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1-31 18:07
地处四川省北部。明世宗嘉靖45年(1566年),实行改土设流,改龙州宣抚司为龙安府,隶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神宗万历18年(1590年),新设宁武县(次年更名平武)附郭。清世祖顺治6年(1649年),仍设龙安府。清末府治平武(在今四川省平武县)。辖:平武(今四川省平武县)、江油(今四川省江油市)、石泉(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彰明(县治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彰明镇涪江西)共4县。1913年废。
龙安府治地位于今平武县龙安镇,明清时一直是涪江上游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龙安府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城池建好后,龙州军民千户所、龙州宣抚司、龙安府及平武县都设治于此。
该城地势东低西高,平面呈椭圆形。仅东北城角略成90度角,其余各面城垣均为圆形弧状。今据实测,该城南北长约1065米,东西宽约780米,总面积83万多平方米。府城东、南、西三面临涪江,城北紧靠翠屏山峦。该城背山面水,是一座既利于进攻、又便于防守,地势极为险要的城池。
龙安府城共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东门为迎晖门,南门为清平门,北为拱宸门,西门为通远门,门楼叫镇羌楼,意思是通向西北远方即为氐羌少数民族,设此城门有抵御、镇压、平定氐羌之意。城门北枕箭楼山,东南方向绕涪江沿岸龙安镇城边而过,城墙结构坚固,高大雄伟,为砖石垒筑而成,现存西城门和五分之一城墙,长600多米。城门为圆形拱卷式门洞,洞壁全用石条垒砌,卷拱部分则用青砖拱成。外墙采用砖、石混作的方法,城门外壁设置砖雕仿古壁檐。
城内街道也是按城防建设规划的,贯穿全城东西的一条大干道,南北方向贯穿全城的道路有两条。其余道路均为穿半城的丁字头路,共有6条,全城还有小型斜路和巷道5条。城内古建筑颇多,有明龙州宣抚司署、明龙安府署、平武县署、土长官司等衙署,并设有军器局、火薄局、府库、县库等机构以及府儒学、县儒学、龙门书院等学堂。
龙安府城经历600多年岁月变迁,古城中的四座城门中,垛口、战垛、瓮城等设施已不复存在,只剩下西城门仍然保存完好。5·12特大地震后,国家文物局将遭受严重损坏的报恩寺、明城门城墙等纳入抢险方案,并列为四川主要文物抢救保护工程的重点工程之一,委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研究所编写抢救修缮方案。在对明城门城门的修缮中,不仅从平武本地挑选了最好的青石,还从俄罗斯购买了大批红松。古城楼式样参照了明代建筑风格,古朴而雄壮。该座城楼的修缮,结束了平武西城门有门无楼的历史,西城门恢复成500多年前的风貌。
龙安府治地位于今平武县城所在地,命名为龙安镇。201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平武县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