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河

更新时间:2024-10-04 05:06

黄洋河(Huang the Yanghe River)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汉江一级支流。全长126公里,流域面积964平方公里,年流量20立方米/秒左右,年平均径流量3.96亿立方米。地处陕南的安康黄洋河,巴山儿女的母亲河。清澈、美丽、蜿蜒,南水北调中线汉江的一级支流;全长126公里,汇集清水河、凡溪河、洛河、丰河、南坪河、线河、淑河、菜溪河、湖河、县河等12条支流,自南向北流经平利县、汉滨区6镇。

流域概况

地处陕南的安康黄洋河,巴山儿女的母亲河。清澈、美丽、蜿蜒,南水北调中线汉江的一级支流;全长126公里,汇集清水河、凡溪河、洛河、丰河、南坪河、线河、淑河、菜溪河、湖河、县河等12条支流,自南向北流经平利县、汉滨区6镇。

安康黄洋河,发源于大巴山南麓的平利县洛河镇光头山;安康城区旁、奠安古塔下,与汉江交汇;全长126公里,流域面积964平方公里。

流域地形

黄洋河流域,山势由南向北,逐次降低,群峰叠起,沟壑纵横,形成秋山、药妇山、西岱顶和平头山四大支脉。

黄洋河流域,特殊的山脉,造成了串珠式宽阔谷阶地、数百田坝子和盆地,小的几十亩,大则数百亩至千亩以上,高程多在700米以下。

黄洋河下游,流经县河、张滩、新城办等3个镇办30多个村;属川道丘陵区,形成了张滩盆地、县河迎风川道、财梁丘陵;河漫滩只有1~2米的小土坎,高出常水面5~15米,地面宽100~4000米;盆地、川道耕地面积超15000亩。

作物

黄洋河流域,田坝谷地耕种历史悠久,以水稻土及黄泥巴为主,耕垦率和复种指数都很高,土地肥沃,作物一年两熟、两年五熟。

黄洋河河床切割较深,沿河道地区的张滩、县河、财梁、大贵等水利,采用提水方式灌溉农田。

建国前安装有筒车54处,建国后陆续兴建了一些抽水机站和水轮泵站,其中较大的两处是县河镇红霞水轮泵站、新城办东风水轮泵站,灌溉面积分别为770亩和400亩。

黄洋河下游汉滨境内全长30余公里,东起县河苏坝,西至汉江入口。流经县河、张滩、新城办等3个镇办30多个村,其中县河涉及20多个村、近3万人。

下游耕地面积15000亩,集体林地64400亩,涉及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该区域农民过去常年以农业生产为主,多以劳务经济为主,超半耕地撂了荒。

水上交通

上世纪80年代前,黄洋河流域中上游流域没有公路,黄洋河水运畅通,成了重要交通枢纽。

从黄洋河口通航111公里至洛河镇南坪河口狗钻洞,是古丝绸之路——大巴山重要的水上盐马道组成部分。

沿迎风、财梁谢坝、杨家河、苏坝、大贵后湾、柳林黄石板、洛河狮子坝渡船口、南坪河口狗钻洞,都有水码头,停泊船只。

清末最繁荣的码头是百家湾,外埠资本家“太永恒”、“太盛隆”、“吉发生”等行商座贾,纷纷聚集,河运往来船只常在百条左右。

生态产业开发

2000年来,安康撤区并乡建镇,黄洋河流域经济开发,进入萎缩期,沿流域的扶贫开发,仅限于镇政府所在地方圆2公里内,黄洋河流域的超百处田坝、谷地荒芜,昔日的繁荣,已经成为历史。

近年来,汉滨区县河镇聚全镇财力、物力、人力,扶持黄洋河沿线——祁家沟至县河口4村,发展休闲农家乐,建起了清雅山庄、毛坝田园、河源山庄生态旅游观光园,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靓点。

据了解,祁家沟到县河口,全程不足5公里,沿途4个村受惠村民不足千户,镇域内村民从事旅游服务业的有200多户800多人(其中80余户从事商服业),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除此外,县河镇还有近20个村,扶贫产业不明显,扶贫力度与4村相比,有“前娘后母”受歧视之嫌,村民脱贫致富属于自我发展状态。

交通建设

过去,黄洋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只顾脸上涂脂抹粉,不顾光屁股漏光”,当地政府部门眼睛只盯着政府所在地,方圆2公里内的开发,其余的村组任其自生自灭。

自2014年以来,汉滨区县河镇改变了过去“只顾脸上涂脂抹粉,不顾光屁股漏光”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启动了财梁片区11个村的新农村建设。

安康市、汉滨区相关部门,加大了对财梁片区帮扶力度,11个村近万人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观。

沿黄洋河河道,延伸新修1条通村水泥路10多公里,直至与平利交界的苏坝村简同湾,为封闭的桃花源——财梁片区,脱贫致富、水上生态观光、现代农业园采摘旅游产业,注入了了新契机。

人文景点

黄洋河口逆流而上,直至洛河镇,山奇水急,人文景点多。

黄洋河三湾,是李自成兵困车厢峡的有名的河谷,经过的人,都说这是安康的“小三峡”;财梁片区内,有安康明清时代的四大岳王庙的——南岳王庙,垮塌待修建。

除此外,黄洋河上游有岱峡溶洞、唐代白云寺、清朝画家甘棠故里;中游有“车厢峡”三湾子漂流、南药王庙、平安宫;下游有清朝道教圣地“林香寺”、唐代奠安古塔,解放安康的著名牛蹄岭战役

这些百废待兴,有待于全盘规划,招商引资,搞生态产业开发。

黄洋河车厢峡、三峡过后,水急滩多田坝多,有“了化潭”、“马潭”、“黑潭”,谢坝、苏坝、粮坝、尚家坝。仅这地名,就让旅游的人浮想联翩了。

如果借用水力,发挥过去水码头的作用,开发水上观光旅游,让安康城区的人们,沿着黄洋河撑船、拉纤、喊着号子,不乏为一种好的运动产业、时尚的健身休闲方式。

人文特色活动

安康举办的“黄洋河之春”活动,到底办了多少期,有多少人参加?那些人参加?

据知情人介绍,黄洋河流域有7个乡镇,至少有5个乡镇没有参加“黄洋河之春”活动,仅仅是个别领导头脑发热,搞劳民伤财,自娱自乐粉饰太平的政绩工程而已。

知情人人透露,参加“黄洋河之春”活动的宾客,大部分人不知黄洋河全长有126公里,不知道黄洋河由12条河流汇聚而成,不知黄洋河是古盐马道的水上重要通道,不知道流域的重要人文景观。

记者网上搜索了当地新闻报道,仅搜索到几张油菜花景观照片,几队拔河比赛,一场文艺联欢表演等文章,千篇一律等闲的活动而已;其余均为地方政府不作为,媒体曝光文图。

不能否认举办“黄洋河之春”的初衷,但是,从开办的 “黄洋河之春”的活动看来,有待于改善。

“黄洋河之春”主办者,需要认真学习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的发展战略,沿河乡镇应该积极参加“黄洋河之春”活动,给活动注入更多的高端招商引资内容,贯彻落实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郭青书记强调,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优先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通过生态友好型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全民就业和增收致富,促进经济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同步发展,实现“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

“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指示精神,应该引起黄洋河流域的7个镇办党政领导和“黄洋河之春”主办者的重视,为开发黄洋河流域的山、水、人文景观产业助力,促进黄洋河流域村民脱贫致富,繁荣当地经济。

流域搬迁

安康避灾扶贫搬迁开发,是国家战略;镇办扶贫开发,精准扶贫,扶贫资金倾斜,都应该瞄准“贫”字。

前几年,乡镇领导,为了突出政绩,扶贫开发,变了调、走了味;扶“贫”开发,变为扶“富”开发、扶“关系户”开发、扶“交通要道”开发,搞政绩开发。

近几年,安康黄洋河流域乡镇,扶贫开发怎么样了呢?不得而知。安康扶贫搬迁,大集中安置的确是剂良药,但不能医百病,不适应黄洋河流域千家万户。

黄洋河流域,是生态圣地、天然氧吧,居住环境优美;具有悠久历史,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水路盐马道,人文景点多;田坝土地平旷、谷地多;沿河流域有谢坝、苏坝、粮坝、尚家坝等等超百个田坝、谷地,是开发生态产业的重要基地。

据了解,黄洋河流域大部分乡镇搞一刀切,搞大集中万人社区安置;一个乡镇一个安置点,或数村一个安置点;对进城买房不进安置点的农户,不予以政策资金扶持;对就地建房的,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不允许;导致真正的贫困户、受灾户,搬不出,稳不住,难致富。

这样搞大规模大集中搬迁的乡镇,显然忘了实事求是的准则,显然是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违背了陕西省移民搬迁的宗旨,违背了中央“三农”指示精神。

针对黄洋河流域移民扶贫搬迁问题,相关的专家建议,应该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精准搬迁,适宜小集中,比如一个田坝、一个村、或一个村民小组、或一个8户、10户的家族,建个小安居点;个别的村户,也可以适度分散建房。

黄洋河,巴山儿女的母亲河,希望黄洋河流域的居民和官员,紧跟时代的步伐,艰苦奋斗发展产业,早点脱贫致富,实现“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宏伟蓝图。(记者 王开成)

地貌

上游平利县地处秦岭褶皱系南侧和大巴山弧形构造的东缘。紫阳县红椿坝~镇坪县曾家坝大断裂带从平(利)岚(皋)交界的界岭垭子(本县水坪乡境内)、獐子坪(三坪乡境内)、白果坪(八道乡境内)一线穿过。大断裂带以三坪、白沙乡间的凤凰尖~八道与狮坪乡交界的光头山一线为界(黄洋河发源地)。断裂带以南的大巴山系高大挺拔,2000米以上的群峰叠起,沟壑纵横。大巴山主脊北西走向,最高峰化龙山海拔2917.2米。山势由南向北,逐次降低,为南高北低地貌特征,形成秋山、药妇山、西岱顶和平头山四大支脉。南部以山地地形为主,北部以丘陵地形为主。在坝河、黄洋河一带多有串珠式宽阔阶地,坝子和山间盆地,小的几十亩,大则数百亩至千亩以上,高程多在700米以下。南部为震旦系地质,主要岩石有灰色硅质灰岩、石英片岩、斑岩、石英砂岩和砾石,地势陡峻。北部为志留系地质,主要分部有炭质板岩、夹岩质硅质板岩、硅质岩、炭质粉砂岩、砾质板岩、云母石英片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等,地势较缓,最低点为西河乡头洞子,海拔300米,与化龙山主脊高差2600米。

下游在汉滨区境内,属川道丘陵区,由恒口、安康两盆地和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组成。川道由一、二级阶地及河漫滩组成,二、三级阶地及条状土质低山组成丘陵地貌。一级阶地与河漫滩只有1~2米的小土坎,高出常水面5~15米,地面宽100~4000米(包括恒口、傅家河、黄洋河出口段),地面物质系由冲积粉砂及砾石组成。二级阶地由于流水的长期切割侵蚀,多形成台地地貌,如魏家台、石家台、王家台等,台面宽一般为100~1000米左右,地面平缓,微向河道倾斜,地面物质主要是上更新统冲积粉砂及砂砾组成。一、二级阶地耕种历史悠久,以水稻土及黄泥巴为主,耕垦率和复种指数都很高,土地肥沃,作物一年两熟、两年五熟。丘陵的物质组成由中更新统的红棕色粘土和下更新统湖相粉砂组成。安乐乡至新溢乡的北部丘陵有第三纪紫红色砂岩分布,土壤为紫色土。除紫红色砂岩区外,丘陵一般土层较厚,但流水侵蚀严重,土壤较瘠薄,保水性能和水源条件差,易受伏旱,如经改良,农业生产的潜力较大。

水利设施

洛河电站。是平利县集体首座电站,属于无坝引水径流发电站,水龙头13.5米,引水流量0.45秒立方,引水渠道1.64公里,设计装机45千瓦。因当地无配套电机,安装64千瓦电机,1969年动工,1971年建成发电,是平利县和安康地区第2个水电站。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汉滨区即建有黄洋堰(张滩)引水工程。建国初期,黄洋河沿岸的县河、迎风等地,尚有龙骨车使用,后来逐渐绝迹。

红霞水轮泵站。位于黄洋河右岸迎风乡红霞村。设计水头2.4米,扬程26米,引水渠长470米,引黄洋河流量1.36秒立方米,安装40—6型1台配套24瓩发电机1台。于1966年动工兴建,1969年开始灌溉,1972年发电,并建临时电抽站2处,醢潜水泵2台,保灌面积770亩,照明加工,效益显著。1983~1984年连续两年水灾,于1984年冬整修,更换机组为两台40—12型,发电机改为12瓩,再更换为18瓩。

许家河水库

1959年元月由张滩区组织修建。枢纽工程位于黄洋河支流磨沟河上游的关家乡,原设计坝高40.5米,为灌溉、发电、养鱼综合利用水库。施工期间因地质问题取消发电库容,坝高降为27.5米。1960年坝体基本竣工,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停工。1963年将坝体原石渣部分挖掉,续筑心墙。1966年改两孔吊球为水塔,放水塔内设二台直径450毫米闸阀控制输水,高水位时泄水流量2.4秒立方米。1978年复核溢洪通过水能力时,发现坝体自然下沉1.3米,加高填筑后坝高29.19米,坝顶长115米,坝体总土方量18.64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3.2平方公里,总库容380万立方米,其中死库容7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23万立方米,滞洪库容84万立方米,溢洪道位于右岸,溢洪堰顶长33米,最大泄洪流量530秒立方米,相应水深3.5米。止1983年底,库坝工程累计投资18.34万元,完成土石方28.64万立方米,投入工日30.05万个。水库建成后,由于上游水土流失,淤积严重,1983年12月实测已淤积132.3万立方米,每年每平方公里平均淤入库内泥沙1722吨,大大超过每年每平方公里484吨的设计预测数。

水库灌溉渠道于1965年6月1日开工,1966年8月完成总干南干和南北支渠工程,使张滩、汪岭、后堰、余湾等村初步受益。接着进行北干4.84公里和一、二、三支渠工程,在北干咽喉寨子岩建成钢管倒虹。“文化大革命”两派武斗影响工期,拖至1971年5月完工。1972~1973年先后完成北干一支延长,南支后河沟倒虹、石梯倒虹。此后,重点转入灌区支斗配套及防渗。止1981年灌区配套国家累计投资91.897万元,用工53.1万个,完成土石方26.53万立方米,配套后总干渠长7.8公里,沿磨沟河左岸以1/1500比降绕山而下,设计流量1.1秒立方米,沿途隧洞1处,明涵洞4处,渡槽11座。于公正乡古庙岭附近七岭沟口分水为南北干渠,灌区内规划有斗渠36条,全长52公里,已开通12条24.5公里,田间渠道渠系紊乱,输水损失严重。

许家河水库灌区为建国后县豳建成第一处较大丘陵灌区,闸阀式放水塔,长隧洞的开挖,环山石渠的施工,高水头倒虹的设计施工,浆砌片石渡槽等,属县内水利建设的先例。灌区水利条件的改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设施灌溉面积10510亩,1987年实际保灌水田4400多亩,水浇地1210亩。

气候

平利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9℃,一月平均气温2℃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6℃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1.2℃。全县气温平均递率为每百米0.41℃,北部山区为0.43℃。南部山区为0.36℃。全年积温4248℃,太阳总辐射量105.89千卡/厘米,日照时数1736.6小时,早霜期始于11月下旬,晚霜期终于3月中旬,无霜期为250天左右。年降水量958.5毫米,但分布不均,北部川道地区常受干旱,南部高山地区易遭阴雨灾害。降水量春季占24~27%,夏季占39~42%,秋季占29~30%,冬季占3~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日降水量153.1毫米(1973年7月15日在县东部界岭一带),暴雨的地理分布,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少于东部,近年来中心位置在东部界岭,南部在秋坪,八仙区一带。

近10年来的资料表明,气候总趋势是年平均气温下降,严冬和酷热明显减少,年均气温下降0.3℃,太阳总辐射值减少2.33千卡/厘米,无霜期减少5天。

下游汉滨区境内,北有秦岭山脉作屏障。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有较为明显的亚热带自然景观,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为高。秦岭山脉的作用,一是阻挡北方冷空气直接到达;二是来自西北的冷空气,在秦岭北坡受到山地抬升,在陕南下沉产生梵风效应;三是夏季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受秦岭的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量明显多于关中平原。

地貌景观的特征,干扰气候纬度地带性分布的规律性,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总的趋势是,南北山区气温低,降水量大,中部河谷与丘陵区气温高,降水量较少,其它气象要素大体存在着中部川道向南北两山呈规律性的变化。

二、季风的影响

本县属东亚季风区,一年中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影响。

(一)夏季风。因来自海洋,性质湿润、温暖。六月上旬东南季风前沿推到我国江淮流域一带,此时西南季风也越过华西山地到达秦巴山区,致使我县开始多雨,六月下旬至九月为多雨季节。

(二)冬季风。北冰洋的寒冷气流随西风带的南移而逐步控制我国大陆。自北方内陆来的气流,寒冷干燥。九月下旬在我国北半部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而华西山地和秦巴山地却都出现阴雨连绵天气,原因是西南季风与西风带的南支波动重迭控制本区,而华北冷高压的前部边缘,此时的降区也在华西、秦巴山地,促使本区呈“准静止锋”状态,一般在10月中、下旬结束。夏季风退出后,我国大陆全部被寒冷干燥的冬季风控制,本县正是受这种“大气候”的制约。

城镇

安康市平利县

洛河镇,位于平利县西部,辖14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454人,总面积3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水田4700亩。平均海拔700米,平均气温150C、降雨量1000毫米,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水资源极其丰富,是汉江一级支流黄洋河的发源地。矿产生物资源丰富。有高品质重晶石、硫铁矿、板石等矿产,储量都在数千万吨以。有大鲵、雉、果子狸等珍稀保护动物20余种。全镇有优质黄姜种源基地2万亩,有机无公害茶园2000亩,桑园5000亩,白山羊2万只。丰富的资源环境的宽松的环境,使洛河具备了大开发、大发展潜能和基础。人文景观宜人。洛河镇景色宜人集小岚河的灵秀、清水河的清幽、丰河的飞流、岱峡的溶洞于一体,有映射历史发展的栈道、兴建唐代的白云寺遗址及清朝著名画家甘棠的故里等人文自然景观。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洛河的旅游业极具开发价值。

大贵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城西部,距县城25公里,安康35公里。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11385人。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风景迷人,旖旎婉转的黄洋河蜿蜒其间,清澈流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美不胜收;交通四通八达,安平路穿境而过,贵阳路、贵洛路交汇于此;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安康市汉滨区

县河镇,2011年由原迎风乡、县河乡撤乡并镇建立,全镇3万多人口。境内黄洋河、县河相互交汇,青山秀水,奇峰险滩,河水清澈见底,河流两岸花卉奇石、根雕盆景、订单农业、绿色果蔬、千亩茶带、万亩板栗、农家美食、民俗文化以及闯王渡遗址、牛蹄岭战役旧址等美不胜收。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生态旅游地之一、陕西安康市的“后花园”、秦巴山第一旅游镇。毛坝田园风景区(汉滨区县河)位于黄洋河与县河交汇处,安平二级公路穿境而过,距城区仅10公里,属浅山丘陵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植被茂密。

张滩镇,位于汉滨区以东,驻地张滩街,直距城6公里。东与旬阳县力加、桂花乡交界,南与平利县西河、老县、凤凰乡接连,西与城关镇文武乡毗邻,北与关庙区隔河相望。总面积423.89平方公里,耕地103620亩,其中水田18426亩,人口89373人。辖11个乡,111个村民委员会,867个村民小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