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湓河

更新时间:2024-10-07 16:12

黄湓河,因水经黄湓(湖)入江而得名。古名张溪,又名后河、李阳河,长江下游安徽段右岸支流。发源于安徽省东至、石台、贵池三县交界的祁门山脉仙寓山(海拔1375米)西麓,西北向流,经东至县的陈家畈、葛公、洋湖,至双河口,右纳丁香河(亦称东后河);双河口以下为本干,折西北流,出山区后,东经雁塔、张溪等丘陵岗地,西绕胜利丘陵和广丰圩区,于沉香庄附近进入升金湖;折东北沿神山头、下枫岸北,至新丰乡南收束为河道,曲东北流,于贵池区境的黄湓闸北注入长江。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黄湓河,因水经黄湓入江而得名,古名张溪,又名后河、李阳河。在贵池县境西、地垮东至、石台、贵池三县,上游为后河(《东至县志》称秋浦后河),发源于祁门山脉的仙寓岭西北麓,黄海高程1378.7米,由东向西,经双元、姚村、白面畈至东至县的陈家畈。折而从南向北。经葛公、洋湖等地与来自石台县的西溪河汇合于双河口。双河口以下为干流,经雁塔、张溪镇等地穿大清湖、升金湖、黄湓湖由黄湓闸入江。河流域面积1560.1平方公里,其中贵池境235.9平方公里占15.1%。主流河源至河口长102公里。

黄湓河下游大部分穿行于升金湖区,升金湖,曾称生金湖。亦名深泥湖,又叫新深湖。“升金湖”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位于长江南岸县境北部,与贵池县交界。东南群山环抱,西傍丘陵岗地,北滨江滩洲圩。古时升金湖系:清嘉庆《东流县志》载:有高湖、鹅潭湖、大清湖、杨家湖(亦名杨河头)、澄潭湖(亦名陈博湖)、前湖、九都湖等,以及贵池县境诸湖。“水涨则数十里地,弥漫无际;水落则沮如之处,分为诸湖”,循曲折的河道,达黄湓入长江。江河湖港相连,至张溪、坦埠、唐田、姜坝等沿湖港口,均有河道相通,是水运竹木山货和商贾往返要道,终年舟揖,乘风扬帆,穿行河中。大清湖东侧通往张溪的S形河道,有九九八十一道弯,枯水季节,水深3~5米。

河道特征

黄湓河河流天然落差942米。河道平均坡降为0.86千分率。河床底宽在30~65米。河源至双河口,称上游段,河道平均坡降为2.09千分率,一般河床底宽为35米,平枯水面宽为50米,河道安全泄量小于192秒立方米。河道弯曲流急,河床多为砂卵石组成,塌岸、淤积严重。据考:原舟楫可达洋湖镇以上。今桂村畈附近河床高程为42~43米,畈地高程为43~45米,洋湖附近河床高程为22~23米,畈地高程为25~26米,舟不通;双河口至张溪镇,称为中游段,河床底宽为65米左右,河床多为砂卵和砂土质,河道安全泄量为600~700秒立方米;张溪镇以下为下游段,属湖泊和洼地,雨季,遇暴雨,洪水暴涨,历来为洪涝灾害区。

河道变迁

黄湓河河口古往今来,颇多变迁。清嘉庆《东流县志》载:水“过张溪镇南,又东为鹅潭湖(即今复兴、五丰圩一带),葛公山水入(即五丰河),又北为杨家湖,分一支出汊家嘴,北流十里许,经上横洲、下横洲西,又北至阮村,折而西南,流过桃源桥,西散入滨江芦地;一支经杨家湖北出,为澄潭湖,又北至杨家嘴,两头塘水自西入,在天林庄南,彭家岭东,其水分流一支西入黄石港,一由张岭嘴北,经石女山南,杨家嘴北而入王家寨河,乃折而东流,为王家寨河(考:杨家嘴至毛嘴一段,今仍有老河痕迹。清时,枯水季节,河内舟楫往返,二三十吨帆船,远岸之上不见桅帆),又东为前湖,坦埠港水入(即坦埠河与贵池县唐田河),又东过七潭洲,又东行而折至七星洲,九都湖汇入,又过方定洲、宣家洲而过江”。“春夏之交,潦水、白水盛溢,抵九都湖,循黄湓,合大江;冬月水枯则落,故道惟曲折,而达黄湓入乎江耳”。

民国8年(1919)始圈裕丰圩,贵池县于民国4年圈万兴圩,致使黄湓河水无处宣泄,引起东流、贵池两县水利纠纷。据民国18年《安徽建设》第18号载:“黄湓、沙夹两河为滋泥湖及诸湖内水外泄之道”,“而黄湓宽阔,又觉较胜沙夹,故船只出入,均取道于黄湓”,“乃黄湓为万兴圩所堵,沙夹为裕丰圩所堵塞”,水流无序,航行阻塞。“内水溢满,漫淹为灾”。“黄湓讼案历年不息,究其因,实缘放垦之前,未解决水利,致围垦以后各圩发生利衡害突,讼案也因之而起”。经多年讼诉,当局行政院裁决:由万兴圩开新河,以作宣泄之道,新河自民国16年始,直到24年左右才开通,水始自新河口入江。解放后,为拒江水倒灌,1960年在罗家洲(贵池县境)兴建黄湓闸,封堵新河、老河口。新开河道工程于1965年全部竣工,从此改由黄湓闸宣泄河水。

水文特征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1700毫米,最大的是1954年为2714毫米,最小是民国23年为803毫米,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60%~70%。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00毫米,流量为18.87秒立方米,最枯流量约为11.7立方米(干流)。1957年7月9日,洪峰流量高达1810秒立方米(雁塔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年产水量为11.7亿立方米。1970年7月12至15日一次降雨381毫米(雁塔水文站实测),产水量达2.56亿立方米。

升金湖湖水位为15.5米时,安全水位为15.0米。汛期最高水位17.03米(1983),多年平均水位为13.87米,围垦后比围垦前水位约增高0.81米。1970年7月12日至15日,降雨381毫米,洪水下泄2.56亿立方米,使湖水陡涨2米。1980年8月6日至9月8日,由于33天降雨284.4毫米,下泄洪水1.35亿立方米,湖水位上涨1.85米,造成洪涝灾害。

主要支流

黄湓河支流众多,但较大的主要是有丁香河、坦埠河:

丁香河,也称后河,《东至县志》也称东河,上游有西溪、梓溪二支流。于红石潭汇合,西向经莘田入东至县境。由东向西,经丁香、尧田村、吴田村、东庄至鸡冠堰入县境,经八家堰、前畈、黄泥潭至双河口汇入黄湓河干流,全长36.5公里,流域面积为298.84平方公里,河床底宽一般为100米,水深洪水期为7米,枯水期为0.3米,多年平均流量为6.77秒立方米,最枯流量约为1.0秒立方米。

西溪,后河之正源,位于丁香镇境内。源自新岭、五塘岗山脉,北向纳西坑、库山、胡西坑、西岩、梓桐岭、张田诸水,转向西纳安平岭、龙泉、红桃之水,又北向汇梓溪水入后河。全长22公里。

梓溪,后河支流,位于小河镇境内,源自大嶂山,北向经里梓树,转西向经栗阳北纳大冲之水,折西南向纳塘冲、铁炉塘之水,再西向纳考坑、龙洞、长丰岭之水,转南向纳郑村之水,再西向于红石潭南于西溪汇合。全长14.5公里。上游建有石岭水库。

坦埠河,属黄湓河下游支流。源于大陡岭,自南向北,经金铃巷、花塘、兰桥张家、湖光廖村、坦埠至英山,汇入升金湖。河长10.5公里,流域面积为37.56平方公里。河床底宽一般在8米左右,河道天然落差为51米。多年平均流量为0.748秒立方米,最枯流量约为0.1秒立方米。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据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圈广丰圩,民国13年(1924年)圈万兴圩,民国16年圈裕丰圩,并筑八百丈堤,堵黄湓湖口,建黄湓老闸以拒江倒灌。民国17年又开黄湓新河,使黄湓湖来水由新河入江。民国20年黄湓老闸倒塌。民国26年于新河口建新闸,不久,抗日战争开始,沿江地区沦陷,新黄湓闸被洪水冲毁,八百丈堤也多次溃决。

1960年4月,在贵池县铜山乡新黄湓河左岸丘陵切岗建黄湓闸,控制面积1548平方公里,可防洪、排涝、防止江水倒灌、航运等。黄湓闸为浆砌条石结构,由安庆地区水利局设计并施工,至1965年4月工程竣工。全闸共8孔,单孔净宽4.5米,总净宽36米,安装20吨手动、电动两用式启闭机8台。设计最大流量320立方米每秒,校核最大流量615立方米每秒,防旱蓄水位11.0米时相应蓄水量9500万立方米。工程完成土方65万立方米,石方1.2万立方米,混凝土1200立方米,总投资235.5万元。

为解决黄湓河下游黄湓湖圩区的洪涝灾害和治理湖区的钉螺危害,1964年安庆地区水利局计划对黄湓湖前湖进行围垦,将汛期上游来水蓄于升金湖,汛后将水由神山头导入黄湓闸入江。后围湖工程未能全部实施。1965年黄湓新闸建成后,东至、贵池两县在湖区周围造田达5.44万亩。新筑圩堤堤顶高程16~17米,约百分之五十的堤段可防御10年一遇的洪水。并建成一批机电排涝站,排涝能力约3~5年一遇。1988年统计,钉螺面积已下降至12000平方米。

蓄水工程

石岭水库,坝址位于小河镇樟村石岭头丁香河支流。1964年10月开工兴建,1972年5月主体工程竣工。共完成土石方17.74万立方米,国家投资59万元。集雨面积8.7平方公里。粘土心墙主坝1座,坝高28米,坝长94米,顶宽4米;主坝东边建有长60米,顶宽5米的副坝1处,宽顶堰开敞式溢洪道,底宽23米。最大泄洪量523秒立方米。设计总库容3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86万立方米。设计灌田5000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可养鱼水面177亩。浆砌块石东西两干渠总长10004米,钢筋混凝土渡槽3座,全长170米,断面为1×0.8米;混凝土倒虹吸1处,长240米。建水力发电站1座,装机36千瓦,年发电量2.8万度。水电站自1980年起因其供电区域渐被高压电代替,已停止运行。

张田水库,坝址位于丁香镇张田村丁香河支流,1965年冬动工兴建,1973年12月竣工,县水利局负责设计、施工。共完成土石方24.74万立方米,国家投资55.15万元。工程现状是:集雨面积7.4平方公里。粘土心墙主坝1座,坝高31.6米,坝长95.2米,坝顶宽6米,宽顶堰开敞式溢洪道,底宽16米。最大泄洪量为345秒立方米,总库容45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33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5200亩,有效灌溉面积4600亩,可养鱼水面199亩。浆砌块石总干渠1条,总长13900米;钢筋混凝土渡槽1座,长24米,断面为1.2×1.7米,泄洪闸两处。在干渠1000米处建水力发电站1座,装机78千瓦,年发电量6万度。这是1座以灌溉、养鱼为主,兼发电的水库。灌区已基本配套成龙。

石岭水库,坝址位于小河镇樟村石岭头丁香河支流。1964年10月开工兴建,1972年5月主体工程竣工。共完成土石方17.74万立方米,国家投资59万元。集雨面积8.7平方公里。粘土心墙主坝1座,坝高28米,坝长94米,顶宽4米;主坝东边建有长60米,顶宽5米的副坝1处,宽顶堰开敞式溢洪道,底宽23米。最大泄洪量523秒立方米。设计总库容3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86万立方米。设计灌田5000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可养鱼水面177亩。浆砌块石东西两干渠总长10004米,钢筋混凝土渡槽3座,全长170米,断面为1×0.8米;混凝土倒虹吸1处,长240米。建水力发电站1座,装机36千瓦,年发电量2.8万度。水电站自1980年起因其供电区域渐被高压电代替,已停止运行。

朱冲水库,位于莘田乡朱家冲丁香河支流。1971年10月动工兴建,1983年冬竣工,共完成土石方91.08万立方米,国家投资34.35万元。集雨面积1.7平方公里。心墙土石坝坝高22.5米,坝长84米,坝顶宽5.7米。宽顶堰开敞式溢洪道,底宽15米,最大泄洪量为45秒·立方米。另开有147米长、孔径1.2×1.8米的隧洞1个。险时溢洪,平时代替底涵洞。总库容112.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000亩,实灌面积1010亩。因集雨面小,丰水年才能蓄满水。浆砌块石总干渠1条,长2500米,过水断面为0.6×0.7米,钢筋混凝土渡槽1座,长100米,断面为0.6×0.7米,可养鱼水面107亩,是1座灌溉兼养鱼的水库。

涵闸

黄湓闸,位于贵池区铜山乡万兴圩,是黄湓河入江控制闸,1960年4月施工,1964年竣工。该闸控制面积1546.1平方公里,防洪面积14.7万亩,防洪设计频率为2%,校核频率为0.5%。累计完成土方65万立方米,砌石1.2万立方米,混凝土0.12万立方米,总投资235.5万元。该闸总宽54.4米,分为8孔,单孔净宽4.5米,净高5.7米,闸室长20.1米,闸室型式为圬工拱涵,闸底高程7.8米,闸顶高程19.15米,最高洪水位18.3米,最大水位差4.5米,最大泄流量615秒立米,为贵池县境最大水闸。闸门为直立平板钢闸门,门高5.9米,门宽5.0米,自重8.5吨,装20吨手电两用启闭机8台。该闸建成后,出现的最大流量为345秒立米(1972年8月26日),最大水位差5.23米,超过设计水位差0.83米(1968年7月24日),当时外江水位16.51米,内河水位11.28米。

湖区生产

解放前江湖相通,十年九涝,沿湖居民多以捕鱼为业。1964年建成黄湓闸,抿江倒灌,江洪受到控制。消除了大的洪涝灾害。黄湓、蛟口、唐田、马料湖等水产养殖业较发达。

升金湖沿湖周围河滩,芦荻丛生,湖草青青,每当春季,农民割草为肥。1950年代,沿湖群众还沿袭割草沤肥的习惯,农民多从事渔业,冬月水涸,湾池湖窟“亦足当农家三时之利”。

滨江湖口滩地:清末开始筑堤圈圩。民国年间,出湖通江河道,几被堵塞。日本侵占中国时,为其侵略之便,强拆沿湖周围群众的民房填湖,修筑杨嘴至小路嘴公路,由此加快了湖床的淤积。至解放,湖中河道河床已淤塞,河、湖床相连一体,已无明显界限。

引水工程

黄湓河支流丁香流域石台县引水灌溉工程甚多。

河鸡公堰,位于莘田乡三义村,西溪河下游,原系木桩草堰。1956年筑成石堰,因设计不当,常被山洪冲坏。1980年后几经整修加固,筑成浆砌块石堰。堰中央建有宽3.5米,深0.5米的阀道。堰身长111米,顶宽4.5米,脚宽18米,高3米。西侧建有2米高的块石防洪堤,东侧建有2.5米高的土坝防洪堤,集雨面积260平方公里,引用流量为0.8秒立方米,可灌溉鸡公畈580亩水田。

丰收堰,位于莘田乡扇子头,西溪河下游。历来为木桩、草、石堰,需年年重修。1981年重新建成浆砌块石重力堰,长80米,脚宽16米,顶宽0.5米。集雨面积140平方公里,引用流量为1.2秒立方米。灌溉莘田村830亩水田。

东京堰,位于莘田乡王家堰外边,西溪河下游。原是木桩、河石、柴草堆砌的草堰。1982年,改建为干砌块石,水泥砂浆勾缝的石堰。长90米,高3米,脚宽14米,顶宽1米。东段上建有4米宽的阀道。集雨面积230平方公里,引用流量为1.5秒立方米。灌溉东庄畈1500余亩水田。

洗心堰,位于丁香镇新华村、新华桥下首。1980年以前为木桩河石堆砌。1980年重建成干砌块石,部分水泥砂浆抹面的石堰,东西两侧建有块石防洪堤。堰长60米,顶宽1.5米,脚宽6米,集雨面积90平方公里,总引用流量为0.5秒立方米。可灌溉龙泉村十字畈(原名十里畈)500多亩水田。

砂子堰,原称大畈堰。位于丁香镇红星村上落队下首,1955年前为木桩、石、草堆砌的一字堰。1956年,改建成石堰,1959年被山洪冲坏。1974年整修为干砌块石、水泥砂浆勾缝,堰顶溢流;西侧有干砌块石防洪墙一道,高2.5米,宽1.5米,长500米。东侧建有土筑防洪坝,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总引用流量为0.8秒立方米,可灌田1100亩,与张田水库灌区工程相配套。

尧田堰,位于小河镇尧田村上首。原系木桩、河石垒成。1983年秋,重新翻建为浆砌块石重力堰。长50米,脚宽18米,高2米,堰顶中央建有4米宽的溢洪道。集雨面积130平方公里,总引用流量为0.8秒立方米。灌溉尧田畈近700亩水田。

旅游开发

升金湖景区。位于贵池县与东至县交界处,湖区五分之一多一点的面积属于贵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是南来北往的候鸟及超越国界的珍禽栖息、越冬的场所。每年“霜降”至“清明”之间,湖区百鸟飞翔,“啾啾”长鸣,被誉为“鸟的世界”。据专家考证,升金湖已发现的禽鸟有7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白头鹤、白鹤、白枕鹤近300只,居全国水禽自然保护区之首。

九天仙寓景区生态旅游区,位于东至县东部洪方乡境内,属于黄山余脉,位于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海拔1376米,为黄湓河、秋浦河、尧渡河发源地。最高峰海拔1376米,座落在我县境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了九天仙寓景区的神奇,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媒体记者。九天仙寓景区有数个相迭的多迭瀑,有高达百米单迭瀑,水流四季不断,这里山高林深气温低,冬季更有外冰内水的冰瀑奇观;旅游区生态完整,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蕴藏着娃娃鱼、麋鹿、云豹、猕猴、鸳鸯、白鹇、穿山甲、鹅掌楸、银杏、香果树、永瓣藤、皂夹树、双沟等珍稀动植物,随着海拔的变化,动植物物种分布层次分明。同时这里还有古徽道、高潮村古建筑、同春茶号、韩世忠-梁红玉历史遗迹、红军洞等人文景观,雁落坡、红旗岭、鱼龙洞等自然景观。

航道航运

黄湓河,长江黄湓河口进入,西通九都湖,南通鹅潭湖至张溪李干潭。常年有钢、木质船行驶营运和捕鱼,通航里程为61公里,属3级航道,通航能力为20吨级。潮汛期可抵洋湖。在1940年代,木船可抵达杨树岭(洪方乡),全长89公里,河湖宽50至5000米。黄湓至张溪属升金湖上下4级航线,张溪至杨树岭为特级航道。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