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7 20:26
龙王尖石寨,又名永安寨或永安寨城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道东北和长轩岭街道西的交界处。北枕旷山,南瞻武汉,东眺木兰山、木兰湖。主峰龙王尖海拔385.6米,为大别山余脉。龙王尖石寨,始建于景泰七年(1456年)。石寨的围城周长12.5千米,圈地1.5余平方公里。
龙王尖石寨,始建于景泰七年(1456年)。代宗朱祁钰后,明朝政治腐败,社会动乱,不时有匪盗来黄陂西北乡烧杀抢掠。为“御匪安民”和防范北坡山火再次对龙王庙构成威胁,1456年冬,龙王尖山周的大姓、大族、大户出资始建龙王尖石寨。当时因资金有限,所建石寨仅在主峰一带,规模不大,寨墙也不甚高大坚固。嘉靖二年(1523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石寨有过两次小规模的修缮与扩建,但远远未构成军事防御体系。
石寨的围城周长12.5千米,圈地1.5余平方公里。石寨倚山踞岭,气势磅礴,耸立在云缠雾绕的群峰之上。寨墙由块石、条石、片石大小间压、缝隙填塞碎石土渣干砌而成。寨墙平均高3.5米,全寨共有四大寨门,以南寨门为最大、最牢固、最壮观。石寨按九曲八卦阵建造。寨墙上均砌有“哨口”、“箭窗”、“滚木檑石发座”、“烽火台”等。内墙半腰有1.1至1.4米宽的巡道(也称走道)。哨口、箭窗一般1.8至2米距离一个,主要用于瞭望、发射铳弹和飞箭。烽火台有多座,其中一座置龙王庙峰巅,一座置西寨门。此外,南寨门寨墙上还设有土炮一门。这种城堡式的山寨,易守难攻,即使遭围攻,寨内有粮有水,便于坚守待援,三两月可不出山寨。
黄陂境内有30多座山寨,按照山寨修建的格局,可以分为单落式、双落式、城堡式、关卡式。
黄陂境内最早修建的山寨是木兰山北的谌家寨,修建时间距今大概1000年的时间。最晚停工于黄门冲的大寨,约建于晚清同治时期。
距离岗上村最近的三座山寨:龙王尖石寨、西峰尖山寨以及洪关山寨。这些山寨的修建都与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有关,“防长毛,拒捻军”成为其共同的修建目的。一些较大的山寨如龙王尖、西峰尖,寨内有石庙,可供附近村民上山祷告,求雨或者祈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全家平安。
1868年,龙王尖城堡式石寨全面建成后,由于太平军的失败和东西捻军的覆灭,这个“御匪安民”、“防长毛”,后“亦防捻军”的封建地主武装城堡,在结束了它的社会作用后,逐渐失去其存在和再建设的意义,也随即淡出了历史舞台。光绪三年(1877年)后,已成为一个无人居住、茅草丛生的空城堡。
自后100多年来,它所遭受人为和自然的毁坏越来越严重。四大寨门,除北寨门保存较好外,其它寨门几乎面目全非;千余间石板屋,无一间有顶盖、有完壁;旗子岭、东寨门一带的部分寨墙垮毁严重,不少寨墙石被人推下了山坡山沟;寨内除一口塘能装水外,其它塘埂已缺口开洞;古井已淤塞,水深不过尺余;寨墙上的“哨口”、“箭窗”大都被拆毁;烽火台、土炮台、滚木擂石发座难以觅见;门牌匾额除标名“同治二年(1863年)永安砦公局”的石牌找到下落,现存于山东麓长轩岭镇绿林村一游姓农民家里外,诸多门牌匾额尚无下落。寨内昔日四通八达的大小道路已消失在稠密的灌木、藤蔓、野草之中。
龙王尖石寨是黄陂境内建造得最为雄伟壮观的石寨。它较之境内的其它石寨,尚算保存较好——寨墙中下部基本完好,石板屋多数存留半墙以上。作为一种古建筑文化遗存,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特别是咸丰、同治时武汉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龙王尖石寨修建还充分考虑其在居住、经商、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寨内就分地势、地段、村湾、人员、财物等不同情况,共建了用于驻扎乡勇、存放武器、居住、议事、治安、经商、圈畜、娱乐的大小石板屋1200余间。这些石板屋单间面积最宽的达110平方米,最小的不足4平方米。咸丰末年,在寨东桐子岗,杜承绪借这些石屋,还承建了一条包括经营客栈、医药店、杂货店、当铺、铁匠铺、裁缝铺、木匠铺、磨坊、酒坊、染行、赌场的街道,时称天街或生意街。沈炳元在寨西小菜沟建了一个“百人卖菜,买菜千人”的菜市场。在寨内建街道和菜市场,这是省内外山寨所极少见的。我们从龙王尖的东寨墙的桐子岗上翻入,寨墙残存3米多,外侧有通水的暗道,这是出于寨内低洼处有积水的考虑。
寨墙使用干石垒成,石料就地取材,杜有源说,当时开采石料有3种方法,一是直接捡山下碎石,二是在冬季用大火烧烤山岩,再泼冷水,石头冷热膨胀而炸裂,再分而取石,第三种方法就是用火药炸了,但当时火药是防御时非常稀有的储备,一般第二种方法采用较多。
堆寨墙的方法很简单,大的条石做地基,上垒片石,缝隙之间用碎石填满,修筑在寨墙之上的箭垛大部分已经不见了,很多寨墙还可以看到矩形的瞭望口,据守此处的乡勇可以用火铳或者长矛,刺穿来犯的敌人。寨内保存的寨墙一般高3到4米之间,寨墙内侧有半米宽的巡道,哨口、箭垛大约2米一个,可以用来射箭或者发射火铳。
龙王尖石寨管理上的健全严格亦是一般山寨所不具备的。龙王尖石寨的总负责人为堡首,堡首以下,乡勇有舵掌统领,舵掌以下设队总、队长、队目负责各层武装事务。商会有会长,会长指派行头具体管理商务。调解民事矛盾纠纷设有公局。再者,各姓有头人,大族有族长,帮会有会长,众坛有坛主协助堡首处理各类事务。并就防范山火、进出寨门、饮用水源、牧放牲畜等立有寨规,并指定专管人员。
咸丰九年(1859年),湖广总督官文曾为建设中的龙王尖石寨题写了“固若金汤”的匾牌一块,以示褒奖。龙王尖石寨在建修过程中,就已成为周边民众“避匪”、“躲长毛”的“难民集中营”。难民最多时,达数万之众。明末至清同治的200多年间,此处发生大小战事十余次,在诸多次的战斗中,龙王尖乡勇也偶尔取得为数不多的小胜。
寨门中保留最为完整的是大北门,下龙王尖石庙即是。杜有源说,龙王尖南门与北门是附近村庄上山避难最主要的通道,他们祖上的杜家与附近的王、陈等姓由北门进出,居住在北门附近的生活区内,而南门是李家集镇的彭、陈大姓进出的地方。
山寨内有严谨的管理制度,一般生活在北门附近的杜、王、陈很少越过龙王尖底下的山谷进入李家集镇的地界,除非是举寨之力抵御外敌之时。而且大户人家与小姓、流民之间的居住区也是分开的,房间大小区别很大,贫民居住的房子与有钱人家的猪圈大小无异,而且地势低洼,靠近寨墙。大姓、有钱人的石板屋居于山坡向阳之面,易守难攻。
寨分4个寨门,东西南北各一个,地势最为陡峭的是南寨门,残存一座烽火台,只剩半截山墙而立。
寨内曾有烽火台多座,龙王尖上有一座,已经很难发现,烽火台在山寨的防御体系中非常关键,一般修建在最高点或者崖壁、视野开阔之处,一旦有敌人来袭,可快速发现并燃烧准备好的稻草、茅草。因为是冬季,龙王尖山寨内部杂草丛生,正好可以作为燃烧的原料。杜有源说,直接烧是不行的,烧之前要用水打湿,再盖上土,烟就大了,此处狼烟一起,其他山寨也就发现敌情,于是黄陂周围30多座山寨可以依靠每一个山寨上的烽火台传递敌情。
龙王尖石寨地处黄陂李集镇东北和长轩岭镇西的交界处的山脊,山脊就是两地的界山。从两边两地都可以上山到达。
两边上山都是没有公路的,从北边上山最方便的是长轩岭镇的绿林村,上山徒步需要一个小时;
南边最近的是李集镇的彭家冲湾,上山徒步需要一个半小时。
到长轩岭镇的绿林村每天只有两趟从汉口开往最里面的竹园采石场的路过车,时间和地点不详。
坐车可以从两个方向进入:
1,黄陂长轩岭方向:先坐车到长轩岭(车极多,比如去蔡店的车都路过),再到长轩岭包车去绿林村。
2,黄陂泡桐方向:先坐车到泡桐(车极多,黄浦路161医院门口上),再在泡桐包麻木去绿林村。
黄浦路161医院门口坐班车到泡桐下,转麻木到彭家冲,然后从南坡可以上龙王尖石寨。只是距离比北边稍远一些。
三、自驾线路:
1,北边绿林村:
A:汉口—盘龙大桥—横店磨盘—天河方向—祁家湾—达义—李集—珍珠岭—看到前面的那座高山一直可以开车到山脚下的耳门李湾,门前有停车场。然后徒步朝山上进发,沿途可以参观天门坎水库、林场--山脚下有条小道直达山顶(中间有栗树林、四方桌子大石等景观)。
B,汉口—盘龙大桥—横店磨盘直行—黄陂城区—木兰收费站—碾子岗直行—不到长轩岭处左边有一条土路,路标指向“采石场”转进—7公里
到达绿林村口—左转进入绿林村。
2,南边彭家冲湾
汉口—盘龙大桥—横店磨盘—天河方向—祁家湾—达义—李集—泡桐—彭家冲湾
1,山脚下有小溪,清彻的泉水甘甜可口,可装瓶带上山饮用。
2,山寨无可以遮阴的树或者建筑,烈日下需要防晒。
3,夏天满山茅草丛生,走路要打草惊蛇;冬天需防火。
4,食物需要在镇上补充,村湾里面无商店。
5、请勿留下垃圾。请勿推倒石墙。
6,两边山上山下皆可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