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49
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是豆科黄芪属植物,又名东北黄芪、绵芪、膜荚黄耆等,为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花冠黄色或淡黄色,瓣片长圆形;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顶端具刺尖;花期6-8月,果期7-9月。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
黄芪的奇数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黄芪的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
黄芪的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宽卵状肾形,略扁,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规则的黑色斑,或黑褐色而无斑,平滑,稍有光泽。两侧面常微凹入,腹侧肾形凹入处具一污白色中间裂口的小圆点,即为种脐,种脊不明显。胚弯曲,淡黄色,含油分,胚根较粗大,子叶2枚,歪倒卵形。
黄芪在世界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地。
黄芪在中国各地多有栽培,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山东省,陕西省等地。
黄芪生长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海拔2500-4000米的山坡、沟旁。
黄芪性喜凉爽,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怕炎热,耐旱,忌水涝。宜选择向阳山坡、上层深厚肥沃、透水排水性强的中性和微碱性的壤土以及石灰性壤土种植,黏土和重盐碱地不宜种植。盛花期土壤不宜过于干旱,以免落花落果。
黄芪繁殖既可用种子直播,又可用育苗移栽。种子直播的黄芪根条长,质量好,但采收时费工;育苗移栽的黄芪保苗率高,产量高,但分叉多,外观质量差。
黄芪可以春、夏、秋三季播种。春播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于6月~7月上旬,秋播于10月下旬至地冻前10天左右。
先将种子放入到沸水之中进行搅拌,或用浓硫酸浸种3~5分钟,将种子外表冲洗干净后,再播种。也可用碾米机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碾压处理。播种方法主要采用条播的方式,沟内均匀撒种子。播种后当气温、湿度适宜,10天左右大部分可出苗。
选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疏松的砂壤土育苗为宜。在春夏季育苗,可采用撒播或条播。移栽可在秋季起苗贮藏到次年春季进行,或在田间越冬,次年春季边挖边移栽。栽后压实浇水,或趁雨天移,利于成活。
采用深翻土壤(80厘米以上),整地后在播前施好基肥,在畦面撒施有机肥、过磷酸钙、硫酸钾。浅耕20厘米耙细整平,后作高畦宽1.3米,畦沟宽40厘米,四周做好排水沟,以便于田间排水。
黄芪幼苗抵抗力弱,不宜过早间苗,无论是直播或育苗一般于苗高8~10厘米时进行间苗。当苗高15~20厘米时,按20~30厘米的株距定苗。如遇缺苗,应小苗带土补植。
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松土同时除草。当苗高7~10厘米时,结合除草第二次中耕。可在黄芪播种后出苗前,施用氟乐灵预防杂草生长。以后每年在生长期视土壤板结情况和杂草长势进行松土除草,一般进行2~3次即可。
黄芪是多年生深根植物,需肥量较大,整地时要施足基肥。定苗后,为加速苗的生长,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留种田花期追施过磷酸钙和氮肥,促进结实和种熟。在土壤肥沃的地区,尽量少施化肥,若施用化肥应以磷、钾肥为主。
黄芪耐旱,在生长过程中一般不用浇水,但在幼苗和返青期需水分较多,这两个时期如遇到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水。根肥大后抗旱性强,抗涝性差,在雨季土壤湿度大、易积水地块,应及时挖沟排水,以防烂根。
根腐病
危害症状:该病会对黄芪根部产生较大的危害,受害的黄芪生长点萎焉,然后叶片枯死、脱落,侧根腐烂,轻轻一拔即可拔出病株,茎基部出现红色的条斑,根部呈褐色。
防治方法:科学选地,优选沙壤土种植黄芪,播种前做好深耕工作,提高土壤松散透气性;提高轮作倒茬意识,不可常年连作;推广条播、高畦栽培法,减少湿气滞留;提高种子处理意识,播种前先用温水浸种,再用多菌灵拌种,可有效预防根腐病;若发现有病株,要及时将其拔除并统一销毁,防治病菌传播;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灌多菌灵、退菌特,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
白粉病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黄芪叶片、叶柄及嫩茎等,初期叶背面发生白粉病斑,严重时整个叶片两面变成白色,整个叶片被一层白粉所覆盖,叶柄和茎部也有白粉。受害植株往往早期落叶或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播种前做好田园清洁工作,清理干净残留在田间的地膜、枯枝败叶;坚持轮作倒茬优先和马铃薯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减少田间菌源数量;加强育苗管理,培育壮苗;合理控制移栽时间、密度,保持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播种时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建议用70%敌克松粉剂拌土消毒,杀灭土壤中的致病菌;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施粉锈宁、固体石硫合剂,每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
蚜虫
危害症状:蚜虫是黄芪幼苗期的主要害虫,为害黄芪幼嫩部分及花穗,使幼苗变态、卷曲,致使植物生长不良,造成落花、空荚,甚至枯萎致死,严重影响种子和商品根的产量。
防治方法:用乐果乳油每3天喷1次,连续2~3次。
食心虫
危害症状:为害黄芪的果实,钻进果内吃掉种子,影响采种。
防治方法:及时消除田间杂草,处理枯枝落叶,减少越冬虫源;于盛花期和结果期各喷撒乐果乳油;种子采收前可喷西维因粉剂。
黄芪根可入药,据《中国药典》记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中药大辞典》亦有记载其主治:“主治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如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脱肛、子宫下垂、盗汗、水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