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20:12
黄水河 ,旧称西大河,位于东经120°30′~120°40′,北纬37°30′~37°30′50″之间。发源于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北行入龙口市境,注入渤海。全长55公里,流域面积1152.53平方公里。而后北去注入渤海。
在栖霞市,黄水河主要发源地有二:一源出自寺口西境十字坡,经南北横沟入苏家店境,从赵格庄村东穿过,北行至百吉庄上游与东支流汇合;一源出自苏家店乡南境的猪山与狼当顶,经苏家店蜿转北行,于百吉庄南与西支流相交,北入龙口市境。栖霞市境内全长24公里,流域面积147.53平方公里。
黄水河北入龙口市,流经丰仪乡、田家乡、文基乡、石良镇、兰高镇、诸由观镇和羊岚镇于黄河营村东注入渤海。市内长32公里,流域面积1005平方公里。河道宽150~200米。1959年,其中上游建一大型水库——王屋水库,总库容1.49亿立方米。
黄水河东支流,旧称崮山河、大沙河、鸳鸯河,为蓬莱县第一大河,发源于村里集镇马山北麓,自南向北流经南民山、大道刘家、站马张家、村里集、温石汤等村入小门家乡,经大骆家和转山高家村,于隋家窑村东北部西折,经南山北头、南邢家、得口店等村入于家庄乡,经岳家圈和大刘家村入龙口市界。境内长36.8公里,汇集长3公里以上支流17条,流域面积239.6平方公里。
蔚阳河,旧称协成集河,发源于徐家集镇小史家村北,自北向南,于徐家集村东西折,经大丁家、北田家、汪家、荆家庄、台上李家、大孙家、徐宋家等村入北沟镇,经孙陶村,于小姜家村东南入龙口市界,注入黄水河。境内长14.0公里,汇集长3公里以上支流2条,流域面积67.1平方公里。
于家庄河,发源于徐家集镇高里夼村东,向西南流经宋家店和小马家村入于家庄乡,经土门口、大狗李家、河西卫家、沙家、小李家、于家庄等村于阎家桥西折,经寨子村,于梁家庄村西北入龙口市界注入黄水河。境内长12.8公里,汇集长3公里以上支流3条,流域面积38.2平方公里。
黑山河,位于龙口市东南部田家乡南,源于招远县桃园子顶。流经田家乡的黑山村,冯家村、庙曲家村,雀山姜家村,前迟家村等,注入王屋水库。全长10公里,市内长6.6公里,河道宽平均30米。
莱茵河,位于龙口市东南部文基乡南,源于莱山和绛山之间。流经七甲乡和文基乡入黄水河。全长12公里,河道宽40米。上游建小〈二〉型水库一座。
鸦鹊河,位于龙口市东部兰高镇东,源于莱山北麓。流经文基乡和兰高镇入黄水河,全长10公里,河道宽30米,流域面积29.1平方公里。上游建小〈二〉型水库两座。
绛水河,位于龙口市东部,源于绛山。流经东江、城关、羊岚三镇入黄水河。全长23公里,河道平均宽50米,上游建小〈二〉型水库一座。其主要支流是龙湾河和矫家河。
龙湾河源于凤凰山北麓,长7.5公里。源于凤凰山东麓的青龙河,长5公里,流经兰高镇的沟吕家,殷家,兰高汇入龙湾河。
矫家河源于东江镇祁家村周围,长12.5公里,经东江镇、新嘉镇、城关镇、羊岚镇入绛水河。
东营河,位于龙口市东南部石良镇南,源于石良镇东竹园村东山。流经东竹园、后柳家、东营曹家,南刘家等村入黄水河。全长9公里,河道宽50米。上游建小〈一〉型水库一座。
黄城集河,位于龙口市东部石良镇黄城集村南。源于蓬莱县艾山。流经石良镇入黄水河。全长31公里,市内长8.5公里,河道平均宽120米。其主要支流平里河,位于石良镇平里院村西,源于盒山。流经山后曹家、山后孙家、山后柳家、平里院等村入黄城集河。全长8.5公里,宽50米。
荆家河,位于龙口市东部诸由观镇荆家村南,源于蓬莱县于家庄北山。流经荆家、董家、大宗家等村入黄水河。全长9.5公里,市内长6公里,河道宽50米。
丛林寺河,位于龙口市东北部诸由观镇南,源于蓬莱县牛山西麓。流经观张家、西张家村入黄水河。全长13公里,市内长2.5公里,河道宽50米。
凉水河,位于龙口市东部,兰高镇侧高村东侧。源于文基乡慕家村南 。流经文基乡、兰高镇入黄水河。全长5公里,河道平均宽12米。
黄水河,属季风雨源型河流,降雨量决定水流量。汛期水势骤涨,源短流急,由东南山区曲折西北行,旱季断流干涸。
龙口市由暴雨引起的水灾,主要集中在7、8月,暴雨平均初日为7月18日,平均终日为8月10日。大暴雨在山丘区2~3年一遇,中部平原3~4年一遇,西北和北部沿海5~6年一遇。平均年暴雨(50.0~99.9毫米)日数1.9天,大暴雨(100.0-199.9毫米)日数0.2天,特大暴雨在东南山区也有发生,1985年8月18日,王屋水库上游阜山站37小时降水636毫米。全市全年涝的机率为21%,其中大涝为4%,夏涝机率为38%。
1948年,黄水河下游河坝决口8~9处,7.3万亩粮田被淹。
1949年8月6~7日,大雨,黄水河决口5处,冲毁农田700亩。
1956年8月4~6日,降水量257.5毫米,黄水河侧岭高家站最大洪峰流量达1940秒立方米,河坝决口59处,冲毁耕地3445亩,倒房4048间,死亡5人,伤2人。
1976年,石良公社6小时降水量336毫米,冲毁塘坝4座,倒房603间,淹田1.2万亩;黄水河决口5处,河唇冲坏12处,长13313米,冲坏险工乱石护坡6处,长1330米。
黄河营,位于黄水河入海处,东西沙堤高立,北拒风浪、是天然的航运码头,距黄城10公里。魏晋时期在军事和交通上占有重要位置。据旧志记载,司马懿伐辽东在此中转运送军粮。隋朝时炀帝伐高丽在此运送水军,时称军营。清代乾隆年间商船往来日频,同治、光绪年间,口岸繁盛稍亚龙口,官府设海关分卡,管理船舶和税收。民国初年,海口渐淤塞,商船往来时断时续。建国后,龙口港渐兴,黄河营成为渔船停泊的码头。
黄水河东支流上游山高谷狭,中游多流交汇,下游曲折多弯,建国前多次发生水患。清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1898年7月14日)大雨,南邢家村西河道水深3米,水面宽400米,河堤多处决口。1948年至1949年春,沿河村庄疏河筑坝21公里,坝高2-3米,河宽150-250米;1949年夏,大部被洪水冲垮。1951年后,逐渐修复。1974-1976年沿河各村镇先后对各自境内的河道改直筑坝,上游从郝家村开始,河宽35米,以下逐段加宽,至于家庄界内河宽100米,坝高约4米,总长17.2公里,累计搬动土石逾百万立方米,投工数十万个。1974-1978年,村里集、小门家、大辛店3处公社共治理较大支流10条,总长31.3公里,共搬动土石方50万立方米,投工约25万个。其中1975年大辛店公社改河造地,将一段3公里长的河道改至西山坡,当年洪水冲毁新河道堤坝,复归原河道,冲毁耕地300多亩,后又修复旧河道,废新河道。至1991年,流域内先后建成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31座、塘坝66座,总兴利库容1030万立方米;截流面积65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7.1%.
解放前,黄水河干流多弯,河槽狭窄,河床淤高,堤防低矮,残缺不全。1856年(清咸丰六年)前,在大金家至下河头仅筑堤6.5公里。1942年,自大成家河口至莱山筑堤10公里。
1950年全县10个区万余人参加疏河挡坝,筑修柳家村东黄水河西坝、荆家村南堤坝、小刘家南河坝、清汶村东堤坝,堤高2米,顶宽2米,内外边坡1∶1。同时改道筑修支流平里河3公里。整个工程历时10天,完成工程量6.8万立方米。1952年筑黄水河大坝37.087公里。1954~1956年,先后筑修石良乡,平里乡及小金家村西堤段,侧岭高家东、柳家村东堤段和西河阳村西堤段,对堤坝加高培厚。1959年黄水河上游建成大型水库,下游洪水得到有效调节。
1963年4月中旬,烟台专署水利指挥部派出人员同县水利技术员及有关公社负责人联合勘察河堤、险工、草滩,制订方案,实施岁修工程。共复堤28.74公里,其中文基刁家至弯道隋家大道,长6.8公里;石良山西头至黄城集大道南,长6.3公里;黄城集大道至烟潍路南丛林寺河入黄水河口,长6.9公里;丛林寺河入黄水河口至黄河营,长3.2公里。复堤高2.5米,顶宽1米,内外边坡1∶2。险工砌石护坝5处,长1170米,其中文基刁家村东250米,石良大金家村西250米,诸由冶基村南250米,魏家村南120米,王会村南300米。坝两端用水泥石灰沙浆灌浆,水泥勾缝,其它部分用于砌石。沿河裁滩两处。大部工程5月底竣工(个别地段6月10日竣工),共完成土沙方66240立方米,石方2430立方米,投工44010个,总投资29677元。
1971年5月县水利局勘察黄水河阻水情况。翌年4月,县社队共同集资,调集7600人在诸由大宗家、王会段筑沙坝18.5公里,宽21.8米。1974年县委作出根治黄水河的决定,成立治理黄水河指挥部。全县12处公社403个大队4万余人参加治河。是年3月21日全线开工,至4月25日竣工。共投工202.1万余个,投资126.3万元(国家投资55万元),完成土沙方336.8874万立方米。主河道裁32道弯为8道弯,两岸坝体由土沙筑成,坝高3.5~4米,坝顶宽平均宽2.5米,边坡为1∶2.5,建大小涵洞(管)24个,抄手坝10处。是年汛期,部分新筑河唇被冲坏,出现险工地段。翌年,县委组织沿河石良、兰高、文基、诸由、城关5处公社7000人修补河唇,垦护唇、河堤护土共长46公里,筑修护村坝350米,海口疏浚250米,海口筑堤290米,险工护砌11处,长3938米,其中砌石护坡3处,1990米,浆砌石护唇8处,1948米,其余用草皮护砌,唇坝坡铺土植草栽条保护。建涵洞带防潮闸1座,涵管22座,涵洞1座,抄手坝8处。共完成总工程量65.8276万立方米,投工33.5906万个,投资41.6万元。
1977~1990年,又先后4次治理黄水河,其中1986年投资70.8万元,投工14.26万个,修复险工段长1.4622万米,砌石2万余方,完成工程量20.43万立方米。至1990年末,治理黄水河累计投资405.2847万元(国家投资100.9万元,自筹10万元)投工558.6964万个,完成总工程量733.2935万立方米。
王屋水库,位于龙口市东南部七甲乡王屋村东黄水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总库容1.49亿立方米,兴利库容为0.73亿立方米。 1958年9月开工,大坝、西输水洞、溢洪道等工程于1959年9月竣工。投入运用后,相继完成西输水洞砌筑和溢洪道开挖尾工,建东输水洞、电站、防浪墙、溢洪闸,以及大坝加高培厚等工程。至1985年,共完成土石方237万立方米,混凝土0.6万立方米,累计国家投资876万元。水库大坝系粘土心墙砂壳坝,长761米,最大坝高为28.17米,顶宽8米。溢洪闸7孔,最大泄量4680立方米每秒。输水洞有东、西两个,最大流量分别为11.50和16.90立方米每秒。水电站1座、装机3台375千瓦。水库达到千年一遇防洪能力。年平均淤积量27.50万立方米(1981年测算)。1975年9月1日,发生建库以来最大洪水时,削减洪峰64%。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0万亩。电站只在1979年、1985年发电56万千瓦时。
高里夼水库, 位于于家庄河上游徐家集镇高里夼村东。1958年12月动工,1960年2月竣工。后经整修,防洪能力达到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库区淹没耕地150亩,移民18户。灌溉面积700多亩,高里夼村受益。
为开发利用黄水河东支流的丰富水源,先后4次进行南水北调工程施工,均未建成。 1958年秋,确定在南山北头村西黄水河东支流修建水库,11月正式动工,1959年2月完成清基回填工程后,因资金不足停工。
1970年再次勘测设计,确定于南邢家村东黄水河东支流修建中型水库,设计总干渠1条、支干渠2条,引水入平山水库、战山水库和上口水库。当年12月25日成立黄水河工程指挥部,计划先修渠后建库。1971年初,开始施工,采石备料,历时半月,因资金不落实、移民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停工。
1976年,第三次勘测设计,拟定于南邢家村东黄水河东支流修建拦河闸、扬水站、中型水库三种方案,引水入平山水库。1979年6月成立调水工程指挥部,7月正式动工,首先修建干渠末端561米渠道和3200米平山纪家隧洞,由城关、南王、于家庄等公社和54930部队71分队施工。历时一年半,修成暗渠300米,浆砌明渠261米,开凿隧洞194米,修斜井4处(共265米),投工74323个,投资89万元,累计完成土石方37946立方米。因资金不足,1980年12月停工缓建。 1989年,第四次勘测设计,拟定于岳家圈村东北黄水河东支流修建岳家圈水库,设计水库大坝长470米,控制流域面积240平方公里,兴利库容940.2万立方米。1989年10月,修建地下混凝土防渗墙,墙厚0.80米,最大墙深12.50米,阻水面积1968平方米;钻孔进尺2520米,浇筑混凝土2000立方米,挖填搬运土石方7000多立方米,投资120万元。1990年7月竣工,整个工程亦即停工。
1956年年3月,龙口市成立黄水河引河工程指挥部,县里进行勘测设计,在小吕家、前迟家之间建拦河坝,引水干渠从拦河坝至蓝高乡参驾疃,全长25公里,设计流量3立方米/秒,建沿渠建筑物30余座,倒虹吸2座,1957年竣工,共投资13万元,灌溉粮田3万亩。1957年诸由乡和孙家乡先后在黄水河干流各建引河工程1处。1970年引河灌溉工程被扬水站取代,引河工程随之废弃。
1964年,于家庄公社在黄水河东支流右岸修建8公里长的渠道,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