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6 00:04
齿牙,拼音为chǐ yá,汉语词语,意思是牙齿,出自《中州集后》。
1、牙齿。
2、口头。
3、称誉,说好话。
4、言语、文辞。
5、错综复杂,风口浪尖。
《汉书·东方朔传》:“朔对曰:‘臣观其臿齿牙,树颊胲,吐脣吻……臣朔虽不肖,尚兼此数子者。’”
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
宋·陆游《齿痛有感》:眼暗头童负圣时,齿牙欲脱更堪悲。暮年渐解人间事,蒸食哀梨亦自奇。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葡卜冰》:“启窦摘食,齿牙淅淅作声。”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羣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况此小寇,安足置齿牙间?”
宋·苏轼《与王荆公书》之二:“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於世。”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一回:“万望恩相不惜齿牙,早晚於天子前题奏,速降招安之典。”
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当大疑大险,军旅之锋刃,国事之齿牙,处盛不陨,慎守其序。”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凡词塲艺苑,苟擅一长,必倾心倒屣,不惜齿牙为游扬。”
金·元好问《中州集后》诗:北人不拾江西唾,未要曾郎借齿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