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5 21:20
黑眉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ricketti),小型鸟类,体长9-10厘米。上体橄榄绿色,头顶中央自额基至后颈有一条淡绿黄色中央冠纹极为显著,头顶两侧各有一条黑色侧冠纹,眉纹黄色,贯眼纹黑色。翅上有两道淡黄色翅斑,最外侧一对尾羽内翈羽缘白色。下体亮黄色,两胁沾绿。 相似种海南柳莺侧冠纹较淡、不为黑色,最外侧两对尾羽内翈白色;白斑尾柳莺和冠纹柳莺侧冠纹亦较淡,下体白色沾黄,外侧仅一对尾羽内翈白色或仅具白缘。4-7月是繁殖期。
雌雄羽色相似。上体绿色,头顶中央有一条宽阔的淡绿黄色中央冠纹,从额基一直到后颈极为显著,中央冠纹两侧为黑色或灰黑色,形成两条甚为宽阔的黑色侧冠纹,从额基沿中央冠纹两侧到后颈。紧邻侧冠纹有一条黄色眉纹,贯眼纹淡黑色,从眼先经眼到眼后,颊和耳覆羽淡黄色沾绿。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或亮绿色,两翅和尾暗褐色,外缘黄绿色,翅中覆羽和大覆羽尖端淡黄色或淡黄绿色,形成两道黄色翅斑。最外侧一对尾羽内翈羽缘黄白色。下体鲜黄色,两胁沾绿,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沾黄。 虹膜暗褐色,上嘴褐色或黑褐色,下嘴黄色或橙黄色,脚淡绿褐色或紫绿色。
大小量度:体重♂6-8克,♀8克;体长♂99-110毫米,♀100毫米;嘴峰♂10-11毫米,♀10毫米;翅♂54.7-60毫米,♀53-57毫米;尾♂38.5-45毫米,♀37-43毫米;跗蹠♂16-17毫米,♀16毫米。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山地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栖息于混交林、针叶林、林缘灌丛和果园。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所吃食物全为昆虫。
习性: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也常与其他小鸟混群活动和觅食。性活泼,常在树上枝叶间跳来跳去,或从一棵树快速飞向另一棵树,也在林下灌丛中活动和觅食。鸣声响亮,为近似连续的‘匹啾、匹啾……’或‘匹儿、匹儿……’声。
迁徙:夏候鸟。部分留在广东南部和香港越冬。
世界分布:分布于中国、越南、老挝。
中国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岛和台湾等地。
2022年4月,延庆区首次发现濒危物种黑眉柳莺。
2023年5月,“浙江山野”的一群自然教育志愿者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科普线路实地考察时发现了黑眉柳莺。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或森林边土岸洞穴中,巢呈球形,全由苔藓构成。每窝产卵6枚,卵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15.5-16.5毫米×10.5-12.5毫米。
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2022年4月,福建省厦门大学思明校区思源谷内,一只黑眉柳莺灵巧穿行在台湾相思树上。这是黑眉柳莺首次现身厦门,黑眉柳莺被厦门市观鸟协会确认为厦门市鸟类名录第419位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