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43
黄栌(学名:Cotinus coggygria var. cinereus Engl.),别名红叶、灰毛黄栌,为漆树科黄栌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是欧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的一个变种。黄栌树冠圆形。树皮暗灰色,鳞片状;小枝灰色,有柔毛。叶倒卵形或卵圆形,两面或尤其叶背显著被灰色柔毛;叶柄短。圆锥花序被柔毛;花杂性,花萼无毛,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无毛;子房近球形,花柱3,分离,不等长。果肾形,无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黄栌的叶片在秋季变红,又有“红叶”一名。黄栌始载于《本草拾遗》,曰:“黄栌生商洛山谷,川界甚有之。叶园木黄,可染黄色......木若寒五毒,除烦热,解酒疸目黄”。参考《证类本草》和《植物名实图考》附图,与黄栌基本相符。
黄栌为落叶灌木,株高3-5米,树冠圆形。
树皮暗灰色,鳞片状;小枝灰色,有柔毛。
单叶互生,叶倒卵形或卵圆形,长3-8厘米,宽2.5-6厘米,先端圆形或微凹,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或尤其叶背显著被灰色柔毛,侧脉6-11对,先端常叉开;叶柄短。
圆锥花序被柔毛;花杂性,径约3毫米;花梗长7-10毫米,花萼无毛,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2毫米,宽约0.8毫米;花瓣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毫米,宽约1毫米,无毛;雄蕊5,长约1.5毫米,花药卵形,与花丝等长,花盘5裂,紫褐色;子房近球形,径约0.5毫米,花柱3,分离,不等长。
小坚果,果肾形,长约4.5毫米,宽约2.5毫米,无毛。
黄栌间断分布于东南欧各国,在中国产于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区。
黄栌通常生长在海拔700-1620m的土质肥沃的向阳山坡林中。
黄栌喜光,耐半阴;耐旱,耐寒;耐盐碱,耐瘠薄,但不耐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迅速,萌蘖力强。花期4-5月,果期6-7月。
黄栌花序为圆锥花序,有可孕花和不孕花两种类型。花序在发育过程中体现出一些原始特征和进化特征。有研究者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黄栌大都雌雄异株,但偶见雌雄同株,且雌花中含有败育雄蕊,雄花中含有败育雌蕊,说明两性花是黄栌的原始特征,但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演变为依靠昆虫进行异花传粉的单性花。不孕花花梗花后显著伸长,和多细胞毛共同组成一个果实传播结构,果序在外力作用下断裂成多个球形果序片段,可借助风力帮助果实传播。
播种繁殖
黄栌播种繁殖可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一般在6-7月果实成熟后进行采种,经过湿沙贮藏后翌年春季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采用开沟条播,沟距30cm,沟深3cm,播种后覆土轻压。黄栌秋播时,种子不需要进行处理,播种时间在10月底,播种量比春播稍大,覆土起5-8cm土垄,播后立即灌水,翌年春季将土垄铲平。
分株繁殖
黄栌在春季发芽前,选取树干外围生长较好的根蘖苗,连须根挖出,栽入圃地育苗,然后定植。
扦插繁殖
黄栌在春季用硬枝插,需要搭建塑料拱棚,保温保湿。生长季节应在喷雾条件下,用带叶嫩枝插,用吲哚丁酸处理剪口,一个月左右即可生根。生根后停止喷雾,待须根生长时移栽,成活率较高。
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pH值在7-8之间的砂质壤土,在秋季耕地时,施用优质土杂肥、复合肥、硫酸亚铁,均匀撒施在圃面上,深翻20cm,灌足冬水,翌年春季耙耱整平,保墒待用。
浇水
当黄栌苗高20cm时灌头水,以后根据苗木生长和降雨情况合理安排,全年灌水3-5次。灌溉应在早晚进行,切忌中午大水漫灌。黄栌幼苗忌积水,排水不良易造成根系腐烂,因此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止苗木涝死。
施肥
7-9月是黄栌苗木高生长和粗生长速生期,应在6月底前和8月底前进行追肥3-4次。追肥以速效肥料为主,6月底前追肥以氮肥、磷肥为主;8月底前追肥要氮、磷 、钾肥适当配合。通常采用沟施,将肥料少量多次地施在根系附近。根外追肥在阴天或潮湿的早晨进行,将肥料喷施在叶子的正反两面。
松土除草的时间一般在灌水或雨后进行,行内除草用手拔,行间除草可结合松土进行,苗木生长前期松土深度在2-4cm,生长后期松土深度在8-10cm。
间苗以矮小 、纤弱、生长发育不良、受机械损伤 、病虫害侵害的苗木为对象,分次逐步减少苗木密度。通常在5月中下旬可结合除草进行第一次间苗;在6月中旬结合定苗进行第二次间苗,保留合理苗木密度,株距5-8cm。间苗最好在灌水或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拔除苗木时注意不要带动保留苗的根系,间苗后及时进行灌溉,使苗根与土壤密接。
病害
黄栌的病害主要枯萎病、立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等。发生枯萎病害时,可施用甲壳素溶液。发生立枯病时,可施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溶液。发生白粉病时,可喷施粉锈宁稀释液,并及时去除病叶有效控制病害。发生霜霉病时可喷施代森锌溶液。
虫害
黄栌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和蚜虫、叶蝉、缀叶丛螟等叶面害虫。发生地下害虫时,可在播种前用辛硫磷乳油拌土,与农家肥混施到圃地进行浅耕,苗木生长期将辛硫磷乳油滴入水中利用灌水的方式进行防治。发生叶面害虫时,可喷施速灭杀丁溶液、高渗苯氧威乳油溶液等进行防治。
中国近现代植物学和中药学专著,曾长期将漆树科植物Cotinus coggygria Scop.的中文名定为“黄栌”,而实际上中国所产的黄栌是该种的变种,故原变种正名为欧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欧黄栌原产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中国不产,黄栌与毛黄栌均是欧黄栌的变种。《中华本草》把黄栌或毛黄栌作为黄栌根和黄栌枝叶的原植物,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黄栌叶片秋季变红,可作为观叶树种,著名的北京“西山红叶”便是黄栌。黄栌在园林中常丛植于草坪、土丘或山坡,亦可混植于常绿树群中。黄栌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成粉红色羽毛状,会形成似云雾般的景观,故有“烟树”的美称。
黄栌根和枝叶可作药用,根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热利湿,散瘀解毒的功效,主治黄疸、肝炎、跌打瘀痛、皮肤瘙痒、赤眼、丹毒、烫火伤、漆疮;枝叶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黄疸型肝炎、结膜炎、丹毒、烫火伤、漆疮、跌打淤痛。
黄栌的树皮和叶可提栲胶;木材黄色,古代作黄色染料;叶片中含芳香油,可作为调香原料;初春叶片为鲜嫩的红色或紫红色,含有丰富的天然红色素,是良好的天然色素资源。
黄栌的嫩芽可炸食;叶片中含有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苷,营养价值较高。
黄栌具有生长强健和耐贫瘠的特性,在中性、酸性、石灰性土壤中均能生长,并且对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污染有较强抗性,可作为荒山绿化树种和抗污染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