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光鳃雀鲷

更新时间:2023-01-26 19:08

黄斑光鳃雀鲷俗名黄尾光鳃鱼、厚壳仔,中小型之雀鲷,可食用, 主要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 西起东印度洋中的马尔地夫、圣诞岛及澳洲西北部的外海礁石,东至大洋洲的岛屿 (除了夏威夷群岛) ,北至日本与中国台湾。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斑光鳃雀鲷

学名:Chromis xanthura

英文名:Chromis xanthurus, Heliases xanthurus

俗名:黄尾光鳃鱼、厚壳仔

科名:Pomacentridae

科中文名:雀鲷科

同种异名:Chromis xanthurus, Heliases xanthurus

模式种产地:Banda Neira, Banda Is., Indonesia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栖息环境:礁区、近海沿岸

栖息深度:0 - 40米

最大体长:15 cm

有毒鱼类:否

经济性:否

食用鱼类:是

观赏鱼类:是

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 西起东印度洋中的马尔地夫、圣诞岛及澳洲西北部的外海礁石,东至大洋洲的岛屿 (除了夏威夷群岛) ,北至日本与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主要分布于南部、兰屿等海域。

形态特征

体呈椭圆形而侧扁,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0-2.2倍。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仅及眼前缘;齿细小,圆锥状。眶下骨裸出;前鳃盖骨后缘平滑。体被大栉鳞;侧线之有孔鳞片16-17个。背鳍单一,软条部略延长而呈尖形,硬棘XIII,软条 11;臀鳍硬棘II,软条11-12;胸鳍鳍条19;尾鳍叉形,上下叶末端呈尖形,各具3条硬棘状鳍条。体呈橄榄色至蓝灰色,鳞片的边缘深褐色;前鳃盖及鳃盖具暗褐色之后缘;胸鳍基部及鳍的前1/3处具有大黄斑;背、臀鳍灰褐色;尾鳍一致为暗褐色,上下叶的末端不为黑色斑块。体呈椭圆形而侧扁,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1-2.3倍。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仅及眼前缘;齿细小,圆锥状。眶下骨裸出;前鳃盖骨后缘平滑。体被大栉鳞;侧线之有孔鳞片16-19个。背鳍单一,软条部略延长而呈尖形,硬棘XIII,软条 10-11;臀鳍硬棘II,软条11-12;胸鳍鳍条18-20;尾鳍叉形,上下叶末端呈尖形,各具3条硬棘状鳍条。体色随着体型大小与栖地不同而有变化。稚鱼体呈暗蓝灰色至色彩艳丽的铁蓝色;尾鳍鲜橘黄色。成鱼体呈深灰色至黑色;尾鳍大半的区域为白色或黄褐色。前鳃盖及鳃盖皆具暗褐色之后缘;胸鳍基部具黑斑。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陡峭的外礁斜坡与浅水域的海岸礁石平台, 有时形成大的群集在底部上面的数公尺处捕食浮游动物。稚鱼则保持活动于庇护所附近。 筑巢在岩架下方或在斜坡的基部下松散的砂地上。

渔业利用

中小型之雀鲷,可食用,一般不为渔获对象鱼。有人将其作观赏鱼之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