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澄

更新时间:2024-03-07 20:18

黄志澄(1937年2月8日-2024年2月28日),男,笔名安慧,江苏无锡人。生前为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技术评论家。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航天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大型试验基地建设、载人航天方案论证、新型航天器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十年来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宏观科学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人物经历

1953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

1958年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空气动力学专业毕业。

1958~1989 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等职。

1987年评为研究员。

1989年调任北京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退休前为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2024年2月28日19点40分,著名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技术评论家黄志澄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7岁。

主要作品

《高超声速飞行器空气动力学》

《航天空气动力学》

《载人航天发展展望》

航天科技与社会第四次浪潮

《空天大视野》

《新航天:创新驱动的商业航天》

主要工作

1958~1989 年主要从事各型飞机、火箭、导弹的研究、试验工作,大型试验基地的规划和大型试验设备的设计工作。曾担任多种导弹的气动组组长,再入飞行器协作攻关气动力组组长。负责这些型号的气动计算和综合分析

1987~1992年任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2~1997年任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综合专题专家组组长,载人飞船工程论证组办公室主任、总体组副组长。

先后参加了《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综合论证报告》、《载人飞船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报告》、《新形势下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研究》、《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体系的发展战略研究》、《我国航天发展战略的支撑研究》等重大软科学课题的研究工作,均为课题的第一或第二负责人。

1997年至今任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咨询专家和监理专家。

近10年来,开始从事宏观科技与社会研究,并发表了大量思想评论

出版图书

主要成果

获国家级和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出版专著《航天空气动力学》、《高超声速飞行器空气动力学》、《航天科技与社会第四次浪潮》三部、译著《火箭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运动空气的科学》两部、主编论文集《载人航天发展展望》一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如在AIAA会议上发表了《Assessment to Hypersonic Technology.》,在46thIAF会议上发表了《Cycle Cost Analysis of Space Transportation》,在47thIAF会议上发表了《Cycle Cost Analysis of Space Station Engieering System》,在航空学报上发表了《新型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概念研究方法》,在`宇航学报上发表了《再入气动的理论和实验》,在空气动力学学报上发表了《航天飞机的气动问题》等。在有关学报上发表科学技术论文涉及飞行器及航天器的概念研究、气动设计、气动计算,风洞实验技术,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等方面。在《求是》《中国软科学》《中国工程科学》《中国青年报》《科技导报》《解放军报》《科技日报》《国际技术经济研究》等发表了150余篇软科学和社会科学报告。内容涉及航天航空技术、导弹技术、信息化战争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科学技术哲学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发表作品

黄志澄的笔名-安慧。他用此笔名在中国青年报《思想者副刊》发表了评论数十篇,并由众多媒体广泛转载和评论。评论的内容主要有四类:

1.有关国际时事热点的评论,如《美国会未老先衰吗》、《拉登之死的反恐启示》、《美国真正的敌人在哪里》《罕见的危机感从何而来》、《人类进入了全球风险社会吗》、《希拉里为何力推巧实力》等

2.有关我国社会发展的评论,如《中美经济会走向“两国一制”吗》、《享廷顿的“官场哲学”》等。

3.有关科技与社会的评论,如《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不死的乔伯斯精神》《为什么我们会错过盖茨那样的机会》、《莫把院士棒杀》、《未来十年是乏味的年代吗》等。

4.对航天技术的哲学思考,如《移民外星能拯救人类吗?》、《由“霍金警告”想到的——探索外星人到底有什么意义》、《理性对待探月热》、《美国重返月球计划为何胎死腹中》等。

在这个副刊上还用黄志澄的真名发表了《一个对后生循循善诱的长者——我记忆中的钱学森先生》、《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第四次浪潮是太空时代吗》等文章。

黄志澄还用安慧的笔名或真名,在《新天地》等杂志上发表了许多随笔,如《杨振宁重回青春的欣喜》、《中国的“剩女”和日本的“草食男”》、《周培源:科学人生因爱情而更精彩》、《张爱玲在美国为何如此凄凉》等。

黄志澄还用安慧的笔名或真名,在《太空探索》等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有关航天技术的评论,如《一个“美国疯子”的太空梦》《从童谣中飞出的“龙”飞船》、《高超声速武器是美军摆的迷魂阵吗》《人类的“诺亚方舟”在哪里》、《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地球》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