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8 10:47
龙岩仙迹 位于江西省寻乌县南桥镇青龙村境内,此处石岩屹立,岩高数十丈,石窟玲珑,大小百余处,穴下瞰溪坛前为僧寺,佛像成群,其中有一大佛高9.98米,蔚为壮观。
青龙岩位于南桥镇青龙村,此处石岩屹立,岩高数十丈,石窟玲珑,大小百余处,穴下瞰溪坛前为僧寺,佛像成群,其中有一大佛高9.98米,蔚为壮观。 “幽径云边转,寒溪寺下流”是青龙岩胜景的生动写照。溯流而上,可见宠然大物“左狮右象”,仙人造字“福如东海”、“石伞飘兵”、 “丝线吊金钟”等许多自然景观。从青龙岩西行还有“鳄鱼下海”、“石压蛤蟆”、“一线天”等景观。此外,还有“青龙仙迹”、“出米洞”、“仙人石”等美妙的神话传说。
青龙岩以她奇特的自然风貌,形态多姿的石岩景观而列“寻乌八景”之最。近年来,青龙岩已开辟了一条10余里的“水上观景线”,溯流而上或顺流而下,沿途可观赏到几十处自然景观;随着风景区温泉的开发和利用,这里已形成了集游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青龙岩的风景源自一座峭壁凌空的大石山,巨岩上接蓝天,下临深渊,整个石山如青龙入潭,故而得名。其景点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历来香火很盛,当地妇孺皆知,游人不绝,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的龙岩古寺亦藏身于悬崖石窟之内。
进入景点大门后往左走,是一条通往青龙岩下的小径,径边可以看到出米槽和出油窍。这两个景点的来历据寻乌民间传闻乃是如来佛祖为寺庙解决游人的米油而备,来多少人,出多少米流多少油。不多不少,刚好够用,然而炊事和尚贪心,凿大出米槽和油窍,偷卖仙米仙油,被发现后出米槽不再出米而出稗谷,出油窍再也不出油而出的“腌臜水”,此传闻启示后人做人莫贪心。
沿着小径往里走,青龙岩就在前面,一座高达百丈的大石山耸然壁立,缀有大小岩洞百余穴,由11个大岩洞组成的青龙岩最为著名,现能攀登的只有 4个殿洞。倚岩有龙岩古寺,古寺建于巨岩之下,深潭之上,前临大江,后靠悬崖,因地势险要,它的建设为人力所难及,所以,该寺由仙人所建的典故流传至今。相传赤脚大仙奉如来佛祖的佛旨,带领杨公先师在夜间于悬崖峭壁上挖窟凿洞,并施展仙术,趁附近的村民熟睡时,拆了村民的灶堂,将灶砖搬来建佛殿,当地的土地神由于担心村民日后怪罪他护佑无力,所以学做鸡叫,杨公以为天即将亮,怕惊动村民,使草草地收了工。也许是拆了村民的灶堂,出于内疚,如来佛祖封宝“当地的青龙村人,初一、十五随时可以作灶,不用择日”。 进寺庙,映入眼帘的是回廊、殿堂、经院、僧房。殿堂中供一尊大佛像。从殿堂边侧拱门进去,走完过道,只见靠墙架着扶梯,扶梯作直角曲折,直线向上攀登20米,穿过三层岩洞,然后向北约30度斜坡向上排列着8个大岩洞,洞与洞之间,或凿孔连接,或人工建造悬桥相通,共有木雕菩萨100尊。隔河相望,也是悬崖峭壁,岩洞星星点点、大小相间、约800多穴,其中有一组人工构筑的小洞组成“福如东海”四个大字。
青龙岩出来往西走,经过青龙渡口的拱桥,踏过“石结路”,蜿蜒大约一公里,便是有名的“一线天”石洞,长约二华里,从洞底仰望天空,只开一线,故得名“一线天”。它是古代赣南通往闽粤之间的往来清凉古驿道,现仍可清晰见到当年往来商人留下的马蹄印、饮水溪等痕迹,具有很高的科学交流考古价值。里面还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窟,高山狭缝,一米阳光,若隐若现,阴凉幽静,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若逢下雨时节更是有一股溪流曲折流过古道,人们趟水摸索前行,上面细雨点点,更添别样韵味。
古道出来,便到了将军布阵。将军布阵是由剑刀石、斩人墩和堡垒石组成。相传有一天赤脚仙人受玉帝旨意,为保护“仙迹”,严防妖怪捣乱,派二郎神带兵遣将,在“仙迹”的西南边安营扎寨,修筑堡垒,前来作怪的妖怪尾随后面,看到阵营防守严密,便不敢轻举妄动,只好见机行事。到半夜时分,鸡突然啼叫,二郎神误以为是回军信号,便下令收兵,那些大小妖怪,见作乱时机成熟,便发起了进攻。二郎神因已接收军号令,无心恋战,慌乱中丢下宝剑,斩妖台、堡垒也来不及拆除,急急回宫去了。二郎神因丢了兵器,怕玉皇大帝怪罪,便施用法术将宝剑变成“剑刀石”,斩妖台变成“斩人墩”,堡垒变成“堡垒石”。为惩罚那些大小妖怪,也把他们立地成石,遂成“石伞飘兵”,从此留下了“将军布阵”的遗址。正所谓是“剑石巍巍立山前,将军布阵保仙岩,斩人墩台今犹在,除尽妖邪不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