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窦

更新时间:2023-10-12 14:57

鼓窦是位于鼓室后上方的含气空腔,其解剖位置非常特殊:前方与鼓室相邻,后下方与乳突相邻,是鼓室和乳突气房相互交通的枢纽,部位十分重要,而且经常通过这里进行耳科手术。鼓窦出生时就一直存在,其鼓窦大小、位置与形态因人而异,并于乳突气化程度密切相关。但幼儿鼓窦位置较浅较高,随着乳突的发展而逐渐向后下移位。

分泌性中耳炎鼓窦入口、鼓窦解剖学研究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如今大多认为咽鼓管阻塞及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咽鼓管具有调节中耳腔内气压、保护和清洁中耳腔的功能,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导致中耳腔内负压形成,中耳黏膜静脉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积聚形成鼓室积液。婴幼儿咽鼓管接近水平位,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咽部感染易经此管传入鼓室而诱发中耳鼓室感染。由此可以看出咽鼓管解剖结构因素对于中耳疾病的影响。分泌性中耳炎一经确诊,经病因、药物或采用鼓膜切开置管术后,大多数患者均能收到满意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病程迁延,耳闷、听力下降持续存在。提示乳突解剖结构改变对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鼓窦(tympanicantrum)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不仅是鼓室和乳突气房相互交通的重要通道,还是中耳乳突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新生儿时鼓窦即已存在,但其位置较浅、较高,伴随乳突的不断发育逐渐向下移位。鼓窦前方经鼓窦入口与上鼓室相通,鼓窦入口下壁即为砧骨窝。国内有学者报道,横断位上正常成年人鼓窦入口最大径无侧别和性别差异。作为颞骨的重要解剖结构,鼓窦入口、鼓窦具有重要作用。生理状态下,中耳鼓室维持压力的动态平衡依赖于咽鼓管的正常闭合、开放,以及气体经中耳、乳突气房黏膜交换调节,而鼓窦入口、鼓窦为连接中耳鼓室和乳突气房重要通道,由此可以看出鼓窦入口、鼓窦发育状态及其解剖结构大小,对于调节中耳鼓室压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病理状态下,如分泌性中耳炎尤其是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鼓膜置管3次或3次以上,病期迁延超过2年)患者,病变多由咽鼓管、鼓室扩展至乳突气房,乳突HR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乳突含气蜂房减少,部分或全部乳突小房内可见液性密度影或软组织密度影,且由于乳突气房肉芽及炎性增生,导致乳突腔内分泌物持续增多,此时经由乳突、鼓窦至中耳鼓室排除系统通畅与否将直接决定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及预后。

受先天性遗传等因素影响,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侧耳组和健侧耳组鼓窦入口CT三维重建构像较为恒定,而鼓窦则较为多样。患侧耳组和健侧耳组鼓窦入口、鼓窦各测量数值均无侧别和性别显著性差异,表明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致病病因中,鼓窦入口、鼓窦解剖结构大小可能为非重要和关键因素,而了解和正确判断以上解剖结构特征对于认识中耳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