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6 12:12
黄知真(1920-1992),江西横峰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弋横地区工委书记,皖南特委青年部部长, 浙东三北地委组织部部长,三北中心县委书记。1949年后,历任上饶专署专员,江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江西省第三、 四届政协副主席,江西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副省长、省长,湖北省第六、七 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为中共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 十二届中央委员。
黄知真(1920-1992))1920年10月生于江西省横峰县姚家垅一个革命家庭。七岁时便为红军站岗放哨 传递情报。1929年冬至1931年春,到赣东北苏区列宁小学、列宁师范读书。后任闽浙赣省工农剧团团员,闽浙赣省儿童局巡视员。
193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闽北分区特委常务委员兼宣传部副部长、儿童局书记。19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任闽北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37年9月,与邱子明代表中共闽赣省委与国民党地方政府进行谈判,促成闽北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回赣东北,任中共弋(阳)横(峰)地区工委书记。
1938年1月,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青年委员、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东南总部宣传部部长。同年秋,任中共皖南特委青年部部长兼歙县、休宁地区特派员。
1940年冬奉命撤离皖南。先后任苏南的中共长(荡湖)滆(湖)县委青年部部长,苏中的中共东台县委委员兼民运部部长、台北分县委书记,中共苏中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1942年春入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学习。
1943年2月,到浙东抗日根据地,任中共三北(镇海 余姚、慈溪三县姚江以北)地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
1945年五六月间,任中共浙东区委特派员,领导开辟绍(兴)嵊(县)地区。建立中共绍嵊县工委、绍嵊县办事处和东关、三界两区的党、政、群组织及相应的武装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四明地区委委员兼三北中心县委书记。1945年10月随军北撤到苏北后转入军队工作,先后任新四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部长、秘书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后勤部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 济南、淮海战役。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后勤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渡江战役和接管上海。8月转业到地方,先后任中共江西省上饶地委委员兼专员,江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江西省委统一战线部部长、秘书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副主席,中共江西省委候补书记、书记。
1978年年底调湖北省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省长,省人民代表大会主任。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第十二 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92年2月5日逝世。
黄知真1920年出生,是由父亲引上革命道路的,有红孩子之称。他的父亲黄道,江西横峰人,原名端章,别号一呜。1923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回横峰,与方志敏领导弋(阳)横(峰)农民起义,创建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十军。1929年底,当选为贵(溪)余(江)万(年)苏维埃主席团委员兼秘书长,中共闽浙赣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闽北特委书记,闽北军分区政委,中共闽赣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中共闽北特委书记,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中共闽赣省委书记。在武夷山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闽北游击队在铅山石塘集中,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奔赴江南抗日前线。1938年1月,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39年5月随新四军驻赣办事处迁往上饶,途中患病,在铅山河口镇治疗时,被国民党特务暗害。
受黄道的影响,黄知真的母亲、爷爷、两个叔祖、一个伯父、两个亲舅舅,一个干舅舅都参加了革命,黄知真和弟弟都是儿童团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