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3 23:22
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Aalb.et Schw:Fr.)Sacc.],又名黄蘑菇,皇菇、黄环菌,是一种名贵食用菌,也是一种重要的高原生物资源,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其海拔分布范围约为3000-4300m,集中分布于海拔3200~3800m的草甸上,主产于海北(祁连、海晏、刚察),黄南(泽库、河南),海南(共和、贵德、兴海),果洛(玛沁、甘德、久治),玉树;其中以青海湖畔至祁连一带纯天然无污染地区的黄蘑菇最为质优。青海湖畔的夏季,每年当雨季过后,草原上就会冒出很肥美的野生黄蘑菇,这种蘑菇的表皮样子和鸡皮实在太像了,因为味道特别鲜美,或炒肉,或炖汤风味浓郁,因这种蘑菇的颜色多数是黄色的,所以本地叫黄蘑菇。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厚,肉质,宽5-9cm,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黄色,干后近白色, 具纤毛状鳞片,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菌褶近似菌盖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3.5-10cm,粗1.2-2.5cm,白色或带黄色,内实,菌环以下具黄色鳞片,基部往往膨大。菌环生柄的上部,黄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椭圆形,无色。6~7.2×4~4.5μm。
分布范围
主产于青海祁连地区,西藏的亚东帕里、邦达、堆龙德钦及珠穆朗玛峰区。海拔3200~4300m。夏秋季生于草原或高
山草地上。分布于中国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区。夏秋季生于草原或高山地上。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其分布可达海拔5000m高处的山草甸。在青海和西藏产区居民广泛采食。在甘肃甘南草原区亦有分布,可收集加工销售。
黄绿蜜环菌是世界稀有珍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丰富的皇菇多糖、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硒”的含量很高,是癌症的克星。清末年间作为皇上贡品,2012年市场价每公斤干品已上升到500多元,优等黄蘑菇价格甚至能到1000多元,出口价更加昂贵,需要大量货源。
黄绿蜜环菌鲜味独特,口感极佳,颇受世人欢迎。黄蘑菇因其水分少、肉质厚而细嫩,口感鲜嫩,味香色美,被誉为“草原仙菇”。食用野生黄菇不但能增加营养,而且还可以疗病除疾延年益寿,是极佳的高原珍品之一。性味甘平,益肠胃,经常食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及神经传导、降低胆固醇、增强抗癌功能,增强免疫力,是食疗保健的珍品。
它的蛋白质含量极高,富含多糖等各种营养物质,并含有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生长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作用。黄绿蜜环菌营养丰富,子实体干样品分析,每l00g干样品中,含干物质95.29g,粗蛋白质38.71g,粗脂肪15.28g,粗纤维8.04g,无氮浸出物25.13g,灰分8.13g,钙0.13g,磷0.64g,总热量18045J/g。黄绿蜜环菌氨基酸种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赖氨酸、丙氨酸、组氨酸、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亮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色氨酸等),黄绿蜜环菌干品中含有较多维生素。维生素B1为1.84mg/g,维生素B2为8.25mg/g,维生素C为12.81mg/g,铁329mg/kg。黄绿蜜环菌在对人体补充营养,增进食欲,抗流感,防治神经炎、脚气病,促进儿童发育等方面有重要的药理作用。清末年间作为皇上贡品,2013年市场价每千克干品已上升到1000多元,出口价更加昂贵,需要大量货源。
轻工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成都站根据gb500--3等标准对石渠白菌检测结论可归纳为,
白菌蛋白质含量高(31.16%)、矿物质齐全(锌、铜、镁、钙、钾等11种);氨基酸种类多(20多种),以及丰富的维生素等均属其它食品所罕见,为中国现有食用菌中所仅见。锌的含量-般食品为3点几,而白菌则达到73ms/k8;对消除人体疲劳有功效的天门冬氨酸也高于其它食品。白菌胜过灵芝,优于松茸,是高原名贵特产。
食用有防癌之功效。仰制肿瘤生长,有利于抗衰老、护肤、延年益寿、美容等,同时由于黄蘑菇铁、磷含量高,是理想的补血疗养食品和能量代谢,增强肌肤抵抗力的防病保健食品。
有学术资料这样叙述:“黄绿蜜环菌”产地极少,现仅知生长于青海祁连和四川石渠草原。 大慨也正是这种“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吧。也有文记载,年羹尧平定青藏叛乱后,青海当地土司臣服,向朝廷敬献的贡品中就有黄蘑菇。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曾多次笑纳使臣赠送的“石渠白蘑菇”,还收其作为贡品,奉送慈禧太后品尝,皇太后品味后和颜悦色,极为赞赏。故也有人称为“皇菇”、“宫庭菌”、“皇室蘑菇”等。“石渠白菌”以其醇重细嫩,味美爽口,色鲜质优等独特风味蜚声海内外。英国莱斯特郡默尔文-理查森博士率领的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组成科技友好交流团和日本白唇鹿考察专家食用后,曾赞誉道:“可与松茸媲美”、“比青杠菌出色”……
多糖是黄绿蜜环菌中的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通过以肝癌H22型荷瘤小鼠为模型,对黄绿蜜环菌粗多糖抗肿瘤方面的药效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高、中、低剂量组都能明显减轻荷瘤(肝癌H22)小鼠瘤体重量,体重增长且三个剂量组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组,高剂量组明显高于荷瘤对照组。
黄绿蜜环菌粗多糖对荷瘤(肝癌H22)小鼠的影响
Theimpacttothetumor(LiverCancerH22)ofmicewithALP
注:与荷瘤对照组比较,*P
我们在研究黄绿蜜环菌粗多糖(ALP)抑瘤效应的同时,也研究了ALP的毒副作用。结果表明,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可明显抑制荷瘤(肝癌H22)小鼠瘤体重量,但使小鼠体重减轻。ALP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都能明显减轻荷瘤(肝癌H22)小鼠瘤体重量,中剂量组的效果相对较差;三个剂量组均使小鼠体重增长且明显高于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组,高剂量组明显高于荷瘤对照组。体重是衡量药物毒性作用的综合性指标之一,ALP给药组使荷瘤小鼠体重增加的速度加快,而环磷酰胺组则明显的降低小鼠的体重,说明ALP在抑制肿瘤的同时对小鼠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或者说与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组相比,毒副作用较小。
黄蘑菇作为青藏高原一种珍稀的药食同源药材,其安全性和效果经历了历史积淀的检验。现代科技对以黄蘑菇多糖为主的功效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更确认了其抗癌、抑制肿瘤的作用。在陆地资源、海洋资源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世界上唯一的净土——青藏高原的珍稀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更好地为全人类造福,成为了高原资源研发的科学家的夙愿。
黄绿蜜环菌是世界稀有珍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硒”的含量很高,是癌症的克星。历来被誉为“宫廷珍品”、“宫廷菌”、“皇室蘑菇”等。清末年间作为皇上贡品,是慈禧太后、皇太后的养身品。
黄绿蜜环菌属于野生,一般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草地,一年只长一次,产量很少,采集十分困难,绝大部分在山上自生自灭。中国黄绿蜜环菌的主要盛产区是青海祁连县、四川石渠县、甘肃民乐县、西藏昌都、云南中甸等地区。年产总量大约500多吨,尤其是青海的祁连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产量很大、质量最优。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再加上很多人不认识,年总采摘量不足50吨,而市场需求量却庞大无比。一但开发成功,它会像香菇那样的前景,不但成为出口创汇的大项目,还能走进百姓餐桌,到那时,市场的需求量是可想而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长寿的需要,食用菌这个真正的绿色山珍食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像黄绿蜜环菌这类高原特色的珍稀产品更受青睐,市场前景非常看好,青海省投资80万元,把黄绿蜜环菌人工栽培研究列为2004年重大科技招标项目,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加速人工驯化与研究开发,为人类创造美好的食品。
祁连县的黄蘑菇质量尤佳,它又叫“钉子蘑菇”,形似铁钉,大小均匀,肉质厚,水分少,细密脆嫩,色淡黄纯洁,味香如肉。青海蘑菇是旅行者不得不尝的野味山珍。祁连有八宝,人皆共知。蘑菇为八宝之一,尤其四川石渠县、青海祁连县品质之优、营养之丰富,举世无双,堪称蘑菇之王。
绵绵祁连山下,每至夏日雨后,广袤的草原上金灿灿如颗颗珍珠者便是此物。4月中旬在祁连采访时曾问及此,并在沿街小店铺里寻觅。方得知,时下当地每公斤黄蘑菇的售价在120元以上,但市场上已难以买到。而且,那蘑菇无论在哪里,均无任何包装,大凡只用一根绳子串将起来,挂在那里。在与一小商贩一番讨价还价购得一串黄蘑菇之后,便不由得生出一些感叹来。
一叹黄蘑菇名字响亮却无品牌。都是自发采集,土法晾晒或用火炉烘干,一个响当当的稀有物品跻入八宝之列,有“著名土特产”之名,却没能在市场上卖上好价钱。虽然,近三五年间,其身价一路跃升,但终究没能形成品牌优势。听说有人曾注册一品牌,将一颗颗鲜蘑菇先压扁,并用一台简陋的烘干机烘干,六七颗装成一盒,在外地市场曾卖到上百元的好价钱。如果就用这种土办法,稍稍动点心思,其效益至少可增加10倍乃至几十倍。
二叹黄蘑菇品质高而却重视不够。如若有人用黄蘑菇为品牌,成立一家公司,集中收购,经过精心包装,稍加宣传,就可以打造出一个极具特色的经济亮点。如若进一步再做深做细,将白蘑菇、鸡腿菇等野生菌类一并做法,不出几年,成就一个活力无穷的地方特色产业也说不定。
三叹黄蘑菇之名无人吆喝。虽然即使将全部祁连县的黄蘑菇集中起来,年产量也不过10万公斤。但吆喝却是重要的,只要黄蘑菇之名叫得响亮,随之响亮起来的就不只是一种物产了。之所以记住了很多地方,就是因为那里有一个叫得非常响亮的东西。譬如鄂尔多斯。再说,祁连虽然是黄蘑菇的主产区,但其它地方也有相当数量的产出。整个环湖草原均有分布,就某一个县来说,其产量远不及祁连,但如果就整个环湖而言,祁连的黄蘑菇产量又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了。不仅叫响祁连黄蘑菇的美名,而且把着眼点、立足点放在全省的野生菌类资源,那么,真的就可以指望一个极具特色和生命力的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