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07:45
黏,汉语二级字,读作黏(nián),像胶水或糨糊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黏性、黏液、黏土、黏米。
五笔86&98:TWIK
仓颉:HEYR
笔顺编号:31234342413421251
四角号码:2196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ECF
◎ 黏 nián
〈动〉
(1) 粘连;胶合 [adhere;glue;paste;stick]
黏,相着也。从黍,占声。字亦作粘。——《说文》
黏,合也。——《苍颉篇》
则无黏滞之音矣。——《礼记·乐记》
(2) 又如:黏贴(黏附张贴);黏带(黏连牵挂);黏补(修补);黏接(黏合连接)
(3) 贴近;接贴 [press close to]。如:黏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黏空(耸入高空,仿佛与天相连)
◎ 黏 nián
〈形〉
具有黏性的。这个意义同“粘” [glutinous;sticky]。如:黏米;黏土;黏湿(黏糊潮湿)
【亥集下】【黍字部】黏 ·康熙笔画:17 ·部外笔画:5
【唐韵】女廉切【集韵】【韵会】【正韵】尼占切,𠀤音䬯。【说文】相著也。【广韵】黏麴。
又【韵会】亦作溓。【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虽有深泥,亦弗之溓也。【注】郑司农云:溓读为黏。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乐浪郡黏蝉县。
又【正韵】尼欠切,聂上声。【集韵】䵒也。【正韵】胶黏。又稠也。 俗作粘。
【卷七】【黍部】黏
相箸也。从黍占声。女廉切
赣方言:niɛm2 iɛm2
stick to; glutinous, sticky; glue
“黏”字是1988年3月2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说明”中确定恢复使用的15个曾被废止使用的汉字之一。“黏”读音为nián,意思是指像胶水或糨糊那样能使一物体附着于另一物体的性质,其用法如常用词语“黏虫”“黏度”“黏稠”“黏膜”“黏液”“黏米”“黏土”“黏着力”“黏糊糊”等,一般情况下为形容词。
“粘”字除作为姓氏字时仍保留“年”音外,日常用法只能读“沾”音。其义项为:①带黏性的物质互相连接或附着于他物上,如“糖块粘在一起了”,“吃糖瓜很粘牙”,“和黏面很粘手”;②用胶水或糨糊等将此物胶合在彼物上,如“粘信封”“粘贴标语”“他嘴上粘上白胡子真像老头”等。从词性上看,它只有动词用法。
所以在语法上讲,只有“黏人”一词,而无“粘人”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