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8 23:03
黄梅戏传统剧目,是建国前经过长期舞台实践传承下来的经典剧本,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黄梅戏发展历史的重要内容。要想了解黄梅戏的历史渊源,就必须了解黄梅戏的传统剧目,因为传统剧目、音乐声腔、戏曲艺人是考证戏曲剧种历史渊源的三大重要元素。
(注:“——”后是其别名)
2—4、《张朝宗告经承》——《张朝宗告漕》,此剧分上、中、下三本
5、《鹦哥记》:《西楼会》是其中一折
6、《金钗记》:《春香闹学》是其中一折
7、《卖花记》
8、《乌金记》:《吴天寿观书》是其中一折
9、《吐绒记》
10、《牌环记》——《拷打红梅》、《红梅装疯》
11、《鸡血记》——《血衣记》
12、《赶子图》:《送香茶》是其中一折
13—14、《绣花针》——《绣水桥逃难》,此剧分上下本:
上本《绣针记 》,下本《拜金钟》
15—16、《罗帕记》,此剧分上下本:上本《罗帕宝》,下本《三鼎甲》
17、《锁阳城》
18、《桂花树》——《绣鞋记》、《曹正榜逃难》
19、《荞麦记》——《三女图》
20、《破镜圆》——《双合镜》
21、《珍珠塔》——《方卿借银》
22、《毛宏记》——《两世缘》、《毛宏写退》
23、《胭毡记》——《胭毡褶》、《岳州渡》
24、《白扇记》——《鱼网会母》
25、《清官册》——《葡萄渡》、《大清官》、《于成龙私访》
26、《山伯访友》——《上天台》
27、《下天台》,即《山伯访友》的下部
28、《铁笼山》——《三宝记》、《二龙山》
29、《罗裙记》
30、《菜刀记》——《蔡鸣凤辞店》
31、《凤凰记》——《张孝打凤》
32、《白布楼》
33、《血掌记》
34、《罗裙宝》
35、《青风岭》——《杜氏卖身》
36、《葵花井》
(注:“——”后是其别名)
1、《报灾》
2、《官棚打斗》——《闹官棚》
3、《李益借银》
4、《李益卖女》
5、《逃水荒》
6、《冯氏劝告》
7、《于老四拜年》
8、《二姑娘观灯》
9、《赶会》——《推车赶会》
10、《吃醋》
11、《反情》
12、《双想》
13、《过界岭》——《上竹山》
14、《张二女自叹》
15、《于老四打瓜》
16、《于老四充军》
17、《姑嫂望郎》
18、《小和尚挖茶》
19、《劝细姑》
20、《讨嫁妆》
21、《张三请菩萨》
22、《下南京》
23、《撇芥菜》
24、《张德和休妻》
25、《攀竹笋》——《打猪草》
26、《夫妻观灯》
27、《蓝桥汲水》——《蓝桥会》
28、《送绫罗》
29、《绣荷包》
30、《送表妹》
31、《卖棉纱》
32、《王小二卖鞋》——《打豆腐》
33、《种大麦》
34、《懒烧锅》——《卖斗箩》
35、《钓蛤蟆》
36、《闹黄府》
37、《叶武辞院》
38、《吴三宝游春》
39、《毛子才滚烛》
40、《张监生调情》
41、《张先生邀学》
42、《打花魁》
43、《李广大过门》
44、《杨二女起解》——《糍粑案》
45、《胡彦昌辞店》
46、《余文榜私访》——《小清官》
47、《苦媳妇自叹》
48、《郭素贞自叹》
49、《烟花女自叹》
50、《砂子岗》
51、《杨驼讨亲》
52、《补碗》
53、《染围裙》
54、《痛姐坐院》
55、《水阁亭》
56、《青龙山赶会》
57、《卖大蒜》
58、《汪氏劝夫》
59、《赶春桃》
60、《补背褡》
61、《卖大布》
62、《讨学钱》
63、《登舟找子》
64、《罗凤英拣柴》
65、《卖花篮》
66、《郭华买胭脂》
67、《湘子化斋》
68、《三字经》
69、《王婆骂鸡》
70、《聂汝拣柴》
71、《乾隆游苏州》
72、《剜木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