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8 00:49
鼻(拼音:b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也有人认为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呼吸与嗅觉器官鼻子,古初以“自”为鼻,“自”作“自己”用后,以“畀”为声符另造了“鼻”字。后引申指起始、开端。
形声字。《说文》“从自、畀(bì)”,实为从自、畀声。形旁自为鼻之象形字,表示鼻的本义与自有关。鼻与畀并质部。古初以自为鼻,后乃为造今字。战国古文字中声旁畀有三种字形:一种与象形接近(如图中1、2),一种距离略远些(如图中3、4),一种距离更大(如图中5)。《说文》主要依据前两种结构厘定,作图中6字形(许慎的会意结构及畀字从丌、甶声的分析是理据重构)。隶变后楷书作鼻,是小篆的笔势变化。构件丌或作大(如图中8、9),没取得主流地位。魏晋及隋唐碑刻中或作其他异体,并俗体。
此字本义即呼吸与嗅觉器官。《易·噬嗑》:“噬肤灭鼻,无咎。”引申指器物上隆起如鼻部分。《周礼·考工记·玉人》:“驵琮七寸,鼻寸有半寸。”此指玉纽。又从本义引申指起始、开端。在扬雄的《方言》一书中记载着:“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因此有“鼻祖”一词,也就是创始人的意思。《汉书·扬雄传》:“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汾隅。”战国玺印文字多用作人名。
甲骨文中有类“鼻”字形之文字,其义暂无可考。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汉语大字典》)
【卷四】【鼻部】鼻
引气自也。从自。凡鼻之属皆从鼻。父二切
(鼻)所引气自畀也。所以二字今补。口下曰所以言食也,舌下曰所以言别味也是其例。老子注曰: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白虎通引元命苞曰:鼻者肺之使。按鼻一呼一吸相乗除,而引气於无竆。自,读如今人言自家之自。自本训鼻。引伸为自家。从自畀。以义为形也。父二切。十五部。凡鼻之属皆从鼻。
【亥集下】【鼻部】 鼻
〔古文〕自《唐韵》父二切。《集韵》《韵会》毗至切。《正韵》毗意切。并音纰。《说文》:鼻引气自畀也。《释名》:鼻嘒也。出气嘒嘒也。《管子·水地篇》:𦜉发为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扬子《方言》:鼻,始也。兽初生谓之鼻,人初生谓之首。梁、益闲谓鼻为初,或谓之祖。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谓始祖为鼻祖。扬雄《反骚》:或鼻祖於汾隅。
又猎人穿兽鼻曰鼻。犹持弓曰手弓。张衡《西京赋》: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左传·昭二十六年》:师及齐师战於炊鼻。杜注:炊鼻,鲁地。
又有鼻,国名,在永州营道县北。《前汉·昌邑哀王传》:舜封象於有鼻。师古注: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又鼻息,西方国名。见《风俗通》。又《后汉·杜笃传》:共川鼻飮之国。注:相习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别名。
又类鼻,草名。生田中,叶如天名精。李时珍曰:即豨莶。
又内典:阿鼻,此曰无闲。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