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28 21:04
昆虫名。为同翅目,木虱科。在海南、广东、福建、广西等有龙眼栽培的省、区均有发生。成虫与若虫均为害龙眼树。成虫在龙眼嫩梢、芽、嫩叶和花穗上吸食为害,若虫在叶背吸食,引起细胞组织变畸型,受害部位凹陷并向叶正面突起,呈现“钉状”虫瘿。为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黄、提早脱落、削弱树势、影响新梢抽发和叶片正常生长,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另外,此虫还会传播龙眼鬼帚病,损失更大。
雌成虫体长约2.5~2.6毫米,宽0.7毫米;雄虫体约长2.0~2.1毫米,宽0.6毫米。刚羽化时翅、体色半透明,1~2个小时后虫体背面慢慢变黑色、腹面黄色、复眼淡红色。头部短而宽,有一对向前平伸的颊锥,呈圆锥状。触角10节,末端有一对叉状的刚毛。翅透明,前翅具明显的“K”形黑色条纹,后翅狭条形,稍短于前翅,无黑色条纹。腹部粗壮,锥形。
卵多数产于新叶背面,长0.2毫米,宽0.1毫米,长椭圆形,象梨子。一端尖细延伸成弧状弯曲长丝,另一端圆钝,底面扁平,有一短柄突出以固定在寄主上。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黄黑色。卵量多的时候,一片新叶有上百个卵。
若虫共5龄。1、2龄若虫体形略长、浅黄色,3龄若虫翅芽初现,体形椭圆,背面有红褐色条纹。4、5龄若虫翅芽明显,体形椭圆,黄色。
龙眼角颊木虱在福建神州一年发生3-5代,在广东广州一年发生7代;而在广西的桂西南地区每年发生7代以上,以若虫在被害叶的钉状孔穴内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期。成虫在白天羽化,上午羽化最多,羽化后成虫在嫩梢上栖息约1天后开始交尾,交尾后3天开始产卵,卵散产在嫩叶背、新梢、顶芽、嫩叶柄、花穗枝梗等处,以嫩叶背和嫩梢枝梗上着卵最多,已转绿的幼叶着卵极少。每雌虫一生产卵多的达100余粒,少的也有20粒左右。卵历期,春季8-9天,夏季5-6天。初孵若虫在幼叶背爬行,选择适合部位吸取肉汁液,2-3天后受害部位叶面上突,叶背凹陷,形成钉状孔穴;若虫一生在孔穴内生活,直到羽化前才爬出孔穴外蜕皮变为成虫。成虫常在新梢上的嫩芽、幼叶栖息取食,取食时头端下俯,腹端上翘;一般白天午间较高温时较活跃,遇惊动能起跳作短距离飞翔;雌虫寿命4-8天,雄虫3-6天。
成虫、卵和若虫一年中发生5个高峰期,各期均与龙眼抽发新梢期相遇,但以春梢期虫口密度最高,夏梢、夏延秋梢和二次秋梢虫口密度较低,冬期气温较高的年份,部分若虫羽化为成虫,为害冬梢。龙眼品种中的广眼、青壳石硖等品种受此木虱为害重,而储良、大乌圆、黄壳石硖受为害相对较轻。
加强肥水管理,使新梢抽发整齐,嫩叶转绿快,减轻为害。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的复叶,并集中毁灭,适期疏梢、控制冬梢等,减少虫源基数。
原则上对春梢要抓好越冬代若虫和成虫的防治,对夏、秋梢酌情用药挑治。一般在越冬代若虫活动取食期,各代成虫产卵盛期:若虫盛孵期选用下列药剂进行喷洒:卵期喷撒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或30%双神乳油2000-2500倍液,以防卵粒孵出若虫为害嫩叶;若虫期喷撒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优乐得(或扑虱灵、扑虱蚜、大功臣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以防若虫羽化为成虫扩散为害和传播龙眼鬼帚病。喷布其他拟除虫菊酯类药剂或40%乙酰甲胺磷1000-1500倍液效果也很好。
已知龙眼角颊木虱若虫期的天敌有粉蛉和姬蜂的一种,对本种木虱发生为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要注意保护利用天敌。