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运锋

更新时间:2023-04-23 19:11

黄运锋,男,1977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2003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长期从事光量子信息处理领域的实验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94-199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本科

1998¬-20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硕博连读

2003-200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讲师

2006-20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20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研究员

获奖情况

获2006 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6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7年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一等奖,

2012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4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2021年11月,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光量子信息处理和离子阱系统量子信息处理这两方面的实验研究:在光子系统中主要采用参量下转换手段制备多量子比特体系,并应用于实现各种量子信息任务;在离子阱系统中目前主要开展在线性阱中囚禁Yb离子并开展量子信息处理方面实验的研究。

科研成果

在光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方面,研制成功Beam-like 新型高亮度纠缠光子源,实验上首次实现六光子干涉,研究了多光子态的时间可区分性;首次制备出八光子纠缠态,打破了之前最多制备六光子纠缠态的纪录。在离子阱实验方面,建起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个离子阱实验室,实现了单个囚禁Yb离子内、外态的主要量子操控技术;利用二氧化碳激光烧制技术制备出高精细度的光纤FP腔,有望用于离子阱中提高光子-离子耦合效率,实现基于光纤FP腔的分布式离子阱量子计算机。

已发表论文13篇,其中11篇发表在PRL、PRA 、PLA 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

2021年12月28日,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冷原子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崔金明等人在离子阱系统中实现了单个离子的超分辨成像,这一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

2023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网络非局域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张超等人与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验证了星形量子网络中的全网络非局域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