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20:52

鼍(tuó),为汉语二级字,是一个汉语汉字,部首为黾,动物名用字。即“扬子鳄”。

文字源流

简化字的“鼍”原是繁体字“鼉”的异体字,是其省写而来,今作“鼉”的简化字之用。

基本字义

tuó,ㄊㄨㄛˊ

1动物名用字

鼍,即“扬子鳄”。为爬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鳞甲。穴居江河岸边,皮可以蒙鼓,是我国特有的鳄鱼。亦称“猪婆龙”。

基本信息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统一码:U+9F0D

五笔:KKLN

郑码:JJKZ

四角:66716

笔顺:丨フ一丨フ一丨フ一丨一一丨フ一丨フ一一フ

方言集汇

◎ 粤语:to4

◎ 潮州话:to5

English

large reptile, water lizard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鼍

鼉tuó

〈名〉

(1) 扬子鳄 [Yangtze alligator],钝吻鳄科的一种爬行动物( Alligator sinensis ),产于长江下游,是中国特产。亦称“鼍龙”,俗称“猪婆龙”

(鱼鳖鼋鼍)《墨子·公输》

(2) 如:鼍更(鼍的鸣声);鼍鼓(鼍皮制成的鼓);鼍风鱼(传说中的鼍类动物)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亥集下】【黾字部】鼉 ·康熙笔画:0 ·部外笔画:0

《唐韵》徒何切《集韵》《韵会》《正韵》唐何切,𠀤音驼。《说文》水虫。《陆玑云》鼉似蜥蜴,长丈馀,其甲如铠,皮坚厚,可冒鼓。《诗·大雅》鼉鼓逢逢。一说鼓声逢逢,象鼉鸣。《续博物志》鼉长一丈,其声似鼓。《埤雅》鼉鸣应更,吴越谓之鼉更。

又鼉欲雨则鸣,里俗以鼉识雨。《礼·月令》季夏,天子命渔师,伐蛟取鼉,登龟取鼋。 亦作鱓。《吕氏春秋》帝颛顼令鱓先为乐倡,鱓乃偃浸,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卽鼉也。

又《史记·晋世家》曲沃桓叔子鱓。《索隐》鱓音陀。

又《集韵》唐干切,音坛。

又时战切,音缮。义𠀤同。

又叶徒沿切,音田。《马融·广成颂》左挈夔龙,右提蛟鼉。春献王鲔,夏荐𪔀鼋。

说文解字

【卷十三】【黾部】鼉

水虫。似蜥易,长大。从黾单声。徒何切〖注〗𪓽。

说文解字注

(鼉)水虫。佀蜥易。长丈所。所字依太平御览补。丈所犹丈许也。大雅灵台传曰。?、鱼属。马部驒下曰。靑骊白鳞文如?鱼。许依毛谓之?鱼也。皮可为𡔷。四字本在鱼部鱓下。由古多用鱓为?。而浅人注之也。今移此。诗。?𡔷韸韸。史记。树灵?之𡔷。从黾。单声。徒何切。古在十四部。唐干切。

广韵

≆说文曰水虫也似蜥蜴而长大

音韵集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