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9 13:16
黄秋发(1925-1946)祖籍广东省潮州市,1925年出生于泰国曼谷一小商人家庭,为家中独子,深得父母疼爱。1932年,黄秋发入当地华侨兴办的培英学校(该校于1935年遭查封,后改名潮州公学继续办学)读书。该校参照中国国内教学制度,开设华文课程,有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等设施,经常举办算术、故事、歌咏、朗诵、球类等比赛,丰富学生生活。黄秋发学习认真,不似其他男孩调皮,也非常有主见,常常会就某一问题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消息传来,广大爱国侨胞无不义愤填膺,工人、店员、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发动募捐,支援祖国抗战,许多热血爱国华侨怀着赤诚的报国之心纷纷回国参加抗战。黄秋发和同学们也走出校门加入到宣传抗日救国的队伍中,他们盼望着快快长大,能够上战场杀敌寇报效国家。
1938年底,黄秋发小学毕业,几乎全班同学都入黄魂中学读初中,因为来自两个学校,同学间难免产生了矛盾。黄秋发意识到这种情绪无益,便有意识地主动做些弥合工作,表现出很强的大局观。有一天,黄秋发班上同学聚在一起,议论黄魂同学如何排挤他们。黄秋发说:“现在祖国处于水深火热中,外国人歧视中国人,人家说我们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因此帝国主义敢欺悔我们,要亡我们的国。”有同学表示赞成:“对,我们不要做散沙,要和黄魂同学搞好团结。”于是话题就转到如何加强与黄魂同学团结上来了。
当时,泰国銮披汶政府推行亲日排华政策,大肆搜捕组织、参加抗日活动的爱国华侨,查封华文报馆、学校,取缔华侨抗日团体,众多侨生不得不回到国内继续求学。
1939年夏,黄秋发回国前,探望了病中的兰,并把兰以前写的追求解放、爱国的诗本带给她,转述了老师对她的期望,鼓励她要成为强者。兰热血沸腾,她不顾病魔缠身,说服家人同意她回国。
1939年夏末,黄秋发、兰等同学先后回到云南昆明,同年底进入由侨胞出资兴办的私立育侨中学,读初中二年级。原曼谷新民、中中、黄魂三校的归国侨生基本上都在该校就读。
1940年春末,保山国立华侨中学开办。黄秋发和同学抱着对“国立”学校的希冀,欲转入离昆明很远、离缅甸很近的该校学习。当时从昆明至该校非常困难,搭乘西南运输处的车,走滇缅公路需跋涉四天四夜才能到达,而且山路崎,时常有敌机袭击,随时有生命危险,但这些并没有阻挡黄秋发等人去保山求学的决心。当时,走滇缅公路的司机大都是东南亚的归侨,他们赤诚的爱国热情、无畏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黄秋发,也正是他们的帮助,黄秋发一行终于到达保山国立华侨中学。
保山风景优美,环境非常幽静,听不到枪炮声,看到的都是数日前报纸,如同世外桃源一般,是闭门读书、不闻天下事的好去处。但那些热血满腔、报国之心甚切的归国赤子,又怎能安坐课堂读书呢?于是黄秋发、兰及几位老师相继回到昆明。他们痛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却因为陕甘宁边区被国民党部队严密封锁,无法成行,退而求其次,欲参加广西学生军,他们便来到桂林。
1940年10月10日,黄秋发等人乘坐的火车刚刚抵达桂林站,就遭遇敌机轰炸,乱之中,黄秋发与众人被冲散了。等敌机狂轰滥炸过后,秋发在独秀峰下找到了兰和老师。在这原先环境优美的公园里,横七竖八地躺着无辜的中国人的尸体,他们亲眼目者这一惨象,气得咬牙切齿,更坚定了抗日的决心。但国民党当局以学生军中有共产党为由解散了学生军,黄秋发报国的门又被堵上了。
黄秋发等人找了一间房子暂且住下,除了复习功课外,老师还给他们讲解《大众哲学》《政治经济学》《新华日报》等进步书刊的内容。黄秋发和同学们也经常到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等进步书店去看书,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
1941年初,国民党反动政权为消灭我党领导的坚持抗日的武装力量新四军,制造了孩人听闻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更加紧了对国统区人民和进步人士的迫害和镇压,桂林这个抗日战争大后方城市遂陷于白色恐怖之中。一日,黄秋发听闻军警限令生活书店三日内办理结束,就发动大家前去抢购进步书刊,三天里共抢购了数百本。最后一天,黄秋发正在购书时遭军警毒打,脸都被打肿了。军警不仅查封了书店,还拘捕进步店员,将进步书刊运至环湖边梵烧,目暗这一切,黄秋发气得眼睛通红,握紧了拳头:抗日何罪?
1941年2月,黄秋发入桂林中学高中一年级。特务还经常趁上课之隙,搜查学生宿舍,没收进步书刊。尽管如此,但黄秋发仍常常找来“禁书”,不但自己偷偷地夹在课本中阅读,还借给同学传阅。学生中有许多从前线回来的学生军,有的参加过对日战斗,有的当过救护,有的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他们暗暗地组织起来了。那时高三有两个姓张的同学,是从前线回来的秘密共产党员,在他们的介绍下,1941年上半年黄秋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黄秋发组织校内外的侨生每周日聚会一次,每次由进步教师分析形势,传达地下党的声音。他们还自发出版壁报,提高对革命认识。
1941年1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袭击珍珠港,同时进攻东南亚,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侨汇断绝,在国内的绝大多数侨生生活困难。黄秋发平时很俭朴,把父亲从潮汕家乡转汇来的钱,节省下来,接济同学求医买药。
国民党政府为了便于更好地统一管理,把原在桂林的侨生都迁到重庆綦江国立华侨第二中学去。当时,从桂林经贵州至重庆,路况很差,车况也不良,时常抛锚,黄秋发一行经常不得不在山道边露宿。每逢此时,黄秋发总是默默地担任警卫,一怕山狗咬人,二怕土匪来抢,再怕军队袭击抢掠,虽然整宿合不上眼,但黄秋发没有半点怨言。
到了綦江侨二中后,黄秋发与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并且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团结同学,发展进步力量。黄秋发介绍两位男同学去进步书店工作,并通过他们,将党的书刊报纸不断传入侨二中。黄秋发又与数位党员同学组成党小组,积极开展工作。
侨二中虽实行公费制,但经费不足,物价飞涨,学校还变着法地克扣,师生们不得不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学习和开展社会活动。学生吃的是发霉变质、砂石很多的糙米饭,菜肴是一小盆清水煮豆腐或是带着苦味的喂猪菜,名曰每人一天一斤粮,可男生根本吃不饱,饭量稍大的女生也常饿得哭。一次,从印尼回国的张姓男生,发烧昏迷不醒,同学们急得如热锅上蚂蚁,四处寻找校医,终于在校长家里找到正在打牌的校医,学生请校医赶紧为病人医治,可校医却不管不顾。张姓同学病逝后,同学们非常悲伤,而学校却无动于衷。黄秋发立即组织召开追慎会,在会上揭发和控诉学校贪污,不把侨生当人看的种种罪行。
事后,黄秋发组织了学生会,学生自己掌管伙食,以保证伙食的营养和质量。又成立了文艺研究社,他们经常聚集在墓江畔,进行《延安颂》《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的歌咏比赛,表演话剧,宣传革命思想,暗中传读《新华日报》及《论持久战》《新民主义论》等进步书刊。黄秋发在重庆地下党的帮助下,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把侨生团结起来,鼓舞他们坚持学习,坚持革命斗争。
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地下党和进步学生陆续被捕了,但黄秋发仍然坚持进行秘密抗日活动。他勉励同学们:“我们要牢记回国的宗旨,打击消灭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要为实现伟大的理想——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吃人的社会,不怕晒性,奋斗终身。”他的话永远珍藏在同学们的心里。
1944年夏,黄秋发高中毕业,考入了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史地系。
1945年六七月间,李先念领导的部队在大别山,以宣化店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当时需要大批干部。《新华日报》发表《到农村去,到解放区去》的社论,黄秋发与复旦大学的二十来个侨生积极响应号召,坚决要求到最艰苦、战斗最激烈的前线去。他们由重庆党组织介绍到中原军区―鄂豫皖解放区,加入了新四军第五师。黄秋发在五师部做组织宣传工作,不论是行军还是作战,他都冲在最前面。
1946年6月的一天夜里,五师被敌军包围,在突围穿越平汉铁路时,遭遇反动派的机枪扫射,黄秋发倒了下来,英勇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