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7 17:29
鼻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容易受外力所伤,鼻骨骨折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外伤,约占耳鼻喉科外伤疾病50%。鼻骨骨折可影响面部的外形及鼻腔的通气功能。鼻骨骨折可单独发生,严重者可合并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上颌骨额突、鼻窦、眶壁、颅底等的外伤,导致相应部位结构及功能的异常。
鼻为面部最高点,易受到外力所伤。骨质薄而宽,且缺乏周围骨质的支撑,比较脆弱,易发生骨折。鼻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引起,如运动时有意或无意的外伤、斗殴、交通或工伤事故等。小儿扑跌时鼻部或额部着地等也可引起鼻骨骨折[1]。
1.好发群体
运动时不慎受伤者、冲突时受伤者、车祸时受伤者、摔倒面部着地者等。
2.症状
据外伤的程度不同,可能会出现以下部分或全部表现。
(1)外鼻畸形鼻骨骨折导致。
(2)肿胀外鼻及其周围组织肿胀。
(3)鼻出血伤及鼻黏膜、血管时可有鼻出血,量多少不等。
(4)鼻塞鼻黏膜肿胀、鼻中隔偏曲、鼻中隔血肿时可导致。
(5)鼻清水样物流出提示脑脊液漏。
(6)视力下降,复视眶壁及视神经受损。
(7)头痛、意识丧失颅内损伤可能。
1.视诊
观察外鼻有无畸形、肿胀、淤血及眼眶有无水肿,眼球有无移位,活动是否正常等。据外伤的程度不同,可能会出现以下部分或全部表现:外鼻皮肤裂伤;鼻梁歪斜、塌陷;鼻背、鼻根塌陷或膨隆;外鼻及其周围组织肿胀、淤斑;鼻腔淤血或活动性出血;鼻中隔膨隆;鼻中隔偏曲;鼻腔内黏膜破损。
2.鼻部触诊
骨折处轻触之有压痛,并可出现骨摩擦感。如患者曾反复用力擤鼻,空气逸入外鼻及周围皮下时,还可出现皮下气肿,触诊时有捻发感。
3.前鼻镜检查
注意鼻黏膜有无破损、出血,鼻中隔如有偏曲,示有中隔软骨脱位。
4.鼻骨影像学检查
可显示骨折部位、性质及骨片有无移位及移位方向等。高分辨率CT及三维重建可进一步显示鼻骨及其相邻部位的损伤情况。
(1)鼻骨侧位片一般鼻骨侧位片的作用是用来确定有无鼻骨骨折。它可直接观察到有移位的横断骨折、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及骨折断端移位明显的双侧鼻骨骨折;对双侧鼻骨骨折断端分离不明显、骨碎片较小及隐性骨折易漏诊。
(2)鼻骨CTCT扫描对鼻骨侧缘的骨折,尤其是对合并周围组织损伤如鼻窦内有无积液、眶壁有无骨折、软组织有无血肿、颅底有无骨折、眶内有无积血以及评估远期出血可能等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5.鼻内镜检查
能够直观判断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血肿及脓肿、判断出血部位以及有无脑脊液漏。
鼻骨骨折一般诊断明确。鼻骨骨折通常有明确的鼻部外伤史,了解病史时注意询问外力性质、方向、受伤时间及伤后症状。触诊时双手示指自鼻根向鼻尖轻轻滑动,可以发现骨折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可以伴有鼻梁歪斜或塌陷及捻发感。鼻镜检查鼻腔黏膜水肿、撕裂,鼻腔顶壁侧壁向中线位移坍塌,鼻中隔脱位变形、中隔血肿形成等。X线鼻骨拍片或CT扫描可以显示骨折的位置、骨片移位的方向,有助于诊断。
1.急救措施
鼻外伤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用冰袋等对鼻背部冷敷,但尽量避免用力按压。若合并鼻腔出血,可捏住双侧鼻翼,同时低头,以防止血液流向咽部。
2.无移位骨鼻骨折
对于无移位的单纯性骨折,鼻腔外形、鼻通气不受影响者不需特殊处理,待其自然愈合。
3.移位鼻骨骨折
有鼻骨移位的鼻骨骨折,应待局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复位。
常用的复位方法有:
(1)闭合式复位法复位的时机最好在伤后10~14天以内进行,超过2周时因骨痂形成可给复位带来困难。
(2)开放式复位法闭合复位不成功,或陈旧性鼻骨骨折需采用开放式复位。
(3)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适用于闭合式复位术失败、外伤后14~30天、合并鼻中隔偏曲者。
鼻骨骨折的治疗首先要把骨折的鼻骨复位到原来的位置,然后行鼻腔填塞固定以支撑鼻骨,填塞时松紧要适宜,术后注意保护鼻部,2周内避免受压,戴眼镜的患者暂不要佩戴眼镜。鼻骨骨折复位术后可行鼻腔填塞固定,鼻腔填塞一般需要2~3天取出,最长者则需要1周或更长时间,对于粉碎性、复合性鼻骨骨折填塞时间需要更长,但最长一般不超过2周。若鼻腔填塞时间过长,多数患者会出现鼻部胀痛,重则出现反射性头痛,患者长时间张口呼吸引起咽喉干燥、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和休息。
对复合性鼻骨骨折的治疗首先要把抢救患者的生命放在首位,维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抗休克、止血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鼻面部畸形矫正,恢复鼻腔生理功能。
对于合并脑脊液漏的患者不宜进行鼻腔填塞,以免鼻腔细菌逆行感染颅内。陈旧性鼻骨骨折,由于鼻骨骨折断端骨痂已形成,骨折已畸形愈合致歪鼻畸形,用常规鼻骨复位的方法难以整复[2]。
鼻骨骨折及早治疗可减轻面部外形变化程度及遗留功能障碍。
参考资料:
1.李学佩主编.耳鼻咽喉科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97-398.
2.黄兆选,汪吉宝,孔维佳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