无损毁。1975年破“四旧”时,此阁被拆毁。现当地拟在二年内捐资重修。

(11)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位于古城东门出口处,总占地面积1870平方米,四周修筑有围墙。它是由法国天主教会及当地群众信徒出资修建而成。

清光绪十五年(1889),法国籍的穆神甫来到黄平旧州传授天主教义,天主教开始传入黄平县境。1903年,为便于传教,修建了旧州天主教堂,1945年,在旧州石牛分设了归元庵支堂。其主要活动是宣扬天主教义和做弥撒,发展信徒。先后到旧州传教的神甫有穆神甫(法国)、尚神甫(法国)、民神甫(法国)、周神甫(中国)、曹神甫(中国)、吕神甫(德国)、韦神甫(德国)、金神甫(德国)、黄神甫(中国)、韩神甫(中国)、孙神甫(德国)。众神甫在旧州活动期间,一边传教,一边利用自身掌握的先进西医技术,为周围群众医治疾病,救死扶伤,深得旧州人民爱载。1903-1949年,旧州天主教堂先后发展教徒230余名。解放后,教堂产权交给当地政府接管,教堂活动逐渐冷落。到五十年代末期,天主教活动被禁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天主教活动重新恢复。1987年,旧州天主教堂的产权划归教堂管理使用,信徒群众有了正常开展活动的场所,当年有天主教徒100余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旧州及周边县市已拥有信徒300余人,每个季度都统一集中来做弥撒。

旧州天主教堂主体分为诵经堂和起居楼两部分,另有伙房、医务房等。堂、楼集民族风格与欧式建筑艺术为一体。

诵经堂建筑为欧洲法式风格,长约12米,宽约8米,高约8米,为东西座落。房墙全为古方砖修建,且横竖相间排列,十分美观。东面房墙体超出屋脊1米,顶上中部高两端低,似防风火墙结构,壁上有三个圆形窗子,一大二小,构造似马车轮子一般,奇特而雅致。其下有二个拱形门。西面房墙体因屋内设有讲经台,为棱型结构,上有三个圆型窗,下面两侧有两个小拱形门。南北面房墙每边有8个竖长顶尖形窗子。另各有二个拱形小门,排列整齐,互相对称,极为雅致。屋内有六根相距3米的大柱顶住屋顶众横梁。屋顶内侧天花板为拱形,中部有四处为尖塔形结构,形状如四把张开的巨伞,极为巧妙。

起居楼为中西结合构造,共二层。长约13米,宽约8米,高约9米,为南北座落。房墙砖木相间,融为一体,用巨大木柱支撑屋脊横梁。东西面都有拱形窗、拱形门。整个房屋上下层都隔有多间面积不一的单间。二层四面都设有走廊。房顶木瓦结构,飞檐翘角,颇有气势。

值得一提的是,旧州天主教堂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立下了一大功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籍民神甫勃沙特为了解贵州地形,便于开展传教,常年把一张一平方米大的详细贵州地图悬挂于诵经堂内墙壁上。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旧州,先遣部队红六军团司令部入住天主教堂内,军团长肖克将军发现了这张地图,当即取下请勃沙特译成中文,此图为红军转战云贵,东出湘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几十年后,肖克将军仍记忆犹新,恋恋不忘。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段传奇的情缘,为旧州天主教堂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因此,天主教堂既是一处宗教古建筑,又是一件革命历史文物。

2003年8月,中国科学院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景慧教授到旧州古城考察,盛赞此天主教堂造型独特,风格为国内少有,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教堂现保存完好,并已修缮一新。

十六佳景

旧州城郊历来风光秀丽,清代时评有十六佳景。清编《黄平州志》有专文记述,明代以来多有文人墨客写诗文赞咏。十六佳景即鼓台仙景、万营占候、翁播龙潭、铜钉铁峰、晴岚拥廓、白鹭盈洲、宜娘营垒、梯子巅岩、宝寺钟声、白岩仙洞、宝珠柏翠、马苑桃花、陡岩赤壁、马鬃峻岭、石堑游龙、两岔渔歌。随着历史的沧桑变化,其中有五景已烟没不在,但尚存的十一景仍风姿不减当年,因篇幅有限,仅叙其中*景以飨读者。

(1)鼓台仙景

鼓台仙景位于古城南面2.5公里处,当地群众普遍称之为“擂鼓台”。?鼓台山因呈圆锥形,四周绝壁,山顶平坦,形状像倒立的大皮鼓而得名。自明代道教于鼓台山顶建立玉虚观后,遂成胜迹。旧志称其为“旧州十六佳景之首”。康熙《贵州通志》记此山曰“顶平如鼓,四周堑削,凿梯挽铁链乃可上”。《大清一统志》云:“绝顶孤峰,高悬天半,中有一径至山巅,屈曲陡峻,梯石为磴,挽铁索而上”。清编《黄平州志》曰:“高千仞,险仄处维以铁縆、登者挽之乃上。山上多奇花异树,岩穴出泉甘香异常。下瞰百余里郊野山村,烟云溪涧如在蓬岛然。”此山四周绝壁,形若剥笋,山顶古树参天,山前苍松翠柏,山后渊谷横亘,清水长流,河岸十余户农家掩映于翠竹香木间,袅袅炊烟,似一幅优美画卷。东面有铁钉、铜峰遥遥相对,更增其独特景致。登鼓台山,由山麓拾级登临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而入元天门。其间有土祠、茶亭,将至山顶有灵官殿,过元天门有梅坞、竹径、玉虚府。空中楼、阁雄踞山顶,直摩苍天。 山自建庙后,累有毁兴,后道、佛二教并存于此,建有玉皇阁、祖师殿、观音堂等。鼓台山历来为旧州游览胜地,明代民族英雄史可法之祖父史应元任黄平知州时游此山,曾作《鼓台山赋》。明、清文人李占春、王家俊等有题咏。当代作家骞先艾等写有情文并茂的游记。每年农历6月19日为庙会期,届时,旧州等地群众及香客信士,争往登山拜佛,求神还愿,人流如蚁,对唱山歌,热闹非凡。

鼓台山,山不算高,峰不算大,却玲珑别致,登之可领略另一番情趣。明代黄平知州杨风翥在其《游鼓台山记》中曰:“……天下名山亦多矣,不无人工点缀之巧,此山如村谷中人,不知饰而一种率真自然之态,令人可仰可亲也”。

(2)万营占候

万营占候位于旧州古城北面5公里之石牛勤坡山顶。此处曾为明代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荡平四境后的息兵养马之地,故得名“万营占候”或“十万营”。十万营大山海拔高度为1135.5米,山势雄伟,山顶平阔,茂草丛生,现古营屯风貌犹存,营墙北沿长500余米,高1.5-2米,宽1.5米,南沿以奇险山崖为墙,险峻至极,设卡门一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成为旧州北境一大亮丽景观。春夏之晨登临峰顶,只见一片片巨大而洁白无瑕的厚雾把远近山谷平原遮盖得严严实实,南边与北边宽广的旧州与浪洞两个大坝隐藏在厚厚的雾层底下,尤如淹没在大海深处,一点不见影儿。远近山峰,高者露出半截,矮者隐约现出个头儿,似海中孤岛,如仙境蓬莱。待太阳升高,大雾散尽,环目四眺,则黄平、瓮安、余庆、施秉四县无限风光尽收眼底。鸟瞰旧州湖迹平川,万亩大坝田园风光如画如诗,大坝周围一串串小丘陵和一片片农家小寨错落有致,公路和河流两旁整齐排列的树木如一条绿色长城自由舒展开去,将大坝点缀得更加秀美。旧州古城则尤如坐落在一艘徐徐开动的“航空母舰”上,随舞阳河东去。旧州飞机场的正副跑道仿佛两条金色飘带平行铺垫在城北,与旧州古城隔舞阳河遥遥相望。古城南面的铜顶山、铁顶山、鼓台山,酷似三名威严卫士,守护着旧州这座千年文明的古城。 登上十万营大山峰顶赏景,心旷神怡,可让你真正领略天堂看人间之神感。

(3)翁播龙潭

翁播龙潭位于旧州城东北十里许翁盖寨下面之溪流山谷处。溪流出谷注入舞水。《黄平州志》载:“下有沉潭,夏凉冬温,每于大旱,上下河道俱涸,独此渊涵如故。明代贵州巡抚郭子章为之立祠,土人求福多应。”此景风貌独特,原貌基本保存完好。河岸悬崖峭壁,河床嶙峋万态,河水莹洁清澄,河口胜景难绘。河段中,梯级瀑流甚多,水流随河床起伏折迭而欢腾飞溅,象碎珠散玉,声悦若琴。瀑流畅泻,时合时分。谷口有一盛大渊潭,潭水碧绿,深邃莫测。谷河流段中,有大小瀑布数十处,花飞浪里,浪里飞花。夹岸危峰突兀,山色浓绿如染。谷口入大河下200米处,河宽不逾十米,两边绝崖,高逼云天。西侧半山,飞流直下,壮丽至极。谷口潭外,有一沙洲屹踞,中分溪流,成一孤岛。岛三面环河,地形绝佳,其景之妙,仿若蓬莱仙境,妙不可言。

4、两岔渔歌

两岔渔歌位于旧州古城郊西北莲花寺旁,氵舞??阳河与红梅河交汇处。此地田野平旷,屋舍俨然,沟渠纵横,阡陌交通,田园风光极富诗情画意。河中游鱼细石,历历可数,是垂钓捕捞的最佳去处。初春时节,沿河堤两岸行走,清风翠竹、红花绿柳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每到夜晚,老人孩童皆来赏游,青年男女咸来谈情,更有渔人下河捕捞,一时间只见点点渔火,摇曳闪烁,情歌渔歌唱和,此起彼伏,交相映衬,构成一幅和谐幽远的意境,使人顿时忘却尘世的疲惫和纷扰,获得无限美的愉悦。

5、陡岩赤壁

陡岩赤壁位于旧州古城西氵舞??阳河畔,距福众桥约1000米处。此壁陡峭如削,危石诡谲,雄奇险峻,俨然鬼斧神工之作。霞光辉映,色如丹涂,故得名“陡岩赤壁”。峭壁下水流湍急,漩涡迭出,深不可测,攫人魂魄。峭壁下有一洞穴,深十多丈,高两丈,空阔亮敞,洞穴入口处有两小峰,挺拔而立,??洞壁上有许多文人画士感喟赞叹的题咏。登临此壁,赏霞光万丈,品文人之作,浪漫之情油然而生。

6、白鹭盈洲

白鹭盈洲位于旧州古城郊的中桥河处。此处地势宽广无垠,肥美平阔。一条条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河中游鱼戏石,妙趣横生。滩涂星罗棋布,积淀成洲。因此处鱼虾丰盛,白鹭纷纷聚集觅食。看那群群白鹭翩然起舞,就像是跳芭蕾舞演员,尽情地在这个舞台欢快表演。?凝眸此状,使人不禁联想起古诗中“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之优美意境。

7、播寺钟声

播寺钟声位于旧州古城南1公里处的黄平至旧州干道旁。明代贵州巡抚郭子章挥师平定播州后,为志其武功、宣扬王化、感召庶民而建,故赐名曰:“平播寺”。该寺规模宏大,雄伟气派,结构精巧,更有高僧宣讲,致使香客云集,善男信女,摩肩接踵,一时香火鼎盛,声明远播。其寺置大钟,浑厚沉润,传响数十里?。

8、马苑桃花

马苑桃花在旧州城南2公里,距擂鼓台0.5公里,是通往“鼓台仙景”的必经之地,为旧时达官贵人养马游玩之所。此地狭长平坦,透过青山绿竹,可见处处小桥流水,惹人喜爱。一条小溪绕数十农家和田野欢唱而过,小溪夹岸片片桃林,疏密相间。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满眼粉红,犹如天上汇聚的云霞、天女撒落的花瓣,令人赏玩赞叹不已。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狗吠,倍觉静谧宜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只有身临其境,方知马苑桃花不愧是调养身心的好去处。

亭园丰碑

(1)旧州中学乐源亭

旧州中学是一所公园式花园化大型农村完全中学,始建于1932年。校园最佳去处,当数乐源亭池。池雏成于南宋绍兴年间,迄今已有740余年历史。民国二十年,创修旧中,慕其风光天然,遂修为池。池成,环池植佳木秀树,日消月长,茂树参天,春夏浓阴滴翠,秋冬繁叶吐青。鱼翔碧池,玉漾清涟,绝佳苑景,慰为胜观。一九九二年,再次重修乐源池。重修之池,池中造亭,亭通曲桥,桥连墁道,道环池栏,纪念碑雄矗点缀,参天树隐楼掩池。 东北侧又复修古城垣并植佳木秀树,新建风格迵异的音乐楼、仿古逸夫大楼、古炮台,西南侧竖立特制的巨幅瓷砖壁画,为池亭增添了新的风韵。

(2)旧州革命烈士陵园

旧州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城北十字街北侧原东狱庙处。1950年始建,1985年重修,纪念为解放黄平在梨树坳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原中共镇远地委组织部部长王富海同志和全体阵亡将士,在清匪反霸中牺牲的干部、群众。园占地亩余,陵墓巍峨,园坊雄屹,上刻“浩气长存”,字大若斗、熠熠生辉。枋柱阴刻楹联,书法精湛,技艺上乘。园内佳木参天,秀树常绿。墓碑耸立,石桌雅置。园墙固封,环境清幽,自成一景。

(3)红军长征黄平纪念碑

红军长征黄平纪念碑,位于旧州古城东门南侧,占地923.7平方米。碑高9米,长方体碑座高4米,宽5米,水磨石装饰。主碑为钢筋混泥土铸塑的一面中国工农红军军旗,高达5米。碑座四周阴刻相关文字,正面为肖克将军亲笔题写的“红军长征黄平纪念碑”碑额,背面为毛泽东同志手书的七律《长征》诗,南面是《红军长征过黄平简介》,北面是《丰碑记事》。碑四周建有护栏,水磨石地坪,甚为壮丽雅观。

一九三四年九月三十日至十月三日,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途经黄平苗乡山凯、谷陇、黄飘、东坡、罗朗、旧州和松洞,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夜宿旧州,于天主教堂获一张法文版贵州地图。他们带着这张地图,走雄山、过险水、转战贵州和湘西,为中央红军长征开辟了通道。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央红军左路纵队由台江向黄平挺进,夜宿谷陇,二十六日清晨飞奔黄平县城,在尖山坡至马场一带激战一昼夜,连破黔军三道防线,二十七日凌晨占领黄平县城新州。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红军高级将领刘伯承、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陈云、王家祥、李富春等领导以及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在新州住宿。二十八日,中华苏维埃主席毛泽东随红军右路纵队一军团第二师由施秉经牛大场到旧州,与从新州出发的左路纵队以及中央军委领导朱德、周恩来等会合。二十九日,中央红军离开旧州,向瓮安的猴场进发。红军所到之处,广泛宣传革命真理,认真执行民族政策,尊重民族风俗,纪律严明,秋毫不犯,留下了“只有苏维埃才能免除人民苦难”等革命标语,与各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流传着许多动人佳话。

明清驿道

明清驿道指旧州至上塘古驿道,始起旧州古城老里坝,西至上塘乡青杠坳,为古代旧州至福泉及省城贵阳要道,全长17.5公里,现存13.5公里。驿道筑于明代,跨涧越山,蜿蜒曲折,宽窄不一,宽处约3米,窄处1.2米,一般1.5米左右,全用鹅卵石铺筑。驿道自旧州城经波洞铺、上塘铺、瓮埋铺、铁关铺、地顺铺、王家圹铺而至平越(今福泉市)、贵定、贵阳。驿道运输主要靠马帮,贸易往来,有效地促进了旧州、平越、贵定、贵阳沿途大邑要市的经济繁荣。漫行驿道,尤如置身于珍贵的露天博物馆,古风沁人,仿佛昔日马帮风尘之况浮在眼前。

军用机场

旧州原军用机场,位于万亩大坝中央,距古城1公里许。始建于1941年。因抗日之需,由美国出钱,中国出力,动用10个县9万余人修建而成,机场占地约2平方公里,主跑道2100米,另筑有次跑道、滑行道、飞机窝、停机坪、指挥台、油弹库及美国街等。常驻一个美军航空大队计800余人。配有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战况紧急时,日起降飞机100余架次,曾到柳州、桂林、衡阳、长沙、南丹等地空袭和轰炸敌军,协同地面部队作战。特别是1944年冬,由旧州机场起飞的几十架轰炸机,在湖南衡阳、邵东附近的金兰寺配合陆军歼敌1万多名。战火烧到贵州独山县时,旧州机场的飞机每天黎明出击,编组执行轰炸任务。机场作为作战机场期间,对打击日军地面部队和空军起了重要作用。现机场主次跑道保存完好,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春夏时节,机场跑道浅草如茵,是散步休憩的最佳去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黔东南旅游业繁荣在即,开辟为旅游支线机场指日可待,不久它定将重新焕发青春活力,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万亩大坝

旧州大坝,常谓万亩,实则3万亩有余,坝东西长10余公里,南北半之,面积50多平方公里。其宽阔平坦丰饶在黔名列前矛。经地质专家认定,大坝地域原为高原湖泊,因地质巨变,桑海苍田,因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平展无垠。全系肥田沃土,水源充足,旱涝保收,是贵州高原最大的米粮基地之一。旧州大坝由众多分坝连缀而成,自东而西为川心坝、石牛坝、校场坝、石官坝、老里坝、机场坝、红梅坝、谢家坝、七里坪、平西坝。坝上阡陌纵横,沟渠交织,村寨星落棋布,道路四通八达。农耕之家六畜兴旺,鸡鸭成群。盛产大米、油菜、薯芋、蔬菜、水果。春夏禾绿如染;金秋稻浪飘香,四周峰峦绵亘,绿树成荫,充满诗情画意。

文化与商业

旧州古城不仅是黔东商业重镇,而且又是黔东文化大镇。

旧州,坐落于舞阳河畔,沅水之源的舞阳河自旧州流经施秉、镇远达湖南、湖北;旧州古驿道四通八达,由西南至平越达贵阳,由北至余庆通四川;由东北至施秉与滇楚驿道相连。旧州为水陆交通交汇点,货物集散地。由上海、武汉、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地运来的百货,经马帮分运全省各地,本省的土特产又由旧州码头水运至湖南、湖北、武汉、上海及国外。当时的旧州古城成了省内外货物交流枢纽中心,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省外商人为了长期在旧州经商,纷纷在旧州修建自己的会馆。如:福建商人修建福建会馆天后宫;江西商人修建江西会馆万寿宫,临江会馆仁寿宫;四川商人修建四川会馆崇福宫、万天宫;两湖会馆禹王宫;江南会馆江南阁等。本地商人也在城街面建起自己独特的“多进印子房经商柜台”,如旧州“古建一条街”门面都有经商柜台,除此外,那处处可见的古街、古巷、古码头、古作坊、古柜台、古铺等数量之多的商业遗迹,可以想象当年古城旧州商业、手工业等经济繁荣昌盛景象。

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古城文化的兴盛。

清乾隆年间,仅戏台就有十多座,古代旧州,几乎天天有戏看,夜夜有戏唱。有来自外省戏班子演唱的京剧、川剧、沪剧、闽剧、湘剧、赣剧等,也有旧州当地的民间戏剧。如话剧《安重根》、《偏心的婆婆》、《男大当婚》等。除其戏剧演唱外,还有流行于茶馆的说书。如清代末年,旧州西门街的徐家茶馆、刘家茶馆、陈家茶馆等均有说书的,较有名的说书人有:邱相如、乐石七、陈平、王树青等。说书的内容有《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杨家将》等,说者高亢激昂,抑扬顿挫,听者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别具一番风趣。

除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旧州庙会,其活动都有不同的会期,有的定在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的“丁”日,有的定在“戊”日,一年四季都有,各庙会活动的内容都有所不同。

文庙庙会:会期主要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届时方圆几十里的读书人都要到旧州古镇文庙来祭奠孔子,男女老幼纷纷前来观看。祭奠仪式由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者主持,读书人按顺序祭祀,规模盛大,热闹非凡。

城隍庙会:会期主要举行盛大的迎神赛会,参加者为当地的百姓。玩会的人扮作各种鬼神模样,抬着城隍庙菩萨雕像,敲锣打鼓沿街游行,观者上万人。

五显庙庙会:会期主要是举行戏神活动。参加戏神者,抬着五显王神雕像前拉后推,或提而复掷,沿街游行,别开生面,参与观众上万人。

二郎庙庙会:亦抬神游行,还配一嚎天犬,以祈求舞水无泛滥,沿河两岸百姓吉利平安,观众达数千人。

鼓台山庙会:会期(农历六月十九)来自各地的群众数以万计,各自在鼓台山寺烧香拜佛毕,能歌善舞的歌手们相互邀约,在鼓台山上对歌,比个高低。对歌形式多样,主要有:情歌、诉苦歌、猜谜歌、劳动歌、笑话歌、讽刺歌等。节日期间,鼓台山寺成了歌的海洋。

历史文物

黄平州邮票

这是销于大清伦敦版黄1分带过桥边邮票上的全汉文“贵州 辛亥 四月初一新黄平”干支戳,邮戳见证此戳为今黄平县址所用!

黄平州印

明黄平州州印在习水发现

该印为铜质、方形,规格为75毫米×73毫米,印高95毫米,印体厚13毫米,印柄长80毫米,重0.95千克。印面阳刻九迭篆文“黄平州印”四字,印背刻有“永历十一年十月x日”八个楷体字。此印在收藏者家中已传七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