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镇

更新时间:2023-08-30 20:32

龙泉镇,北京市门头沟区下辖镇,位于东经115°59′55″~116°07′00″,北纬39°54′23″~40°00′10″之间。地处门头沟区东部,东与石景山区广宁街道交界,南与永定镇潭柘寺镇相连,西与王平镇相接,北与王平镇、妙峰山镇接壤,东北与军庄镇毗邻。镇域面积30.8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解放后,龙泉地区为门头沟镇。

1958年,成立门头沟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门头沟公社改乡。

1990年,门头沟乡改为龙泉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龙泉镇下辖16个社区和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门头沟路2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泉镇位于东经115°59′55″~116°07′00″,北纬39°54′23″~40°00′10″之间。地处门头沟区东部,东与石景山区广宁街道交界,南与永定镇潭柘寺镇相连,西与王平镇相接,北与王平镇、妙峰山镇接壤,东北与军庄镇毗邻。镇域面积3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龙泉镇地处北京大西山东部边缘,属太行山系小五台余脉,东有永定河,南有南大岭,西有峰口庵,北有九龙山、香峪梁。三家店、琉璃渠、城子位于永定河出山口左右。地形分为山前平原、低山丘陵与河谷、沟谷。境内最高峰位于九龙山刺玫花坨,海拔968.7米,最低点位于葡萄嘴东永定河道,海拔不足100米。

气候

龙泉镇属北温带半温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多年平均气温11.9℃。年平均日照时数256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降雨75%集中在夏季。

水文

龙泉镇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永定河。河流总长度5.1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为永定河,流经龙泉务、琉璃渠、三家店、城子、大峪5村,年均蓄水量100万立方米。龙泉镇总面积49.2平方千米均在永定河流域内。

矿产资源

龙泉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7种,包括煤炭石灰岩白云岩玄武岩硅石叶蜡石、柑子土。

植物资源

龙泉镇九龙山和南大岭植物资源丰富,已知约有76科的植物品种。

自然灾害

龙泉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雹灾、风灾、冰灾、地震灾害、病虫灾害等。1980年8月2日,门头沟公社8小时降雨288毫米,水淹安全街和三家店粮库,有700间民房进水,40间房屋倒塌,25万千克粮食被泡。

人口

截至2018年末,龙泉镇有户籍人口有25585人。

经济

龙泉镇共有耕地面积1746亩,林地面积2.9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

2011年,龙泉镇生产粮食213.4吨,人均94千克。水果种植面积695亩,产量85吨,主要品种有葡萄、大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82元。

2011年,龙泉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家,职工2241人。

2011年,龙泉镇财政总收入7369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990万元,增值税1476万元,企业所得税52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3%、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龙泉镇共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1350人,专任教师261人;小学3所,在校生795人,专任教师9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8所,在校生5197人,专任教师60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龙泉镇电影年放映650场次,观众达7万人次;文化馆(站)2个;公共图书馆(室)1个。有三家店文场会、三家店高跷会、坡头南街庄户村锅子大鼓会、龙泉务村石锁等民间花会。

2011年末,龙泉镇共有体育场地1处。88.9%的城市社区和70.6%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2011年末,龙泉镇共有中央、北京等电视台的60多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龙泉镇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个;病床125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6张。专业卫生人员59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5人。重点医院有龙泉医院、妇幼保健医院等。其中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有病床30张,固定资产总值2991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4人,其中执业医师36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45人。

2011年,龙泉镇完成诊疗97256人次,住院手术514台次,出院病人1166人次。

2011年,龙泉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637.9/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孕产妇死亡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龙泉镇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6户,人数250人,支出139万元,比上年减少21.6%,月人均400元,比上年增长21.6%;城市医疗救助59人次,支出10.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户,人数127人,支出49.3万元,比上年减少27.8%,月人均324元,比上年增长34.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人,支出4.3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人,支出4.2万元,比上年增长53.4%;农村医疗救助50人次,支出25.4万元;农村临时救助295人次,支出34.6万元,比上年增长2.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人,接收无军籍职工2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5.2万元。社区服务站9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51张。新增失业人员660人,有56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3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93人,全年共帮助1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龙泉镇共有邮政网点5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0千米,投递点38个,乡村通邮率100%。

2011年末,龙泉镇共有自来水铺设干线水管80千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

2011年末,龙泉镇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3座,主变压器10台。年售电量累计完成2.3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供电可靠率99.5%。

交通运输

龙泉镇共有丰沙线铁路、大台支线铁路、109国道等过境。县乡级公路12条,总长48千米。有20多条公交车线路。

2011年末,龙泉镇共有道路41条,总长度22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7米;桥梁5座,总长度230米。

历史文化

综述

龙泉镇境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琉璃渠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琉璃渠三官阁、三家店天利煤厂。三家店村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南官园、三家店龙王庙等22处。龙泉镇镇域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琉璃烧造技艺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龙泉务童子大鼓会、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2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琉璃渠村五虎少林会、大峪村万福太平秧歌童子圣会、龙泉务村一心同乐太平秧歌老会3项。琉璃渠村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三家店村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非遗项目

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清末,太平鼓传入门头沟地区。历史上门头沟很多村落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击打太平鼓,清代宫廷中旧历除夕也要击打太平鼓,取其“太平”之意,所以北京也称太平鼓为“迎年鼓”。太平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在当地的岁时民俗活动中很吸引人,百姓们击打太平鼓更是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盼。打太平鼓不仅可以烘托节日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北京地区的节庆习俗。 作为这一舞蹈品种的标志性舞具——太平鼓,从制作工艺到与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已经超脱了作为乐器音响载体的单纯功能,而成为这一地区具有强烈地域文化象征的器物,是当地老百姓文化认同的标志。

2006年5月20日,京西太平鼓被列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琉璃系低温铅釉陶的习称,是一种常用于宫殿、陵寝、寺院、庙宇、宝塔等建筑的装饰材料。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琉璃在造型样式、装饰风格、工艺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琉璃建筑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和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龙泉镇琉璃渠村的琉璃烧造技艺系由山西省榆次县赵姓琉璃世家传入北京,窑场按清代工部规制烧造琉璃,这一规制一直被视为标准官式烧制法。一件琉璃制品一般要花费十多天时间,经过二十多道程序才能烧制完成。首先需选用钳子土,经过粉碎、筛选、淘洗、炼泥成型,晾干后入窑烧胎,俗称“素烧”。然后施以釉色,再入窑烧造,称为“彩烧”。

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村落

琉璃渠村,原名“琉璃局”村,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京西龙泉镇域北部,背靠九龙山,面临永定河,依山傍水。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 琉璃渠村整体格局清晰,平面呈扇形分布于永定河左岸的冲积平原上。同大多数传统聚落一样,古村整体空间格局并非依照严谨的棋盘状网格,而是依赖自下而上的“自组织”方式,进而形成以西山古道、后街及妙峰山新南道为骨架,以南北向辅路为分支的网状布局。村落各街巷的组团中既有规模宏大的邓氏宅院、琉璃厂商宅院等院落群,也有小巧精致的李氏宅院和三官阁过街楼。

2012年12月17日,琉璃渠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地名由来

龙泉镇因地处九龙山下、永定河畔而得名。

所获荣誉

2022年4月,龙泉镇团委荣获“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