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崖古建筑群

更新时间:2023-12-06 21:56

飞云崖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新州镇东坡村湘黔公路北侧。飞云崖古时称为普陀岩,因其地有崖,状如飞云,故得名“飞云崖”,飞云崖又名飞云洞。明正统八年(1443年),兴隆卫指挥使常智与游僧德彬在此创建月潭寺,后经历代增修扩建,遂形成一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

历史沿革

飞云崖古时称为普陀岩,因其地有崖,状如飞云,故得名“飞云崖”,飞云崖又名飞云洞。

明正统八年(1443年),兴隆卫指挥使常智与游僧德彬在此创建月潭寺,后经历代增修扩建,遂形成一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

明正德三年(1508年),建起了可供食宿的月潭公馆,是贵州最早的旅游宾馆。

建后5个多世纪以来累有自然损毁,其间经历了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和清咸丰六年(1856年)的两次兵燹,曾修葺、重建多次,有的建筑也还未予恢复。今存建筑,多为清光绪年间所重建。

1963年和1983年以来,各级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使多年来被损坏的飞云崖古建筑又恢复了原貌。

建筑格局

飞云崖古建筑群,建有内外两层砖墙。外墙东至飞云崖瀑布,南临秀水溪,西抵赛马场、斗鸟场,北为后山天然树林。内墙依山傍水而建,将飞云崖古建筑群围在其中,飞云崖的古建筑多依势而建,有的建于平地,有的则借山势、溪涧等建起。主要建筑有飞云崖牌坊、威经楼、长廊、滴舉亭、碑亭、接引阁、小官厅、观音殿、圣果亭、童子亭和月潭寺牌坊、云在堂、养云阁及大雄宝殿等,其中组合建筑有大佛殿、养云阁,单体建筑则有飞云崖牌坊、藏经楼、滴翠亭、童子塔、接引阁、小官厅等。建筑面积4274平方米。

飞云崖的古建筑群可分东、西两部分。这些已被汉化的宗教建筑广纳园林意韵,颇有园林建筑的味道。在东部建筑中,有飞云崖牌坊亦即山门,这山门为三层檐砖石结构、六柱五间楼式牌坊。过山门后可见藏经楼,楼两侧有碑墙。向后行可见长廊,顺溪流伸延,尽头是滴翠亭。向西望可见到另一座牌坊,是月潭寺牌坊,其样式仿如飞云崖山门牌坊。向北行可见飞云崖,崖前有鱼池。池西有一座四角攒尖顶碑亭,重檐,砖木结构,下基为石。此亭正中之壁嵌有《飞云崖记》碑,明代嘉靖年间建。接引阁在碑亭之东,重檐歇山顶,依壁崖而建,其楼顶悬有名为“石鼓”的突岩。过了月潭寺牌坊是西部建筑群落。由月潭寺牌坊望去,正面是大佛殿,左面是翠秀园,右面是养云阁。大佛殿是一组古建筑群落,由正殿、厢房和殿门构成。正殿5间,雕梁画栋,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殿门两侧以围墙连两侧厢房,与正殿一同构成四合院,自成格局。养云阁单檐九脊,面南背北,四面围廊,屋面是瓦形,建筑颇精致。

主要建筑

飞云崖古建筑群,有月潭寺大佛殿、韦驮楼、接引阁及皇经楼、关圣殿、月潭书院、月潭公馆、养云阁(大官厅)、小官厅、凝香馆、圣果亭、滴翠亭、幽云亭、碑亭、长廊以及飞云崖牌坊、月潭寺牌坊等,并有花园、井池散缀其间,秀水溪上还有“曲栏浮梁”,其前又有圣果桥横跨两岸,具有较大的建筑规模。

接待游览官员的养云阁,为面阔3间、四面环廊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它一反古建筑的常规,屋面、正脊、檐下卷板及额枋均呈中高边低的弧形,且正脊只有脊刹而无鸱吻。此阁不但造型奇特,而且这种造型还具有一定的寓意。

倚崖而建的接引阁,是一幢小巧玲珑的重檐重楼歇山式建筑,雕饰精美,装修典雅。阁内以天然钟乳石壁作为后壁,别具一格。并且,楼下不设楼梯,而是由石壁间的洞口入洞,迂回曲折登楼,别有幽趣。楼上,崖悬奇石突入其中,击之能发鼓声,亦富韵味。此阁设计构思巧妙,形成岩外建阁,阁中藏岩,奇崖幽阁融为一体,和谐协调,极富特色。

山门后的皇经楼,是此间唯一的道教建筑,其形制为单檐重楼歇山顶前带廊式。由于此楼面积有限,为使前来楼上给太上老君进香的香客们有一休息之处,楼上前廊则不设栏杆,而是借鉴苗族民居建筑中“美人靠”的形式,安装成为靠椅。

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大佛殿建于高2米的石砌台基之上,是一幢青简瓦覆盖的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5间,前有鹤胫轩廊。额枋、撑拱、轩梁、月梁、门窗等均有雕饰,装修精致。其构架以抬梁式和穿斗式并用,且用材硕大,与全用抬梁式构架的其他地方建筑迥异。驼峰雕饰亦有特点,以花瓶、花草等浮雕图案组成人面或兽面形象,似由西周青铜器线刻图案衍化而来,别具古韵。大佛殿金碧绚烂,雄伟壮观,突出了此间的建筑主体。

文物遗存

贵州现存的史籍中,数十部史籍都有关于作者游览飞云崖的记载;题咏飞云崖的诗作尤为丰富,仅以贵州现存的诗集、方志统计,就有吟咏此崖的古诗,律诗和绝句近300首,明清时期数十名诗人学者都为飞云崖留有题咏。

飞云崖的后山上分布有一种飞云崖喀斯特山地特有的常绿阔叶林一湖北栲林。其中最大的一株湖北栲林在飞云崖的西院中,其胸径415厘米,树龄在260年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株。

飞云崖大门牌坊上有着众多的图案和雕塑,如双凤朝阳、二龙戏珠、天官赐福八仙庆寿、松鹤长春等图案和雕塑,象征吉祥、祝福和喜庆。大门牌坊上还有众多寓意深刻的图案。例如,一幅画面的一株枫树上筑有蜂巢,一只猴子欲取下悬挂枝头的官印。蜂、猴与“封侯”同音,寓意“封侯挂印”,祝颂仕途畅达,官运亨通,高晋侯爵,执掌大印。另一画面上有一只喜鹊和一头豹子,取“喜”和“豹”的同音,寓意“喜报频传”。

建筑特色

飞云崖古建筑既是寺庙建筑,又带有园林韵味。飞云崖古建筑的布局颇有特点,《贵州古建筑》一书记述说:“平面布局可分为东西二院。东院的布置比较灵活,山门及皇经楼均居于纵轴线上。皇经楼之后,一反通常格局,长廊、滴翠亭、圣果亭、碑亭、接引阁等建筑物依山傍水安排在轴线两旁,形成比较开阔的空间,把人们的视线引向飞云崖。西院建筑布局比较规整,月潭寺及大官厅,均自成格局。”飞云崖古建筑布局巧妙,特点突出。具有晚清南方古建筑的风格。

文物价值

飞云崖古建筑中就汲取了苗族的文化特征。另存有摩崖题刻数十通。飞云崖古建筑群集建筑学、民族学、历史学、生态学于一体,是民族地区古代建筑的代表作。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飞云崖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飞云崖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新州镇东坡村湘黔公路北侧。

乘坐黄平公交10路可前往飞云崖古建筑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