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杀

更新时间:2024-10-30 19:22

《默杀》是由柯汶利执导,柯汶利王吱吱王祎梦编剧,王传君张钧甯吴镇宇领衔主演,王圣迪主演,蔡明金士杰特邀主演,黄明昊特邀出演,徐娇阿如那王成思特别出演,柳小海邢佳栋李梦沈浩程茉邓金煌友情出演的犯罪悬疑片。该片于2024年7月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剧情简介

初中女生惠君(徐娇 饰)长期遭校园霸凌高处坠亡,暴行非但没有停止,甚至祸延到闺蜜小彤(王圣迪 饰)身上。然而,霸凌者也接连殒命于重锤之下。在连环杀人案的背后,难脱嫌疑的众人逐一浮出水面:小彤的母亲(张钧甯 饰)目睹女儿被胶水封嘴却闭口不言,校工林在福(王传君 饰)看似知晓内情却冷漠疏离,暗中窥探的神秘男吴望(黄明昊 饰)看似身陷险境却面露笑容,杀害霸凌者的雨夜屠夫究竟是他们其中的何人。调查案件的警官戴国栋(吴镇宇 饰)似乎被假象蒙蔽,探秘过程中,宗宗藏污纳垢的旧事被揭开,所有人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注:《暮色回响》原唱为吉星出租。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幕后制作

2019年,柯汶利因执导电影《误杀》而被很多观众关注,然而他早在2018年就开机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长片《默杀》(新马台合拍片),也是他读研究生期间的毕业作品,曾在2023年亮相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华语新风单元”和第25届台北电影节。但因主演黄健玮卷入Me Too疑云,该片决定换角重拍。该片于2024年2月立项,同月开始主体拍摄,几乎所有拍摄在马来西亚槟城进行。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是导演柯汶利启用全新演员阵容,并在剧本、摄影、美术和表演上做出了更多创新,第二次拍摄的电影。该片从开机到上映,也不过短短的4个月时间。

制作发行

宣传活动

2024年6月14日,该片亮相2024抖音电影奇遇夜;6月15日,该片亮相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6月16日,该片亮相2024微博电影之夜;6月21日,该片发布超先导预告及定档海报和剧照,定档同年7月4日上映;6月26日,该片宣布预售开启,并发布“重锤霸凌”版预告和剧照;6月27日,该片发布IMAX海报;6月28日,该片发布一组“汹涌定格”版角色海报;6月30日,该片宣布提档至同年7月3日上映;7月2日,该片发布三张“桌面对峙”海报;7月3日,该片发布终极预告与海报;同日,该片在北京举办“你听见了吗”主题首映礼;7月5日,该片发布由张韶涵献唱的推广曲《暮色回响》MV;7月5日,该片主创亮相西安路演现场;7月6日,该片主创亮相成都路演现场;7月7日,该片主创亮相长沙路演现场;7月8日,该片发布一组手绘海报;7月10日,该片发布由DOUDOU乐队(杜冰儿、杜飞儿)献唱的主题曲《可你听见了》MV;7月12日,该片在沈阳路演;7月13日,该片发布戴国栋吴望“父子拥抱”倾诉片和林在福与惠君父女的“父女约定”亲情片;同日,该片发布戴国栋吴望父子海报和林在福和惠君父女海报;同日,该片在宁波路演;7月14日,该片在福州路演,同日,还发布“母爱深渊”羁绊片;7月16日,该片释出“误入危局”正片片段;7月18日,该片发布“木屋搏斗”正片片段;7月19日,该片释出“片尾彩蛋”片段;7月21日,该片发布“沉默众生相”正片片段;9月,入选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展映片单之“流金岁月”单元;9月16日,该片在优酷全网首播。10月,入选“2024东京・中国电影周”展映作品名单。

主创公司

主创公司参考资料来源

上映信息

播放信息

该片于2024年9月16日10时上线哔哩哔哩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网等流媒体平台。

票房收益

2024年7月3日,该片上映首日票房报收3280万,贡献单日超43%的市场份额,拿下单日票房冠军。4日14点,仅上映两天,该片票房超5700万元。上映第3天,该片累计票房突破1亿人民币。截至7月7日(周日)20时23分,该片单日票房破亿,并已连续2天单日票房破亿,累计总票房已超3.63亿,成为五一档的《维和防暴队》之后首部单日破亿的电影。上映首周,该片以3.83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夺得2024年第27周(7月1日至7月7日)周票房冠军。截至8月5日,该片累计票房突破13亿人民币,暂列内地2024年暑期档票房榜第2位和年度票房榜第6位。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媒体评价

正面评价

该片扑朔迷离的案件背后,无法言说的真相更加惹人深思。电影在带来悬念层叠的犯罪奇观的同时,直击校园霸凌现场,将包括校园霸凌、未成年犯罪、虐待儿童等社会问题再次带到大众面前,重击社会痛点。网友也积极参与到关于校园霸凌等未成年犯罪的社会现象的讨论之中,愤起厉声严讨霸凌者,呼吁“不仅要为受害者发声,更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霸凌发生前阻断霸凌行为。”该片鼓励所有人发现暴行时勇敢发声,制止暴力;鼓励在面对霸凌行为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勇敢反击。(北方网评)

作为一部悬疑片,该片的悬念并不在于凶手究竟是谁,影片前半部分虽未点明真凶,但稍有悬疑片观影经验的观众,应该很容易从导演给足的台词、镜头暗示的线索中找到答案。几乎可以说,影片进行到不到一半时,观众几乎已经可以锁定凶手其人。当然,边角料中暗藏的线索,可以有更多小反转以供玩味,但故事的主线,父亲为女复仇,是非常清晰明朗的。该片中的罪案,涉及施暴者、受害者以及旁观者。大楼对面偷拍的窥视者、门后多年来一直看到暴行的房东,包括目睹悲剧的牧师、袒护女儿的校长、撞破霸凌的保安等,每个人的沉默,都成为挥向受害者的一把刀;至于那把刀,最终也落到自己身上。唯有一个哑巴女孩,将真相公之于众,可她自己,也已化身利刃。同时,该片充斥着尺度颇大的暴力镜头。单是直观的视觉层面,其尺度之大,在国产院线片里,都堪称极致。(澎湃新闻评)

与前作《误杀》相比,该片延续了高能反转和情感厚度,同时在犯罪烈度和主题深度上有所升级,不仅讨论了校园欺凌、家庭暴力、跟踪偷拍等多个社会议题,还将矛头直接指向用沉默“杀人”的冷漠看客。该片没有脸谱化的好人或反派,只有复杂又深邃的人性万花筒。编剧和演员敢于直面人性的灰度和复杂度,才能让观众真正信服和共情。《默杀》是一曲小人物的群像悲歌,可怜、可恨、可悲也可叹。导演柯汶利善用细节和隐喻,让每一重反转都有迹可循,且回味无穷。从象征幸福却暗藏真相的千纸鹤,到沦为暴力牺牲品、映射主角命运的白鸽,再到那源自“罪恶”种子的甘甜金桔,每一个细节都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残酷。尤为引人深思的是,凶手那不起眼的雨衣,成为了影片中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暗示着“凶手”并非单指某一人,而是那些目睹真相却选择沉默的旁观者。这一设定直指《默杀》的核心议题——集体的“沉默”无异于“杀人”的利器。该片用悬疑反转的外壳包裹着的是深刻的社会思考,这份沉甸甸的现实意义让影片后劲十足,离场感拉满。(1905电影网评)

该片虽承袭悬疑复仇经典,似乎成了不折不扣的《误杀》姊妹篇,但看似“万变不离其宗”的影片其中蕴藏无限创意与深度,包括更丰满的故事、更多元的主题以及更豪华的演员阵容。在导演柯汶利眼中,人性是本善的,所以人性中恶的这一面,往往在家庭教育、学校环境、他人失准等外界因素催化而来。所以当这些关系都出现在同一部片子当中,且碰上了最极端的“无声”时,所有的恶都会被最大化的放大。人性之恶,正是有因才有果。同时也希望借这部片子提醒观众,在看见不公之时可以挺身而出,不再沉默,也不要成为沉默的帮凶。(《今日影评》评)

该片在叙事空间上,与《误杀》《消失的她》一脉相承,以东南亚国家为故事发生地,延续了悬疑片的“域外空间”表达。全片利用光影制造出紧张的氛围感,在视觉上进一步提升了精致度。与原版《默杀》及《误杀》相比,该片的社会话题更为丰富,影片除关注校园霸凌外,还涉及施暴者被包庇等现象,通过情节的展现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此外,片中对原生家庭问题的展示颇为犀利。该片的片名点题到位,凶手罪不可恕,但那些面对罪恶选择沉默的人们,也在共同助长着霸凌者的气焰。作为新人导演,柯汶利并不满足取得的成功,而是凭借经验的增长以及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对自己并不成熟的旧作,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讨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问题,这种对艺术的追求与创新值得赞赏。(光明网评)

负面评价

该片过多的反转剧情让观众感到突兀,角色人设转折过大,使得剧情设定和细节不够严谨,影响了影片的整体可信度,以至于给观众“一惊一乍,故弄玄虚”的感觉。特别是影片的后半段有些垮掉。李涵从柔弱女子变成藏尸凶手,从慈母变成“虐待儿童”的魔鬼,她还与林在福上演飙车对决,双双变成“癫公癫婆”。而且隐瞒9岁女儿行凶,选择不报警处理,这些剧情都让观众感觉牵强与不合理。尽管影片在议题融入上野心勃勃,涉及校园霸凌、家庭暴力、原生家庭等,但对这些议题的剖析较为有限,导致主题表达散乱和故事价值缺失。此外,该片中警长、偷窥狂和房东角色的存在都似工具人一般,令影片更显单薄。并且他们的出演好像大家都在各自的表演体系里面,搭在一起就特别别扭。(齐鲁壹点评)

该片在强调“强情节,快节奏”的同时,也受到一些争议,尤其是片中出现了很多血腥暴力的画面。比如影片一开头,陈语彤就被同学绑在墙上,并用胶水涂满了她的全身;林在福锤杀时虽然没有直接表现被锤者的表情,但通过王传君的表演,依然让人看得心惊胆战。虽然片方打出了“未成年人谨慎观影”的提示,但有些不明就里的家长仍有可能带着孩子走进影院观看。该片上映10天,豆瓣评分为6.6分,比原作《默杀》低了不少。有观众认为,影片过于巧合的情节细究起来不合逻辑,比如李涵一开始发疯似的寻找女儿,俨然是一个慈母,后来却突然变成一个虐待女儿的妈妈,很快她又成了婚姻里的家暴受害者,即便在女儿遭到性侵时,也选择了退缩,“感觉剧本就像是AI生成的”。(中工网评)

该片与《彷徨之刃》类似,不断推出霸凌中女性受害者的受害场面,或者霸凌者被反杀后的血腥画面,更有反复特写刻画,直奔挑逗、冒犯和激怒观众而去,都令人心理和生理感到非常不适,因为这些大尺度镜头的滥用,使得叙事重心偏移,导致霸凌背后的贫富差距等原因被匆匆带过。有观众直指,这是一种“受害者凝视”,影视作品在“受害者”与“加害者”的叙事表达上不该一味地哗众取宠,只求感官刺激,呼吁影视作品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性展示,应以更细腻、多维度的叙事手法来规避这些负面影响,给予真切关怀的同时,探求艺术表达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极目新闻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