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30 21:02
黄瓜猝倒病俗称卡脖子、小脚瘟、掉苗等,是由德里腐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黄瓜上的病害。黄瓜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渍状,后变成黄褐色,最后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导致幼苗贴伏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病原为德里腐霉(Pythium deliense Meurs.),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菌在PDA和PCA培养基上产生旺盛的絮状气生菌丝,孢子囊呈菌丝状膨大,分枝不规则;藏卵器光滑、球形,顶生,大小18.1-22.7微米,藏卵器柄弯向雄器,每个藏卵器具1个雄器,雄器多为同丝生,偶异丝生,柄直,顶生或间生,亚球形至桶形,大小14.1×11.5微米;卵孢子不满器,大小15.5-20微米。菌丝生长适温30℃,最高40℃,最低10℃,15-30℃条件下均可产生游动孢子。
黄瓜猝倒病主要危害黄瓜等瓜类未出土或刚出土不久的幼苗,大苗很少被害。幼苗染病,受害后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部绕茎一周后形成缢缩,往往子叶未凋萎,幼苗即突然折倒而贴伏地面,但植株仍保持青绿色,故称猝倒病。干燥时,水腐的茎部干枯、缢缩呈线状。发芽期染病,发病严重时造成烂种烂芽,使幼苗不能出土;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病菌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条件适宜,萌发侵染瓜苗引起猝倒。通常病菌靠灌水或雨水冲溅传播。
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瓜类猝倒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12月至翌年3月。年度间早春温度偏低、多阴雨、光照偏少的年份发病重;苗床间排水不良、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大的发病重;苗床土壤中含有机质多、且施用了未腐熟的粪肥等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也易诱导猝倒病发生。育苗期应严格控水,浇水时要小水勤浇。
黄瓜猝倒病的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苗床应选择避风、向阳、高燥的地块,要求既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湿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
黄瓜猝倒病与黄瓜生理沤根的识别:通常黄瓜沤根是因低温、积水而引起的生理病害,一般发生在搭秧后遇低温、阴雨天气,秧苗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原有根系逐渐呈黄锈色腐烂,无新根或基本不发新根,根皮呈现铁锈色腐烂,地上部萎蔫,且易拔起,导致幼苗死亡,严重时也成片干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