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08 15:56
龙渣瑶族乡,隶属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地处炎陵县南部,东与平乐乡相连,南与桂东县十都乡相邻,西与资兴市彭市乡接壤,北与中村乡毗邻,辖区总面积9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97.3平方千米,占99.3%;水域0.7平方千米,占0.7%。
1950年,属二区。
1952年10月,改属六区。
1956年5月,改属中村乡。
1985年2月,析中村乡龙渣、新开、龙风、双奎4个村置龙渣瑶族乡。
2015年,将中村乡、龙渣瑶族乡、平乐乡合并,设立新的中村瑶族乡。
2011年末,龙渣瑶族乡辖4个行政村:龙渣、新开、龙凤、双奎;下设2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5年9月,龙渣瑶族乡辖4个行政村:龙渣村、新开村、龙凤村、双奎村,乡人民政府驻龙渣村。
龙渣瑶族乡境内一级河流有斜濑水,二级河流有龙渣河、新开河。新开河流经境内双奎村、龙凤村、新开村;龙渣河流经境内双奎村、龙渣村。境内河道总长28千米。
龙渣瑶族乡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稀土、硅石、钾长石,水力资源储量约2万千瓦。耕地面积2680.9亩,林地面积12.1万亩。
2011年末,龙渣瑶族乡总人口235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2人,城镇化率6.8%。另有流动人口424人。总人口中,男性1218人,占51.7%;女性1139人,占48.3%。总人口中,瑶族、畲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达1225人,占总人口的52%。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4人。
2011年,龙渣瑶族乡完成财政总收入190.38万元。其中国税完成125万元,地税完成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18元。
2011年,龙渣瑶族乡实现农业总产值4878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0.8%。2011年,生产粮食1165吨,人均494.3千克,其中水稻932吨,玉米160吨,土豆27吨,红薯46吨。
龙渣瑶族乡畜牧业以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600头,年末存栏400头,家禽年饲养量4360羽。全年造林2400亩。主要经济作物有黄桃、梨、板栗等。小水果种植面积200亩,产量30吨。
龙渣瑶族乡主要以小水电、化工、冶炼和木材加工为主。
2011年末,龙渣瑶族乡实现工业总产值52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拥有工业企业13家,职工189人。
2011年,龙渣瑶族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140个,职工263人;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260余万元。
2011年末,龙渣瑶族乡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100万元,比上年增长3%。
2011年末,龙渣瑶族乡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学前班、小学、初中在校学生192人,专任教师22人,其中在校小学生138人,初中生5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到100%。
2011年末,龙渣瑶族乡有科技推广服务机构1个,科技人才3人,有种养技术科技带头人员12人。
2011年末,龙渣瑶族乡有乡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处,民间民俗文艺表演队伍1支,各类图书室5个,藏书10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32人。2011年末,电视用户625户,电视综合覆盖率89%。
2011年末,龙渣瑶族乡有学校体育运动场1个,25%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瑶拳”传人参赛,2010年荣获湖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金牌,2011年荣获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铜牌。
2011年末,龙渣瑶族乡有乡卫生院1家,村级卫生室2个,有床位7张,专业卫生人员7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1人,乡村医生2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60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86人,参合率97%。
2011年,龙渣瑶族乡医疗救助18人次,民政部门赞助参加合作医疗207人次,共支出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5户,人数168人,支出14万元。农村五保户数17人,支出3.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人,费用支出6.5万元。有敬老院1个,床位5张。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931人,参保率100%。
2011年末,龙渣瑶族乡有邮政局代办所1处,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447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9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211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9.5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15户。
2011年末,龙渣瑶族乡有小水电站8个,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年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
龙渣瑶族乡境内有高标准引水渠道约12千米,防洪堤坝约2千米。
龙渣瑶族乡境内有岳汝高速、国道106、省道322等3条公路过境。
瑶族歌舞
瑶族居住在县南大山区,素有“人在云中走,鸡在雾中啼,对面能喊话,见面要半天”的说法。人们劳动、赶集常以唱歌代替喊话。唱山歌习惯世代相沿。山歌内容有歌颂盘王的恩德,劳动的艰辛,丰收的喜悦,最多的要算情歌。山歌多用瑶语唱。解放后老调多填新词,改用汉语。瑶族歌舞有“长鼓舞”、“红旗舞”、“摇铃舞”、“打滔舞”、“钩镰舞”。
瑶族武术
瑶族迁徙民间文献《过山榜》记载,瑶族的先民们,为寻求生存,在采集、狩猎、觅食、抵抗毒蛇猛兽以及反抗阶级压迫的斗争中,除拳打脚踢外,还利用树枝、棍棒、石块、竹剑等作武器来防身自卫和猎取食物。瑶拳套路上,以踢、打、摔、拿,跌扑滚翻,闪展腾挪,配以发力时深沉短促有力的声音。
洣水之源“白米下锅”瀑布位于龙渣瑶族乡龙渣村东南端,接近斜濑水的源头。此瀑布属“三叠泉”瀑布,“白米下锅”是最下面一叠。
红星大桥于1967年3月动工,桥梁总长154.8米,桥面宽6.8米,为湖南省第一座双曲大跨径拱桥;亚洲最大跨度的单孔桥、亚洲第二高桥,红星大桥原是连接株洲与郴州两地的军事战备桥梁。于1967年12月建成通车。
石刻壁画是瑶官盘成彩于清乾隆年间(1735年—1796年)为装饰大屋而刻制的。共有大、中、小三种规格计47方,其中大号碑长1.46米、高0.53米;小号碑长0.82米、宽0.43米,装饰在天井四周及底部,计35方,全为青石质,浅浮雕出龙、鹿、猴、铜钱等花纹;中号碑为汉白玉,长0.82米、高.43米,共12方。分别浮雕出“鲤鱼跳龙门”、“天马行空”、“大战火焰山”、“喜鹊登梅”、“莲开并蒂”、“马上封侯”、“双蟠献宝”、“金银花开”、“麒麟降瑞”、“福(蟠)禄(鹿)双全”、“万象更新”、“围山狩猎”等人物故事吉祥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