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塞留号战列舰

更新时间:2024-03-02 13:29

黎塞留号战列舰(法语:Richelieu)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海军建造黎塞留级战列舰的一号舰,通过改造后是二战时期欧洲综合性能最先进最强大的战列舰,综合能力位居欧洲第一。

建造背景

在一战后的20年里,作为海军五强之一,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法国战列舰编队的规模被定在5艘35000吨级战列舰(总吨位不得超过17.5万吨)。但一战后的法国国力衰弱,没有财力与英美展开造舰竞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生效的15年内,法国海军的战列舰从未达到17.5万吨的条约限制线。然而,30年代中期,德国和意大利大力扩充海军,对法国的海上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法国终于下决心建造数艘新型战列舰,以保持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和东大西洋的海上优势。

法国下决心拨巨款建造战列舰,最直接的原因,是法国潜在对手的海军扩充计划。30年代中期,意大利开始建造标准排水量41000吨、航速30节,装备9门381毫米主炮的利托里奥级战列舰。而德国秘密建造的俾斯麦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达到41700吨,设备更先进、战斗力更强大。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30年代初期的法国海军,只有4艘一战期间的旧战列舰,排水量在2万吨左右,性能极差。1932年,法国建造了两艘敦刻尔克级快速战列舰。该级舰具有较高的航速和适中的装甲,但所装的330毫米主炮的威力过小,不但无法与大型战列舰对抗,与德国同时期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对抗也颇为勉强。于是,法国海军从30年代开始,设计和建造自己的新型战列舰——黎塞留级战列舰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级首舰“黎塞留”号在布雷斯特铺设第一块龙骨。在随后的4年内,2号舰“让-巴尔”号和3号舰“克莱蒙梭”号相继开工。黎塞留是法国中世纪著名的红衣大主教。法国计划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随后再建造3艘黎塞留级的改进型,到40年代中期,整个造舰计划完成时,法国将拥有8艘较新的战列舰与意大利和德国海军的同类战舰对抗。

战舰特点

高航速,但续航力不作过高要求;具有足以对付意大利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同时安装用于攻击小目标的副炮;具有较强的水平装甲带,前甲板装有2座四联装380毫米主炮,后甲板则不设主炮,以品字形布置3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除此之外,建造初始防空能力较弱,经美国改造后防空能力大幅度提升。

武器介绍

参数

口径380mm(14.96吋)

身管17.882m(704吋)-45倍口径

重量94.13吨

射速1.2~2.2发每分

弹丸重量(穿甲弹)884kg(1949磅)

药室寿命100发

身管寿命200发

射程41700m(45600码)-仰角35度,穿甲弹

重量2476吨

高低射角-5°/+35°

水平射角-150~156°/+150~156°(视炮塔位置而定)

高低转速5.5°秒

水平转速5°秒

装弹高低角任意

主装甲带

黎塞留级的主装甲带防御十分坚固,主要由2层组成:第一层为330mm并倾斜17度的主装甲,其后有一层18mm的防崩落衬垫,第二层为50mm的大角度倾斜穹甲。

水平防护

黎塞留级战列舰的水平防护堪称世界一流。水平防护由3层装甲共同组成:第一层为甲板的24-26mm的装甲,第二层为150mm的主水平装甲,第三层为40mm的装甲。在第三层装甲的两侧,水平装甲向下倾斜延伸,形成了穹甲,厚度为50mm。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来自海上的威胁,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当时技术已经成熟的空中炸弹袭击。

水下防护

黎塞留级战列舰拥有水下防护能力,法国设计师在设计之时吸取达达尼尔之战布韦号触雷沉没的教训,大力加强了水下防护。首先,主装甲带向水下延伸2.5m,带有倾斜角,以尽量减少来自水下的威胁。在装甲带下部则采取了防雷壁(实际上是加固了的舰体)、防雷隔间、起间接防护作用的燃料舱、装甲隔墙、多重装甲隔壁结合水密隔舱等。而且在舰壳与防雷壁之间还填充有一层厚厚的泡沫橡胶,可以十分有效的削减、缓冲鱼雷、水雷爆炸造成的冲击。日后事实证明,这套设计是十分成功的。

动力

黎塞留号采用4台总功率为15万马力的蒸汽轮机,4轴推进,设计航速为30节。而实际上,黎塞留号的主机达到了15.5万马力的峰值功率,最大航速可达32节,在当时是最快速的战列舰,并且可以30节航速航行60个小时。

战史

“黎塞留”号于1935年开工,但法国相对薄弱的造船工业使其建造速度无法与英美相比,到1940年6月只完成了95%的建造进度,舰上的主要设备虽然安装完毕,却都未经过调试,没有形成战斗力。这时候,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为了避免落入德国之手,“黎塞留”号于6月15日离开布雷斯特,6月18日抵达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二战期间,它加入盟军英勇作战。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的到来比法国人预计的快得多,海上战斗尚未打响,法国却从陆地上溃败了。1940年上半年,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到1940年6月,巴黎沦陷,法国国防彻底崩溃。随着法国傀儡政权与纳粹德国签定和约,法国成为德国控制下的仆从国,法国海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主力舰纷纷离开法国本土港口,有的直接向英国投降,但更多的战舰躲进了北非法属殖民地港口中,处于观望状态。其中,旧战列舰“洛林”号和“库尔贝”号正在英国访问,法国投降后立即被扣留;快速战列舰“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与两艘旧战列舰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只完成了船体工程的“让-巴尔”号也被拖曳到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黎塞留”号也面临着投降或是战斗的选择。为了避免这艘战舰落入德国之手,“黎塞留”号的舰员自行决定,脱离傀儡政权的控制。6月15日,尚未最后完工的“黎塞留”号带着所能收集到的弹药和零备件,离开布雷斯特,于6月18日抵达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的达喀尔。

法国沦陷后,处于观望状态得法国战列舰达6艘,而当时德国海军建成的战列舰只有3艘。这些法国战舰虽然未宣布效忠傀儡政权,但态度大多摇摆不定,万一最终落入德国手中,对英国舰队将是严重的威胁。为了消灭这些潜在的对手,英国制定了名为“弩炮”的行动计划,政治劝降和武力解决结合,解除这些海外法国舰队的战斗力。1940年7月3日,英国不宣而战,对停泊在北非各港口的法舰采取行动。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的4艘法国战列舰首先遭到攻击,在以“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为首的英国舰队的炮击,4艘法国战列舰有3艘沉没或搁浅,仅“斯特拉斯堡”号侥幸逃脱。

7月8日,厄运降临到了“黎塞留”号头上,以“竞技神”号航母为核心的英国舰队袭击了达喀尔。“黎塞留”号作为打击的首要目标,遭到从“竞技神”号上起飞的“剑鱼”鱼雷机的攻击。但“剑鱼”投放的450毫米鱼雷收效甚微。

第一次攻击未果之后,1940年9月23日,英国皇家海军“皇家方舟”号航母、“巴勒姆”号和”决心“号战列舰为首的航母战斗群进攻达喀尔,目的仍旧是摧毁法国这艘最强大的战列舰。锚泊状态的“黎塞留”号用主炮奋力还击,达喀尔的海岸炮台也对英国舰队进行炮击。在与这3艘3.2万吨,装备15英寸主炮的英国战列舰的交火中,“黎塞留”号再次被击伤,好在装甲厚实,没有伤筋动骨。战斗中,英国“决心”号战列舰被击伤。迫于海岸炮台的强大火力,为避免更大的损失,英国舰队不得不撤出战斗。

英国的攻击使法国海外舰队与盟军的关系僵化。在整个1941年,“黎塞留”号都在达喀尔锚泊,不宣布加入轴心国序列,但同时不与英国妥协。1942年,盟军在北非的“火炬”作战中,“黎塞留”号保持中立,即不参加登陆行动,也不对盟军登陆部队进行打击。在美国的调解下,1942年底,自由法国与“黎塞留”号舰员最后达成和解:名义上由美国将’“黎塞留”号买下,在美国接受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后再归还法国政府。

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号抵达纽约,对舰上设备进行大整休。原先装备的水上飞机弹射器和水上飞机机库被拆除,法制37毫米高炮与13.2毫米高射机枪被换装为盟军制式40毫米“博福斯”中口径高炮和20毫米“厄立孔”小口径速射炮;但保留了100毫米大口径高炮、152毫米副炮和380毫米主炮。

由于美国海军没有装备380毫米主炮的战列舰,最后不得不为“黎塞留”号特制一批380毫米口径弹药。在整修中,还对“黎塞留”号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安装了美国新研制的对空、对海搜索雷达。接受现代化改造后的“黎塞留”号焕然一新。

1943年10月,“黎塞留”号改装完毕,划归英国远东舰队指挥,在东南亚及印度洋海域作战。“黎塞留”号的主要任务,是依靠其高速和高炮,为航母提供近程空中保护,同时利用380毫米舰炮轰击日军守岛工事。由于“黎塞留”号具有30节高航速,它能够跟随舰队中的航母行动,用舰上的大量中小口径高炮为航母提供最后一层防空屏障,而航速23节左右的英国旧战列舰只能作为火力支援舰使用。

1944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展开全面进攻。同年3月,英国远东舰队从斯里兰卡出发,以“光辉”号航母为核心,攻击日军占据的苏门达腊岛。“黎塞留”号作为舰队中的对岸火力支援舰,与“伊利莎白女王”号、“刚勇”号战列舰、“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共同对苏门达腊岛西北角的沙璜港进行炮击。在战斗中,4舰共发射381/380毫米炮弹294发,各种副炮炮弹数千发,几乎完全摧毁了日军的海岸炮台与工事。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法国解放指日可待,正在太平洋战场苦战的“黎塞留”号也奉命返回法国本土。

1944年10月,“黎塞留”号从印度洋穿过红海及苏伊士运河,返回法国。

勒克莱尔将军的“自由法国”战士在巴黎进行凯旋门阅兵时,自由法国的战舰也在土伦港进行了壮观的阅舰仪式。当强大的“黎塞留”号缓缓开进土伦港时,受到了法国人的狂热欢迎,“黎塞留”号成为自由法国的海上标志。

虽然法国全境解放,德国即将投降,但在太平洋战场,战争还未结束。法国复国庆典结束后,“黎塞留”号重新返回太平洋作战。

1945年初,日本舰队中的航母和舰载航空兵基本损失殆尽,但仍存留有一定数量的战列舰;在太平洋的多个岛屿,仍有日军经营多年的坚固工事。

在长达半年的海岛登陆作战中,“黎塞留”号与美国“依阿华”号、“北卡罗来纳”号等名舰并肩作战,将无数一吨左右的高爆弹倾泻到日军阵地上。

1945年8月,“黎塞留”号参加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对日本沿岸港口与城市进行炮击,并目睹了8月15日东京湾的日本投降仪式。“黎塞留”号的战斗足迹遍及三大洋,是法国参战地域最广,航行里程最长的战列舰,也是法国海军史上最著名的战列舰。

二战结束后,“黎塞留”号从英国远东舰队序列中退出,回归美国海军控制,美国继而将“黎塞留”号归还法国。1946年,“黎塞留”号再次从太平洋返回法国。在回国之前,“黎塞留”号还执行了最后一次作战任务:在印支战争中,“黎塞留”号在中南半岛沿岸巡弋,对越南进行威慑。

战后“黎塞留”号虽然已无大用场,但作为法国海军的象征,它一直服役到50年代。在参加法国北非殖民地的几次战争中,大多是作为海军的威慑力量使用。由于战列舰的维护费用过高,1952年,“黎塞留”号在打出她的最后一轮380mm主炮射击后,在土伦作为炮兵训练舰使用。1956年1月30日“黎塞留”号在她的生涯中一次与“让·巴尔”号共同演习数小时,随后转移至布雷斯特,并从5月25日起作为训练用住宿船。1958年,“黎塞留”号转入后备役,1968年1月16日被更名为“Q432”号,同年9月被售卖给意大利热那亚圣玛丽亚造船公司,并于1968-69年在意大利拉斯佩齐亚被拆解。它的一门主炮在布雷斯特展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