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1 16:46
黄春球,女,壮族,1975年10月出生,广西忻城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
曾任云南工投集团所属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
现任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技术质量党支部书记。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先后获得云南省“三八红旗手”、第22届“云南省劳动模范”、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24日,荣获“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黄春球同志热爱企业、珍惜岗位,在科研一线勇挑重担,取得了一项项厚重成果造福社会、回报人民,其主要事迹符合推荐评选通知中“条件二——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条款。
2015年,云植药业完成重组、成立研究院,开启了公司业务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征程。黄春球为有研究院这个平台兴奋不已,决心在新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研发能力,体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她心无旁骛,带领项目团队全身心投入植物新药的研发,年年取得新的成果。2016年,项目团队研究的“注射级灯盏花素原料药生产技术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本人参与云南中医学院联合研究开发的院内制剂香芩解热颗粒(儿童感冒用药)获得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文并推广上市,实现传统中药与现代制药技术的结合;2017年,参与研究的“一种连续逆流超声提取结合膜技术提取三七总皂苷的方法”项目荣获云南省专利奖三等奖;2018年,组织申报云植药业独家生产、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产品“云南红药胶囊”,上榜中华中医药学会评选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排行榜”;2019年,她牵头主持、国内多名妇科知名权威专家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临床机构进行的、历时4年的云南红药胶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获得成功,为临床治疗和产品进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处发布的《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崩漏》等,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
黄春球带领团队抓住云南省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机遇,迅速扩展研发领域,以保健品为突破口,延伸对有关产品的二次开发。云植牌葛根枳椇子口服液产品配方筛选、提取和制剂工艺研究,获得国产保健食品注册证书;完成了血塞通分散片、灯盏细辛颗粒、三分三浸膏片等云南特色植物药的二次开发。积极参与防治新冠肺炎的药物研究,经对照评价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灯台叶颗粒”被推荐用于新冠肺炎的预防和初期治疗;二次研发的参麦注射液被纳入北京、广州等5省市新冠肺炎防治方案。公司生产的1.5万余件灯台叶颗粒等药品支援武汉疫情防控一线,向湖北省咸宁市捐赠价值200余万元的参麦注射液1100箱,为防控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5年的努力,公司培育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品种3个,过5000万元的品种2个,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新增经济效益累计超亿元。
黄春球坚持开放式创新,注重“借力打力”,同时重视生产环节改进,把研发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政府科研项目立项申报,并以敏锐的眼光和嗅觉抓住合作机会。5年来,先后参与完成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火炬计划、云南省科技计划等10余个科技项目,共获得政府科技扶持资金近3000万元。为寻求对云南红药胶囊和三七伤药片可持续发展提供药材原料保障,牵头组织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合作,首次开展中药大品种滑叶跌打和骨碎补两种濒危药材的种质资源保护、种苗快速繁育、人工种植驯化等系统研究,取得阶段性技术成果,获得1项授权发明专利。
2017年,由研究院创建的创新工作室被省总工会命名为“云南省黄春球劳模创新工作室”。黄春球围绕技术革新、装备改造、工艺改进,深入开展“大众创新”活动,征集职工合理化建议48条,成功转化创新创效23条,帮助基层技术人员获得“一种胶囊充填机胶囊分选器”等4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开展“师带徒”传帮带,研究院搭台开设“云学堂”、“学术论坛”、引用“药智网”,组织云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加强沟通交流等,有效提升了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黄春球对荣誉看得很淡,而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和研发事业的追求却十分执着。成功的背后是艰难的探索和辛勤的付出。早在2007年,由于原料供应不足,严重制约了公司特色植物药白及颗粒的正常生产。作为中国首批开展国家珍稀濒危植物白及人工种植研究者,黄春球硬是冒着风险、顶住压力,与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入合作,经过10年潜心钻研,最终攻克了“白及组培快繁育”的技术难关,在国内首次用白及种子在试管内培育白及假鳞茎取得成功,并获得多项专利,打破了过去无法利用白及种子进行人工繁育的神话。
2023年1月15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黄春球当选为云南省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